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能力简答题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442410 上传时间:2018-11-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教学能力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育教学能力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育教学能力简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育教学能力简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育教学能力简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能力简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能力简答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2、简述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方法。3.简述培养班集体的方法。4、简述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5、简述形成学生不良品德的主观因素。6、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7、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8、简述遗忘的原因9、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0、课堂纪律的类型有哪几种?11、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12. 简述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13. 简述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14. 简述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15. 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16.简述美育的任务。 17.简述小学教学的基本方法。18.简述班主任的作用。19.学习策略的特征

2、是什么?20.如何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20.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21.简述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22.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23.简述影响创造性的因素。24.简述小学教师角色的构成。 25.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26. 师生冲突主要由哪些原因引起?27. 设计教学过程应注意哪些问题?28. 简述有效地促进知识保持的主要方法。 29. 小学德育过程的规律有哪些? 30. 简述创新教育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31. 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有哪些? 32. 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33. 简述童年期儿童学习的特征。34.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5、

3、简述近代教育的变化特点。36.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37.简述小学生学习的基本特征。38.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哪五个特征?39.简述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1)40.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41.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42.简述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43.简述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44.简述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45.简述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46.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47.简述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48.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49.简述教学的意义。1.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承担着再生产劳动

4、力的重任。(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并且通过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更多的人所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简述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方法。(1)制定元认知计划。要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活动之前浏览阅读材料,选择策略,谋划具体活动,并预计其有效性。(2)对学习过程进行元认知监视。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策略的效果,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通常采用的方式是自我提问。(3)随时进

5、行元认知调节。根据监视的结果,找出认知偏差,及时调整或修正目标。3.简述培养班集体的方法。(1)确定集体的发展目标。一个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知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集体的发展。(2)建立集体的核心队伍。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并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3)建立集体的正常秩序。教师要依靠干部的力量,由他们来带领同学,一旦初步形成了班级秩序,就不要轻易改变。(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根据班级教育活动的时间分布,主要由日常性的教育活动与阶段性的教育活动两部分组成。(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健康的集体舆论和班风是激励和约束学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6、4、简述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1)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性;(2)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4)充分发挥学校的组织领导作用。5、简述形成学生不良品德的主观因素。.(1)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2)学生易产生异常的情感;(3)自我意志薄弱;(4)有不良的行为习惯。6、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答案要点】(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发展,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

7、精神和实践能力,不仅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还要强调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7、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答案要点】(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8、简述遗忘的原因遗忘的原因一般有两种解释:消退和干扰。消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至最后消退的结果。干扰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

8、干扰。一旦干扰被解除,记忆就可以恢复。干扰又可分前摄干扰与倒摄干扰两种。前摄干扰指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倒摄干扰指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一系列研究表明,在长时记忆里,信息的遗忘尽管有自然消退的因素,但主要是由信息间的相互干扰造成的。一般来说,先后学习的两种材料越相近,干扰作用越大。对于不同内容的学习如何进行合理安排,以减少彼此干扰,在巩固学习效果方面是值得考虑的。9、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以学习为主要任务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特点,这种特点区别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学习,也是学生区别于其他人的特点。(

9、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这是学生与从事学习活动的其他社会成员的区别之一。教师的指导不仅使学习更具成效。也是在一定情况下使学习活动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它是遵循一定的教育制度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10、课堂纪律的类型有哪几种? (1)教师促成的纪律。需要教师给予较多的监督与指导。例如小学生入学时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3)任务促成的纪律。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

10、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以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11、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虽然受社会生存方式制约,但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 (1)教育有自身的继承关系。任何一种教育,就其思想、内容、制度、方法各方面看,都是在以往各个历史时期教育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育有其自身的继承性。所继承的一切,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作为意识的教育,决定于经济基础,但同时又和上层建筑的其他意识形态发生密切联系,与教育相互作用。 (3)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就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不平衡

11、性而言,教育可能落后于政治经济而存在,也可能产生某些超越既有政治经济制度的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这就意味着学校不可以忽视自身的办学规律,不能放弃学校教育任务而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参加具体的政治运动、执行具体的政治任务。12. 简述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抓好问题是讨论的前提,问题要有吸引力,能激起他们的兴趣,有讨论、钻研的价值。(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要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讨论的主题和争论的焦点上,引导讨论向纵深发

12、展,研究关键问题,以便使问题得到解决。(3)做好讨论小结。讨论结束前,教师要简要概括讨论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纠正错误、片面或模糊的认识。13. 简述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1)生理自我。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儿童1岁末,开始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并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按照自己的姓名、身体特征和活动能力来看待自己,并作出一定的评价。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2)社会自我。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他们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

13、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批判性正在迅速发展,对道德行为的判断能力也逐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概括程度的评价。但他们的自我评价通常不涉及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特征,自我的调节控制能力也较差,常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社会自我到少年期基本成熟。(3)心理自我。心理自我是在青年初期开始形成和发展的。青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通过对自我的发现,产生独立的愿望,了解未来对自己的重要意义。自我评价越来越客观、公正和全面,并具有社会道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理想,追求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目标。14. 简述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 (1

14、)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低年级小学生对学习的价值不甚了解,对学习和游戏也难以分得很清楚。教师应尽快让学生习惯于新的生活制度,使儿童认识到学习不完全是游戏,而是一次认真的工作,学习能知道很多有价值的东西。(2)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对小学生而言,努力学习的目的就是希望获得老师的表扬,所以,他们对老师怎样对待他,对他的学习有什么反应十分敏感。分数,带有教师的评价,所以,学生很快就了解到分数的作用,取得高分就成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3)学习兴趣与习惯。低年级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而对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兴趣相对较弱。学习习惯也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学习的常规也缺乏足够的

15、了解。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一点安排教学过程。(4)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重视学习的结果。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常常和自己对成绩的满足感的体验联系在一起。这种满足感是伴随着教师的称赞、夸奖而增强的。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多鼓励。这对良好学习态度的形成非常重要。15. 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一般来说,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1)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受到他人或规范的压力,个体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自觉自愿地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3)内化。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16.简述美育的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