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 《兰亭集序》课件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59548994 上传时间:2018-11-0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 《兰亭集序》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精品 《兰亭集序》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精品 《兰亭集序》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精品 《兰亭集序》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精品 《兰亭集序》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 《兰亭集序》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 《兰亭集序》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集序,王羲之,学习目标,1、理清课文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变化。 2、感受幽远的文思,清新的辞采 ,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兰 亭,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天下第一行书,斯 亭 斯 人 两 奇 观,序 以 帖 传 乎 帖 以 序 传 乎,一 序 一 帖 双 绝 璧,亭 因 人 名 焉 人 因 亭 名 焉,序 以 帖 传 乎 帖 以 序 传 乎,一 序 一 帖 双 绝 璧,亭 因 人 名 焉 人 因 亭 名 焉,斯 亭 斯 人 两 奇 观,背景介绍,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大都崇尚清谈,对士人的

2、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体知识,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

3、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文体知识,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如兰亭集序。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如送东阳马生序。,兰亭集序是一篇诗集序言,作者以情感饱含的笔触,记叙了兰亭的山水佳胜和宴会盛况,进而抒发了对世事变幻、死生无常的感慨。文章反映了一般封建士大夫的人生观;但作者没有彻底走向消极无为,

4、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其时盛行的死生等同的虚无哲学观,于悲慨中透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流连与珍惜。这在崇尚老庄、沉迷玄学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全文仅320余字,先记兰亭盛会,再论人间死生。情景互见,淋漓满纸,也启人思考。,整体感知,分组配乐朗诵,兰亭集序,请找出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乐,痛,悲,兰亭集序,作者为什么“乐”?,兰亭集序,作者为何而痛?,喜爱某物时,厌倦该物时,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就在这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不知老之将至“。,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足而又不断地厌倦,既充满了快乐也充满了无尽的烦恼,怎能不感慨

5、万分。,时光流逝,好景不再时,面临死亡时,盛会已化为历历在目的往事,过去曾有的欢乐,已如流水向东而去,这真是“胜景不常,胜筵难再”“好花不常开”,这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生命短暂,在死亡面前显得渺小而脆弱;无法抗拒死亡,也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作者在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兰亭集序,景雅,人雅,事雅,信 可 乐 也,景陈,人老,事迁,岂 不 痛 哉,“悲“什么?,悲夫!,思考题 “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对作者表露的这种思想,应作如何理解?,“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作者认为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

6、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得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主 旨:这篇书序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抒发了欢乐有尽,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强调了生死问题,批判了庄子把死生等同起来的虚无主义观点,表明了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乐(相聚之乐 )、痛(死生之痛) 、悲(今昔之悲),本文的感情基调: 表面:沉郁、悲凉(寄情山水)内心:执着(反思生命),消极其表,执着其里,孔子曰:“不知生,焉知死。” 司马迁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泰戈尔说:“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人生态度?,花开花落 生死沉浮 演绎着自然与人生 的悲欢 今人浮躁的心灵 更需栽种兰花 建造兰亭 抒写新的兰亭华章,结束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