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三级试题及参考答案(社会心理学部分)2005-2013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424375 上传时间:2018-11-0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师三级试题及参考答案(社会心理学部分)2005-2013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心理咨询师三级试题及参考答案(社会心理学部分)2005-2013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心理咨询师三级试题及参考答案(社会心理学部分)2005-2013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心理咨询师三级试题及参考答案(社会心理学部分)2005-2013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心理咨询师三级试题及参考答案(社会心理学部分)2005-2013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师三级试题及参考答案(社会心理学部分)2005-20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师三级试题及参考答案(社会心理学部分)2005-2013(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心理学部分历年考题2005年11月38.( )不是社会感染的特点。A.全面性 B.双向性 C.接受的迅速性 D.爆发性39. ( )相信自己能够发挥作用,面对可能的失败也不怀疑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善,面对困难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加大工作投入。A.行动者 B.内控者 C.外控者 D.评价者40. 在印象管理中,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印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个体往往会承认自己的某些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时变得可信。这种做法被称为( )。A.隐藏自我 B.自我抬高 C.形象塑造 D.自我暴露41. 被动包容式人际关系的取向是( )。A.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B.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

2、随他人C.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D.期待他人吸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42. 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单一因素引起,而兼有二者的影响,这种归因叫做( )。A.成败归因 B.稳定归因 C.综合归因 D.不可控归因43. 在有人陪同的活动中,个体会感到某种社会比较的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效率,这是( )。A.结伴效应 B.观众效应 C.比较效应 D.淘汰效应44. 态度的内化是指( )。A.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观点,并使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有机的组成部分 B.个体采用他人观点、信息或群体规范,使自己与他人一致C.个体按社会规范和社会期

3、待或他人意志在外显行为方面表现与他人一致D.个体以理智与情感,即认知和情感为基础习得一定的态度45. 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 F奥尔波特 B.勒温 C.特里普力特 D.麦独孤46. 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但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 )。A.指数关系 B.线性关系 C.U型曲线 D.倒U型曲线130. 婚姻的动机有( )。A.经济 B.繁衍 C.承诺 D.爱情131.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对社会心理学起了直接的“催生”作用的重要学术思潮包括( )。A.德国的民族心理学 B.美国的机能心理学 C.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D.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2006年5月66. 研究人的社会行

4、为的公式;B=F(P*E)是()提出的。 A.奥尔波特 B.谢夫勒 C.勒温 D.麦独孤 67. 表现由于由于期待造成男女在行为方式上的差异的概念是()。 A.性别 B.性别角色 C.性 D.性别认同 68. 在态度转变模型中,沟通信息的重复频率与说服效果之间呈()。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相互促进关系 D.倒U型(曲线)关系 69. 关于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正确的说法是()。A.从物质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 B.从心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理想自我 C.从物质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D.从社会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物质自我 70. 罗特的控制点理论是关于个体()的理

5、论观点。 A.需要倾向 B.归因倾向 C.控制倾向 D.思维倾向 71. 挫折侵犯学说是由()提出的。 A.罗伦兹 B.佛洛依德 C.班杜拉 D.多拉德米勒 72.()是由于他人在场而使个体活动效率提高。 A.观众效应 B.结伴效应 C.社会促进 D.社会控制 73.()是指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 A.自我概念 B.角色 C.印象 D.图式 74.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关系。 A.行为 B.心理 C.物质 D.交换 75. 服从与从众之间的区别是()。A.群体压力 B.群体互动 C.自愿性 D.社会评价 154. 角色扮演过程包括()。 A.角色失调 B.角色领悟 C

6、.角色实践 D.角色期待155. 个体归因时通常遵从()。 A.客观性原则 B.不变性原则 C.折扣原则 D.协变原则 156. 在印象形成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形成印象有重要作用,正确的表述是()。A.近因效应是第一印象的机制 B.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的机制C.最初出现的信息影响最大,称为首因效应D.最近出现的信息影响也较大,称为近因效应 2006年11月32. 持“性恶论”观点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苟子 B.告子 C.世硕 D.荀子33. 海德提出的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可简称为( )模型。A. POX B.B=f(P,E) C.TIRO D. ABC34. 处于()中的人,心无旁骛,不

7、能忍受爱人的冷落与背叛,希望和对方融为一体。A. 激情爱 B.伙伴爱 C.游戏爱 D.友谊爱35. 受()的影晌,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A.遗忘曲线 B.印象 C. 图式 D.自我意识36. 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做出()的预测。A.较准确 B.变化 C. 可控 D.不可控37. 霍兰德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等三个阶段。A.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B.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C.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D.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90. 关于自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我是心理学的古老课题B.亦称自

8、我意识或自我概念C.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D.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91. 心理学家提出来的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包括( )。A.加法模式B.平均模式C.加权平均模式D.中心品质模式92. 亲合与人的情绪状态有密切关系,因此个体( )。A.恐惧越强烈,越会减少亲合倾向B.恐惧越强烈,越会增强亲合倾向C.焦虑越强烈,越会减少亲合倾向D.焦虑越强烈,越会增强亲合倾向93. 婚姻的动机有( )。A.经济 B.繁衍 C.承诺 D.爱情2007年5月32. “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这是()的观点。A.F奥尔波特 B.海德 C.G奥尔波特

9、 D.勒温33. 职业心理咨询师属于()角色。A.表现型 B.功利型 C.先赋型 D.不自觉34. 态度概念的ABC模型中,B指()。A.认知成分 B.行为成分 C.情感成分 D.行为倾向成分35. 一般来说,()频率的信息重复,能取得较好的说服效果。A.高 B.中等 C.底 D.偏高36. 一般来说,()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A.不熟悉的人 B.上下级 C.第一次见面的人 D.亲密的人37. 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称为()。A.客我 B.反思自我 C.镜我 D.物质自我90. 与利他行为呈正相关的因素包括()。A.移情能力 B.利他技能 C.助人的榜样 D.内疚91. 关于嫉妒,正确

10、的说法包括()。A.一个人不会嫉妒世界上的所有人B.嫉妒情绪会影响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C.嫉妒具有对抗性D.道德发展水平高的人不会有嫉妒情绪92. 常用的态度测量方法有( )。A.量表法 B.投射法 C.行为反应测量法 D.实验法93人际关系的特点包括()。A.稳定性 B.情感性 C.直接性 D.个体性2007年11月33. ( )不是人际关系的特点。A.个体性 B.直接性 C.稳定性 D.情感性34. 朋友之间的交往距离属于( )。A.社交距离 B.个人距离C.亲密距离 D.公众距离35. 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A.光环效应 B.首因

11、效应 C.刻板印象 D.近因效应36. 一般说来,( )更接近于大多数人印象形成过程的实际情况。A.加法模式 B.加权平均模式C.平均模式 D.中心品质模式37. 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称为( )。A.印象管理 B.印象形成 C.初次印象 D.印象修正90. 亲和的作用包括( )。A.提供社会参照 B.避免窘境C.减轻心理压力 D.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91. 社会促进的效应包括( )。A.观众效应 B.从众效应 C.结伴效应 D.旁观者效应92. 爱情和喜欢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等方面。A.依恋 B.利他 C.亲密 D.尊重93. 自我概念的功能包括( )。A.解释经验 B.

12、决定期待 C.引导态度 D.保持个体内在一致性2008年5月33. 态度的ABC模型中,B指的是( )。A.行为B.情感C.感觉D.行为倾向34. 态度转变是沟通信息与接收者原有态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生的,对于威信低的传递者,要引发最大的态度转变量,这种差异应该是( )。A.适中 B.较大C.较小D.最大36. 关于利他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噪音等恶劣的环境会减少利他行为B.助人的榜样,会增加人们的利他行为C.他人在场时,往往会产生社会助长效应,对利他行为有积极影响D.长得漂亮的女人一般更容易得到男人的帮助37. 羞耻是一种( )的社交情绪。A.积极 B.作用不明 C.消极 D.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38. 动机强度和活动效率的关系大致是( )型曲线。A.倒U B. U C.线性 D.N 39. 在群体活动中,个体的侵犯性一般会( )。A.减少 B.保持稳定 C.增加 D.受到抑制 91. 态度的特点包括( )。A.稳定性 B.内在性 C.间接性 D.针对性 92. G奥尔波特认为,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会受他人存在的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