《端州遗砚》课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553095 上传时间:2018-11-09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端州遗砚》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端州遗砚》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端州遗砚》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端州遗砚》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端州遗砚》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端州遗砚》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州遗砚》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郑洪杰,端州遗砚,端州砚坑览胜图,不持砚归,请同学们讲讲包青天的故事。,孝顺父母富贵公子辞官回乡10年“尽孝” 清正廉明官场新秀“老愤青”打破潜规则 (广东肇庆 端州砚) 不畏王权弹劾“国丈”猛男口水喷皇帝 (仁宗张贵妃 张尧佐) 重实干坐镇开封两年一生善始善终 包公断案故事牛舌案,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包拯。在中国的各种文学艺术形式中,都有着关于包青天的动人传说。在中国人心中, 包公所代表的清正、廉洁、大公无私、为民请愿的种种美德已经成为一种民族情结,一种国人崇尚的道德规范。 今天我们来学习郑洪杰的小小说端州遗砚,看看包公的端州遗砚又引发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作者简介,郑洪杰,系中

2、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理事,中国电力音乐家协会会员,徐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二级作家,中国最有成就的小小说家之一。 他自八十年代初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300余万字,小说端州遗砚、成名之后等部分作品用英法文介绍国外,有关山的故事等作品入选中学生语文阅读教材或大学考试试卷。,作者简介,郑洪杰是个历经坎坷的人,苦难的童年和少年之后,他当过农民、生产队保管员、木匠、油漆匠、门卫、会计、食堂管理员、企业报编辑等。所以,身为“小人物”的他,自有近乎相近的生活阅历和深切感受,有他们的人生芥蒂,他们情感的波澜起伏,才有他对社会弱势群体倾注的同情、关怀和期待。他有着浓浓的“平

3、民情结”,有着与老百姓相同的情感与价值取向,用自己的笔呼唤道德与公义。,生字词,德高望重 颠簸 重晕 捻须 难捱 潸然落泪 造诣 渊源 双眸 思忖,把课文分成四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意思,第一部分(15自然段)故事的序幕。荒凉贫瘠的马回头村因为有了一方相传和宋代著名的清官包拯有渊源的端砚,便吸引了一辆又一辆豪华轿车的光临。 第二部分(67自然段)故事的开端。新上任的林县长也来到山村,不访恒运老人看端砚,却在村里村外考察,3天后方回县城,恒运老人捻须微笑。 第三部分(819自然段)故事的发展。然后写3年后马回头村果木飘香,猪羊肥壮。林县长才为砚而来。 第四部分(2027自然段)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4、。恒运老人愿意无偿把这方无价之宝送给林县长,林县长执意不受。,分析端州遗砚在小说中的作用,端州遗砚起着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故事情节紧紧围绕“端砚”的命运展开。,思考,本文的课题是端州遗砚。含义有二:首先,端砚与湖笔、徽墨、宣纸是文房四宝中公认的极品。其次,这是一方相传和宋代著名的清官包拯有渊源的端砚。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说,这方砚台都是无价之宝。可是文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一个竟然要送出,一个却坚辞不受,这是为什么?,分析恒运老人 (找出文中关于恒运老人的心理描写,加以揣摩分析),专家一席话,说得赏者目瞪口呆。车回路转,又悄悄复找老人,许以全家迁往县城,子女就业,或出万元购之。但恒运老人只略略一笑说

5、,受用不起,受用不起。执意不肯出手。 恒运老人站在村口,目送一路黄尘远去的车,捻须在手,轻轻微笑。 如今三年已过,马回头村已是果木飘香,猪羊肥壮。恒运老人难抑胸中之喜,眉宇间却又锁几分心思。 回望远去渐逝的车子,恒运老人竟潸然落泪。,交流分析,“略略一笑”: 是对求砚者的不屑一顾。 “轻轻微笑”: 是对林县长的赏识和赞许 。 “恒运老人难抑胸中之喜,眉宇间却又锁三分心思。”: 是对在林县长带领下马回头村发生的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觉得这方珍贵的古砚终于可以名花有主,但同时又担心林县长不懂砚器。 “潸然落泪”: 是对林县长发自内心的赞叹。,由此可见,老人不看中端州遗砚所能带来的巨大的物质利益。而是

6、把这方宝砚当作检验人民公仆的试金石。他一心一意想把宝砚赠给他心目中的林县长,则是借此表达了无数普通人民的心声,人民盼望清官,热爱一心为民的公仆,渴望政治清明民主,呼唤美德与公义。,分析林县长 (找出文中记叙林县长的三件事),1新上任的林县长也来到山村,不访恒运老人看端砚,却在村里村外考察,三天后方回县城。 2三年后马回头村果木飘香,猪羊肥壮。林县长才为砚而来。在谈论中,方知林县长竟然是精通砚器的行家。 3恒运老人愿意无偿把这方无价之宝送给林县长,林县长谈起了包拯的故事,执意不受。,1林县长新上任,不访老人看端砚,却在村里村外整整考察了三天。与其他人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什么? 2精通砚器的行家,

7、竟然三年不问此著名的古砚!这又说明了什么? 3林县长援引包拯三掷砚的传说,并执意不受他视如珍宝的古砚。这又说明了什么?,林县长是一个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人民公仆。他关心人民疾苦,工作勤勉,为政一方,造福一方。他爱古砚,但更爱人民,更爱美德。援引包拯三掷砚的传说,表达了他希望像包拯那样为官清正廉洁,不愿接受赠送,将古砚据为己有的心声。,环境描写,自然环境:马回头村距县城85公里,偏僻闭塞,土地贫瘠,山丘荒秃。相传当年乾隆皇帝外出巡视,坐骑面对凄荒,甩颈嘶鸣,不愿前行,马回头据此得名。 社会环境:时至90年代,马回头村仍很贫困。 唯一令村民骄傲的是,德高望重的恒运老人藏有一名砚。因有名砚,村民才

8、开了几回眼界:不少年来,一辆又一辆豪华轿车不顾一路颠簸驶进村里。来者多为县长、文化局长和书法家,皆慕名赏砚。,分析,恶劣的环境、贫穷的山村,更需要政府的关注与援助、官员的关心与指导。这样的自然环境益发凸显出林县长一心为民,关心人民疾苦的崇高品质。 而社会环境中的其他求砚者的贪婪嘴脸正与林县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中,恒运老汉深知清官比宝砚更难得。作者借此表达了无数普通老百姓的心声,他们盼望、热爱一心为民的人民公仆,渴望政治清明,呼唤社会公正。,品味结构特色,了解文体特点。,小小说,又称为微型小说。篇幅短小,千字左右,是它的外部特征;选材精、结构巧、含意深,是它的本质特点。小小说需要

9、机智,它不求情节的完整与曲折,不求场景描写的具体与细腻,只求巧妙地做到人物形象鲜明、主题单纯突出。,小小说的文体特点 课文的对应内容,选材精 选取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情节不复杂,但能以小见大,从一滴水看太阳。 结构巧 第一部分中运用专家对宝砚的评价突出这方端砚的名贵,为下文设置悬念。 第三部分又掀起文章另一悬念:精通砚器的行家,竟然3年不问此著名的古砚! 含意深 表达了无数普通老百姓的心声,人民盼望清官,热爱一心为民的公仆,渴望政治清明民主,呼唤美德与公正。,序幕:端砚引来众人关注追捧 选材精 开端:林县长不看端砚忙考察 结构巧 发展:林县长待村富后来观砚 含义深 高潮:林县长效法包公拒宝砚 (结局),文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