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人口统计》复习要点总结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426799 上传时间:2018-11-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与人口统计》复习要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社会与人口统计》复习要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社会与人口统计》复习要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社会与人口统计》复习要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社会与人口统计》复习要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与人口统计》复习要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与人口统计》复习要点总结(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与人口统计复习题第一章社会和人口统计的研究内容和若干前沿问题:1、狭义的社会统计学的研究范围; (1) 经济、社会统计学两门学科(2) 经济、社会、科技统计学三门学科(3) 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统计学四门学科2、从内容上看,目前有哪两种版本的社会统计学教材?(1)卢淑华: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社会统计学(第4版)(2)袁 方: 社会统计学3、国外和我国的“人口学”、“人口统计学”在概念使用上有什么区别? (1)西方:人口学=人口统计学(2)我国:人口学=人口理论+人口统计学+人口分支学科4、简述人口统计学学科体系的内容。人口统计学由3个互相衔接、互相联系的部分组成。(1)人口统计资料搜

2、集方法。包括人口普查、人口经常性统计(登记)、人口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以及其他搜集人口统计资料的方法。(2)人口统计资料的汇总与整理。人口统计学规定汇总、整理的原则和方法,对人口统计资料确定按性质和数量关系建立分类和分组体系,如城市人口分组、出生率死亡率分组、职业分类等等。(3)人口分析方法。1.从分析方法上讲,有综合指标法、平均数法、相对数法、方差分析法、相关与回归分析法、图表法、人口数学模型等。2.从人口现象讲,有人口增长率和趋势分析,人口总量和构成(自然构成、经济构成、社会构成)分析,人口再生产过程(生育、死亡、迁移)分析,人口预测和目标分析,人口与经济、社会关系分析等等,包罗人口现象的

3、各个方面。第二章 劳动要素投入统计5、国际劳工组织(ILO)如何界定失业?中国城镇登记失业与其差别是什么?(1)国际劳工组织失业的标准:没有工作,既没有被雇佣,也没有自谋职业;目前可以工作,即具备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并正在寻找工作。(2)中国城镇登记失业: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周岁至退休年龄)、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已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求职登记的人员。区别:1.“登记失业”还不是完整的“失业”概念;2.失业人口统计有年龄上限。6、劳动力资源结构的分析指标有哪些?1.劳动参与率;2.就业率与失业率、就业人口比;3.人口红利7、什么是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如何认识“就业弹性”

4、的高低及其变化?(1)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简称就业弹性,是指在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变化一个百分比引起的就业变化的比率,即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2)如何认识“就业弹性”的高低及其变化?一般来说,就业弹性越大,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的效果越大,依靠经济增长拉动就业增长的作用越明显。在经济增长速度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保持较高就业弹性对于就业和再就业增长具有现实意义;而当就业弹性水平较低时,即使经济保持高增长,也不一定对就业有较强的拉动。A.就业弹性的高低并不直接反映就业形势的好坏。就业弹性高并不说明就业更加充分;反之,就业弹性低也并不意味着失业更加严重。当就业弹性为正值时:

5、弹性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大;弹性小,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低。当就业弹性为负值时:经济增长对就业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挤出”效应,即经济增长为正但就业减少,此时就业弹性绝对值越大,对就业“挤出”效应越强;就业弹性绝对值越小,对就业“挤出”效应越小。(一些新技术的实施);另一种是“吸入”效应,即经济增长为负但就业增加,此时就业弹性绝对值越大,对就业的“吸入”效应就越大;就业弹性绝对值越小,对就业“吸入”效应就越小B. 经济结构的调整一般会带来就业弹性的降低。如产业转型、投资转型、产业升级、新旧产业调整。8、 熟悉“终生收入法”测算人力资本的原理,能指出公式中每个符号的

6、含义。终生收入法:以个人预期生命期的终生收入现值来衡量个体人力资本水平,并通过对个体人力资本水平的加总得到社会的人力资本水平。终生收入法主要通过生存率(存活率)、升学率和就业率来估计预期未来收入。在估计未来收入现值时,终生收入法考虑了劳动收入增长率和折现率,并假设二者是不变的。同时,使用倒推的方式,从60岁、59岁、58岁等一直推到0岁。对于青少年人群,计算的是其毕业后的预期终生收入。第五阶段退休, 不上学不工作:假设男性 60岁,女性 55岁。预期收入公式:,即退休的人的未来预期终生收入为0。其中:y表示年份;s表示性别;a表示年龄;e表示受教育程度;mi表示劳动者预期未来的终生劳动收入。第

7、四阶段工作,不上学:这一阶段的年龄限制为:女性(2554),男性(2559)。 预期收入公式: 第三阶段边上学边工作;该阶段年龄限制为1624岁。 第二阶段上学,但没有工作:该阶段年龄限制为615岁。第一阶段既不上学也不工作:这个阶段可假设为05岁人群。(不存在升学率和当期收入) 测算了每一阶段的预期未来终生收入后,再测算各人群的人力资本存量数据。一个国家总人口的预期未来终生收入,即从收入角度出发测算的人力资本存量为:9、从内容上看,劳动适龄人口和非劳动适龄人口有什么关系?(1)劳动适龄人口:处于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劳动适龄人口=就业人口+失业人口+非经济活动人口(窄口径)(2)非劳

8、动适龄人口:人口总体中未达到劳动年龄或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非劳动适龄人口=超过劳动年龄人口+不足劳动年龄人口(3)劳动适龄人口和非劳动适龄人口之和为全部人口(劳动力资源总量)。(4)劳动适龄人口中的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构成经济活动人口;劳动适龄人口中的非经济活动人口(窄口径)和非劳动适龄人口构成非经济活动人口(宽口径)。第三章 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10、熟悉2010年及以后人类发展指数的计算方法。 2010年以后HDI的计算方法: HDI用预期寿命指数、教育指数、收入指数平均综合而成。2010年以后HDI的计算方法:11、如何评价人类发展指数(HDI)?(优点、局限性及改进) (1)优点:HDI

9、是评价人类发展三大基本维度平均成就的综合指数,这三大基本维度是健康长寿的生活、知识以及体面的生活水平。具体指数涵盖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因而排名可以比较完整地反映出各国人民的生活现状,大有取代GDP排名之势。(2)局限性: 1、选择指标少。HDI只选择预期寿命、受教育年限和人均GNI三个指标来评价一国的社会发展水平,而这三个指标只与健康、教育和生活水平有关,无法全面反映一国社会发展水平。 2、计算方法不够完善。预期寿命指数、教育指数、收入指数受极大值、极小值的影响大,极值一变,单项指数发生变化,HDI也会发生变化。3、笼统的HDI掩盖了贫穷、性别差异等导致的不平等。(3)改进: 1、增加

10、变量。如引入环境污染变量、资源消耗变量等 2、考虑引入权数。 3、分性别计算各单项指数和人类发展指数。4、推出不平等调整后的人类发展指数。5、用一些变量补充说明原有变量。6、方法重构。第四章 人口统计中的基本方法12、熟悉指标的标准化的意义、直接标准化与间接标准化的方法。(能熟练计算)(1)熟悉指标的标准化的意义为了消除年龄结构对指标的影响,需要进行标准化。标准化分为直接标准化和间接标准化,其出发点都是消除年龄结构的影响。(2)直接标准化与间接标准化的方法A. 直接标准化:在比较两个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时点的指标时,用一个统一的年龄结构作为分年龄人口率(如分年龄生育率、分年龄死亡率等)的权数,重

11、新计算该指标。以这个统一的年龄结构计算出的指标值是可以进行比较的。其中,ASR表示标准化值,如标准化粗死亡率、标准化一般生育率。 表示分年龄人口率,如分年龄生育率、分年龄死亡率等;表示标准人口年龄分布,在分析生育率时,一般生育率的计算公式为: 可见一般生育率GFR受分年龄生育率和育龄妇女年龄结构 的影响。假如对2010年全国不同省的一般生育率进行比较时,可以选用全国育龄妇女年龄结构为标准人口,采用直接标准化的方法。 B. 间接标准化:求出一个标准化因子系数,然后用这个系数乘以标准人口的人口率(比如粗死亡率、出生率等),由此得到间接标准化的指标。 13、熟悉生命表的意义与构成。(1)记录了同一批

12、人的生命过程。(2)生命表的直接成果平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3)生命表是人口预测的重要依据。(4)生命表是进行寿险研究和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第五章 人口城镇化与人口分布14、如何评价人口城镇化对我国发展的意义?(1)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3)城镇化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4)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5)城镇化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6)城镇化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15、简述人口城镇化分析指标。 (1)城镇化水平:在特定地域和时点的城镇化程度,如城镇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

13、重;(2)城镇化速度:如城镇化率平均每年上升百分点、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长速度;(3)城镇人口增加的构成:城镇人口的增长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原有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二是人口从农村向城镇的迁移流动,三是农村地区变为城镇地区。(4)城镇规模分布:对各种规模的城市构成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城镇化发展的合理性与均衡性。城市首位度、四城市指数和十一城市指数常用来反映城镇化内部构成状况,指标值越高说明该地域城镇化发展越不均衡。A. 城市首位度:某一地域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大城市人口的比值。首位度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镇体系中人口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 B. 四城市指数:某地域第一大城市人口数与其后3个大城市人口数之比。

14、 C. 十一城市指数:某地域第一大城市人口数与其后10个大城市人口数之比。16、如何评价我国城镇化速度是否超前或滞后? 考察一国城市化水平是否滞后,一般要通过国际比较来得出结论。这就意味着首先要选择国际比较的基准,这就是一国或一组国家在“相同条件”下的城市化率。 把人均GDP(人均GNI)水平用于确立中国城市化水平国际比较基准的经济指标是比较适当的。(注意:人均GNI应按PPP计算,最好用世界银行数据。)第六章 人口老龄化分析与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17、人口老龄化测度包括哪些指标?人口老龄化分析常见有哪些问题?(1)人口老龄化测度包括人口老龄化程度指标、人口老龄化速度指标、抚养比指标。A.

15、人口老龄化程度指标:常见老年人口系数、少年儿童人口系数、老少比、年龄中位数、老年人口密度指数。B. 人口老龄化速度指标:老年人口比例倍增时间、老年人口平均增长率其中:老年人口比例倍增时间是指人口老龄化程度由某一水平(通常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占7%)提高一倍(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占14%)所需的年数。 C. 抚养比指标(人口负担系数、抚养指数):常见少儿人口抚养比、老年人口抚养比和总人口抚养比。(2) 人口老龄化分析常见有哪些问题1.老年人口数量、比例和发展趋势6.老年人的就业状况2.老年人的家庭构成与居住方式7.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与收入情况3.老年人的婚姻状况8.老年人的迁移情况4.老年人的教育状况9.老年人的住房情况5.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第七章 人口与劳动力供给预测 18、人口预测、人口预报、人口估计的关系。 (1)人口预测和人口预报的区别:人口预报是一种带有判断性的最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