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第三章小学班级管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424461 上传时间:2018-11-07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6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第三章小学班级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教师资格考试第三章小学班级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教师资格考试第三章小学班级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教师资格考试第三章小学班级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教师资格考试第三章小学班级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第三章小学班级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第三章小学班级管理(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班级管理,第一节 班级与班级管理,一、班级的概念 班级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直接环境,同时也是学生实现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场所。 最早使用“班级”一词: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班级对学生成长的作用,(1)有利于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与共同成长 (2)有利于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发展 (3)有利于学生提升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一)班级与班集体的区别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由具体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及良好纪律和舆论的班级学生所组成的活动共同体。班集体是班级群

2、体的高级形式。 班级与班集体仅一字之差,但意义就有不同,班集体不是学生的简单集合,是不会自发形成的。需要全班学生、班主任和各科老师的共同努力。,(二)班集体的发展阶段,1、组建阶段:松散群体阶段,刚入学阶段。 2、形成阶段:合作群体阶段,班级凝聚力开始出现,大多数学生在班集体中获得了归属感。形成期是班主任培养班级骨干的重要时期。 3、发展阶段:有明确的、共同认可的奋斗目标形成了坚强的核心,学生已有了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民主团结的班风。 4、成熟阶段:集体的特征得到充分的体现,并为集体成员所内化,全班已形成一个组织制度健全的有机整体,整个班级洋溢着平等、和谐、上进、合作的心

3、理氛围。,(三)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 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培养良好班风的措施171,发挥班主任的表率作用 发挥身边的榜样作用 充分发挥班级舆论阵地的宣传作用 发挥任课老师和家长的作用,三、班级管理概述,(一)班级管理的概念 P171 班级管理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一)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

4、理。,(三)班级管理的内容,1、班级组织的建设 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有利于教育。 2、班级日常管理 纪律管理是班级常规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 3、班级活动的管理 4、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 班主任对学校教育力量、家庭教育力量、社会教育力量的管理。,四、班级管理的模式,(一)常规管理 (二)平行管理 (三)民主管理 (四)目标管理,四、班级管理的模式,(一)常规管理 班级常规管理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基本要素。 (二)平行管理 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平行管理的提出者是马卡连柯。,(三)民主管理

5、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实质是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使每一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 (四)目标管理 班主任和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五、班级管理的原则173,1、方向性原则 2、全面管理的原则 3、自主参与原则 4、教管结合原则 5、全员激励原则 6、平行管理原则,六、班级管理的方法174,1、调查研究法 2、目标管理法 3、情境感染法 4、规范制约法 5、舆论影响法 6、心理疏导法 7、行为训练法,七、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一)班级管理中的问题 1、班主任对班级

6、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二)班级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地位 3、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八、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 (一)小学班级突发事件的类型 1、成员间的分歧 2、打架头殴 3、顶撞 4、恶作剧,(二)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让学生受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为目的。 2、客观性原则 3、有效性原则 4、可接受性原则 5、冷处理原则 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保持冷静、公平、宽容的心态,那么处理事件就会顺利得多。,(三)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方

7、法 1、沉着冷静面对 2、机智果断应对 3、公平民主处理 4、善于总结引导 5、保证教学进度,第二节 班主任 一、班主任 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二、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骨干力量 (二)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 (三)是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协调者,三、班主任的基本素养 1、责任意识与移情能力 2、学习意识与探究能力 3、团队意识与领导能力,四、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八大方面) (一)小学班主任的常规管理 1、了解学生:了解和研究学

8、生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个体; 班主任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包括:思想品德 学习、身体状况、心理、家庭等 (2)了解和研究学生群体; (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2、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确立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3、建立学生档案 4、班会活动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6、操行评定 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小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小学生一个学期内的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 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二)个别教育工作 1、先进生的教育 严格要求,

9、防止自满 不断激励,弥补挫折 消除嫉妒,公平竞争 发挥优势,全班进步,2、 后进生的教育(重点) 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 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3、中等生的个别教育 (1)中等生的特点 (2)对中等生的教育,第三节 班级活动 一、班级活动的概念: 由班级成员参加的集体活动。 班级活动的意义: 班级活动的特点: 自愿性、差异性、广泛性、自主性、灵活性,二、班级活动的功能 1、满足交往功能 2、学习发展功能 3、个性发展功能 4、班集体建设功能 5、班主任专业提升功能,三、班级活动的类型 (一)日常性班级活动 1、班队会活动 2、班级

10、晨会活动 晨会有校级和班级之分: 校级晨会:升旗仪式、专题讲话或少先队广播 班级晨会:晨间谈话或时事教育,3、执勤活动 4、班级自办报刊等舆论宣传活动,(二)阶段性班级活动 1、工作型活动 2、竞赛型活动,第四节 班队活动 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者指导下,由班级学生或少先队成员共同参与,在学科教学以外时间组织开展的教育活动。,一、班队活动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自住性原则 4、多样性原则 5、计划性原则 6、生活性原则,二、班队活动的类型 1、主题教育活动 2、班队活动 3、班队文艺活动 4、班队体育活动 5、班队科技活动 6、班队劳动 7、班队游戏活动,8、少先队活动

11、(1)教育性 (2)自主性 (3)组织性 (4)趣味性 (5)实践性 (6)创造性,第五节 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多渠道地及时获得各种信息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特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求意识,提高他们的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一、课外活动内容 1、学科活动:由于课堂教学是以大纲为依据的,教学目标、内容、进度对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一样的这种情况不能满足一些学生对某一学科的特殊兴趣和更高的学习要求。

12、而课外活动中的各种专门学习小组,则为学生们提供了一种机会去进一步钻研自己感兴趣、也更适合自己能力的学科知识,如数学小组、外语小组、绘画小组、声乐小组等。因此,学科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力补充,是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2、科技活动: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从事科技活动时,更强调动手过程,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中综合利用已有知 识、全面地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增长学生对某一领域的知识经验和动手能力,是科技活动的主要特点。例如,航模舰模小组、园艺小组、无线电小组、计算机小组等,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3、文体活动:学校的课外文体活动,包括文学、艺术、娱乐、体育训练与体育竞赛等内容。 文学艺术类的

13、活动内容主要围绕书法、歌咏、舞蹈、音乐、摄影和雕刻等展开。体育活动注重技能的训练、体能的提高和意志力的培养。除了专项活动小组外,学校还应该针对全体学生提供特定的体育活动时间和活动器材,使每个学生都能按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些活动项目进行经常性的锻炼,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整体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培养社会交往能力。,4、社会活动:社会活动是培养学生互相关心、合作和社会责任感等素质的重要途径。学校搞社会活动一般以社会公益活动为主,如上街进行环保宣传、交通安全宣传、拥军小组活动、支农义务劳动等。除此之外,各种专题性社会调查、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等,都对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具有重要价值,都有

14、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5、游戏活动:游戏是儿童生活的重要内容游戏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有机会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有机会展现自己的生命活力和丰富想象力、创造力,也会让学生学会如何制定游戏规则,养成遵守游戏规则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协作精神。尤其在小学教育阶段,游戏活动应该成为学校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有指导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和形成各种社会性知识、能力,提高其心理综合素质。,6、阅读活动:阅读是学生增长知识经验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组织的课外阅读活动,不限于与所学科目相关的范围,因而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活动中,教师会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辅导,包括介绍和推荐新书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15、组织讨论或辩论,对阅读中遇到的各种观念冲突进行适当的解释等,7、主题活动:主题活动是就某一特定专题而开展的短期或长期的专门活动。这种活动往往有特定的具体目标,活动内容和形式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主题班会、学雷锋小组等。这种活动既能增加学生与活动目的有关的知识,也能培养相关的情感和态度,长期活动则更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做事情有始有终、持之以恒的意志和品质,二、课外活动的特点: 1、性质的自愿性和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与的活动。它能比较充分地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符合学生的需要和特点,使学生具有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这和课堂教学的标准化、同步化相比是一个显著的不同教

16、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各种课外活动,诱发学生的动机,给予指导,但参加与否,不具有强制性。,2、内容的伸缩性和灵活性 课外活动内容不受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限制,它在保证活动内容和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意愿以及校内外具备的条件来灵活确定。范围可宽可窄,数量可多可少,水平可高可低,不拘一格,灵活生动。,3、形式的多样性 课外活动组织形式不受班级教学这种组织形式的限制。形式十分活泼,讲究实效。活动参加人数可多可少,时间可长可短,方式可集中也可分散场地可在室外也可在室内,活动指导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有专长的家长和社会人士,甚至是有一定特长的学生。,4、活动组织的自主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必须接受学校行政决定被编入班级,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富有成效的课外活动,大多是学生在教师和有关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下独立自主开展的。活动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可以说,课外活动是学生自己的活动,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体,教师是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