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企业线平衡墙(2012.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9423377 上传时间:2018-11-07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80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企业线平衡墙(2012.3)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汽车企业线平衡墙(2012.3)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汽车企业线平衡墙(2012.3)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汽车企业线平衡墙(2012.3)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汽车企业线平衡墙(2012.3)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企业线平衡墙(2012.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企业线平衡墙(2012.3)(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线平衡墙,整车制造部GMS科 2012-03,线平衡墙的定义和作用 线平衡墙的制作 利用线平衡墙进行改进的方法和目标,内容,定义: 线平衡墙是多个操作工工序的目视表示,它显示每位操作工工序中的要素,对照实际单件工时显示周期时间,并通过以不同颜色区别增值时间、非增值时间和步行时间,使之目视化,以作为浪费分析及改善的工具。,线平衡墙的定义,线平衡的意义: 1 、每个人做等量的工作 2、“平滑”差别(减少差异) 3、无员工超负荷工作 4、无人员闲置(等待) 5、全体员工协力,平衡地工作,提高效率,线平衡目视墙的作用: 1、识别浪费,作为改善的工具 2、目视各工位工作量的分配情况,预防: 超负荷 等待

2、 不均衡 3、作为节拍变更的工具 4、确保班组成员和班组长观察所有操作,线平衡的意义,注明ATT,工作要素时间及名称,按操作顺序叠加,工位号,工艺流程方向,车型,有多个车型时要同时注明,工位间应有一定的间隙,ATT线,用较粗的蓝线,时间刻度,根据实际情况定,建议以1秒为一个刻度,周期时间,线平衡墙的制作,要求,1、线平衡墙目视在工段信息墙中,面板高:55CM,宽100CM,要尽量布满整个面板,各刻度、字体大小根据实际情况自定,以较清晰的目视效果为宜; 2、增值、非增值、步行分别填充为绿色、黄色及红色; 3、单一品牌车型的生产线,以最大产量的配置车型制作线平衡墙; 4、多品牌车型混线的生产线,要

3、分别以不同品牌车型中的最大产量的配置车型制作线平衡墙; 5、如果周期时间过长,可以采用左右并排的形式,以便给要素块安排 留下足够的空间;,样板,ATT:86秒,线平衡墙的制作,线平衡分析,1、统计增值、非增值、步行、等待、周期时间; 2、计算出增值、非增值及步行时间比例,以识别浪费; 3、计算线平衡率及线平衡效率,识别浪费,作为衡量改进的依据; 4、识别瓶颈工位:周期时间最大的工位要优先改进。,1,2,10,50,40,30,20,ATT (50S),线平衡效率 =,工位数 x 线速节拍,线平衡率 =,工位数 x 最长工时,总工时,=,CT,工位数 x CT(MAX),总工时,=,CT,工位数

4、x ATT,48s,37s,线平衡率 =,2 x 48,48+37,= 88.5%,线平衡效率 =,2 x 50,= 85%,48+37,公式:,举例:,线平衡分析,计算举例,线平衡墙改进的方法和目标,方法: 通过工位间的要素互换和增减来减少瓶颈工位的工作量最终达到所有工位都能在节拍内完成工作或是减少团队成员工作量的差距; 通过工位间的要素互换和增减来提高生产效率为削减工位或提高线速提供依据; 通过进行一些CIP活动减少等待时间、非增值时间和步行时间,消除浪费。,目标: 没有瓶颈工位,所有工位的周期时间都在ATT线以内; 没有多余等待,每个工位的等待时间都在10秒以内; 线平衡率在90%以上,

5、每次改进都应对线平衡率有提升; 线平衡效率在95%以上(但不可能为100%,需留有一定的等待时间); 步行时间比例在10%以内(静态工位在5%以内); 非增值时间比例在40%以内; 增值时间比例在50%以上。,线平衡墙改进的方法和目标,线平衡改进,举例(改进前),线平衡改进,举例(改进后),相关表式,表GMS/STD.26-01 线平衡墙改进记录表:,线平衡改进,相关表式,表GMS/STD.26-02 线平衡分析表:,线平衡改进,日常维护和更新,1)工段长必须每月对线平衡状态进行审核,开展改进工作,不断减少浪费,增加增值比例,提高线平衡率; 2)工段长要确保线平衡墙的“5S”工作; 3)更改SOS时必须同时更改线平衡墙; 4)每月回顾审核保证线平衡墙上的工作要素名称、顺序、时间与SOS保持一致; 5)在生产节拍变更、工艺调整时,要会使用线平衡墙来分配工作; 6)在生产启动的NS阶段要开始制作第一版线平衡墙,并开始利用线平衡墙为后续工艺布局、岗位优化调整的改进工具。,维护要求,线平衡墙在工段信息墙中的目视化要求,目视化,平衡工作实例:,改进实例,平衡工作实例:,改进实例,平衡工作实例:,改进实例,有疑问请联系GMS科何维盛: W TEL:3750243 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