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内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9417610 上传时间:2018-11-07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说课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说课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说课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说课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课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内容(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 课 内 容,北师大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焦村中心小学 纪娜娜,四年级语文教学的定位: 承前启后,整合提升 四年级是向第三学段过度的年级。它担负着梳理归纳前三年所学语文基础知识和一些语文学习规律,从而完成提升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任务。 四年级的教学重点的把握: 如果说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那么四年级更注重 阅读和写作能力 的培养,逐渐趋向于高年级的教学重点。,立足教材 用活教材,解说流程:,课程标准 体例分析 编写意图 教学策略,一、课标要求。,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

2、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 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 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 、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 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 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 读感受。,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 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

3、及在 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一学期平均13篇(段) 。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 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一学 期平均10万字。 。,目标的变化 第一,低年级的重点是正确、流利地朗读 课文,而进入中年级以后,要在坚持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加强对学生默读和略读能力的培养。,第二、理解应用也有所提高。比如说对词句的 理解,在低年级仅仅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 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而到了中 年级,不但要求理解词句的意思,而且要求能够

4、把 握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另外,关于“复述叙事 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 的语言,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的要求,更 是低年级不曾涉及的内容。,第三就积累、背诵以及课外阅读的量来看, 中年级也较低年级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阅读 量,从低年级的5万字以上一下子提高了8倍,要 求达到40万字以上,应该说,这是很大的跃进。,四年级上期阅读教学目标: 1、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逐渐加强。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领悟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3、根据课文情况适当进行分段和概括段意训练。 4、着力抓好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 5、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 6、做好摘抄笔记。,习

5、作目标: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第七册的体例与三年级相同:仍然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编写,共有12个单元(包括一个开放单元:地名),27篇主体课文,每个单元分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个部分。,二 、教材体例,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

6、上册知识树,1 师生,2 明月,3 民族之花,4 收获,5 桥,6 方寸世界,7 地名,8 规则,9 音乐,10 金钱,11 大与小,12 雪,四年级上册阅读内容,1、师生,师恩难忘,孔子和学生,2、明月,古诗二首,走月亮,飞向月球,3、民族之花,4 、收获,5、桥,6、方寸世界,7、地名,8、规则,9、音乐,10、金钱,11、大与小,12、雪,爱我中华,草原,中国结,桥之思,飞夺泸定桥,拾穗,落花生,罗斯福集邮,美丽的集邮册,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谁说没有规则,钓鱼的启示,瑞雪图,“扫一室”与”扫天下”,一枚金币,月光曲,“三颗纽扣”的房子,井底之蛙,下雪的早晨,毽子的铜钱,散落的钞票,林中乐队

7、,1、阅读要求提高引导学会独立阅读; 2、自读篇目增多引导学会选择阅读; 3、课文内涵加深引导学会独立思考; 4、鼓励课外阅读引导学会收集信息。,教材的变化,第一,对阅读的要求高了,比如课后的思考题都是两个,既涉及课文内容,又涉及表现形式;每单元课文中都插进了金钥匙,意在引导学生学会独立阅读。 第二,“语文天地”中的阅读篇目增多了,这些是弹性掌握的内容,给教师学生以选择的权利。在信息时代,阅读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可以根据兴趣和需要把某些自读课文作为主体课文教学,也可以把自读课文和主体课文调换。 第三,七册课文的文化含量加大了,“民族之花”“地名”“金钱”“大与小”等单元主题,已经显示学

8、生需要思考更深更广的问题,要在历史的和社会的背景下理解课文;更多课文的内涵,从题目还不大看得出来,比如落花生漂亮的集邮册等,需要教师和学生深入开掘。另外,“日积月累”中阅读内容的要求也提高了。 第四,教材引导学生搜集信息,从多种渠道学习语文。,一至四年级语文学习发展总趋势:,1对作品的感受、理解能力逐渐提高。 2经过三年的积累,应当能够“悟”出一些语文的规律。 3经过三年的语文学习实践,应该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 4语文零散的知识点,在语文学习实践中,不断融和、整合,综合性越来越强,单项的练习已经不能适应学生整体语文素养发展的需要。,四年级教学的脉络: 1学生对作品的感受逐渐接近作

9、品本身传达的思想感情,逐渐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合拍。通过讨论,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应能形成大体共识,逐渐达到基本到位的水平。 2经过三年的积累,学生应当能够“悟”出一些语文的规律,适时学习一些必需的语文基本知识。 3经过三年的语文学习实践,学生应该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四年级时学习应该自主性更强。 4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内容逐渐加强整合,而不是越学越零乱琐细。,三、编写意图,1、激发兴趣,2、学会学习,3、文化积累,4、整体推进,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所在,北师大版教材的选文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充满趣味性。以“民族之花”单元为例:本单元内容丰富,既有歌词爱我中华,

10、也有记叙文草原,还有说明性的文字中国结;选材各不相同。每一篇文章表达思想感情也不同,有的采用的是直抒胸臆、一气呵成的方法;有的是通过饱含感情的方法抒发的,有的是借助于一个简单的饰物来说明的,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每一篇文章都能使学生受到深深的感染。 这三篇主体课文和一篇自读课文做客喀什,都围绕“民族”这一个文化词组,为孩子们带来了一个丰盛的“民族”大餐。,2、学会学习 “金钥匙”是北师大版教材又一个突出的特点,它以简短的提示,或通过丁丁冬冬的谈话,适时的给孩子们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民族之花”这个单元就有两把金钥匙:“一、看到文章题目,可以先猜想文章的内容,读的时候再对照印证. 二、自读时,我

11、在重点词语下加三角号,在重点句子下画直线.我在摘录笔记上抄下了重点句子和写得精彩的句子.”一个侧重于质疑的引导,逐步培养孩子善于提问的能力,另一个侧重于学生阅读和积累方法的指导,使孩子们能够抓住课文中重点的字词句来理解内容. 这既是对阅读教学的一个指导提升,也是对“质疑问难”的一个铺垫 .另外,除过金钥匙提供的阅读指导之外,每篇文章都有个性化的学习指导-课后题。它既有“整体感知”的成分,也有“精读感悟”的体验,既有概括能力的指导,也有表达能力的品析:教材通过方方面面的指导,灵活的给孩子们提供了多种学习的渠道,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文化积累 注重积累,扩大阅读量,又是

12、北师大版一个突出的特点。尤其是在学习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他们的收获渠道更多了,收获的内容和质量也有了一定提升。三年级教材比较集中的给学生提供了读、背的内容。到了四年级上册,在学生初步学会独立阅读的基础上,引入了摘录笔记这项内容。学生在摘录词句的同时,完成对知识的积累。这样学生在原有收获知识的基础上,还收获了积累的方法。同时,读一读还给孩子们提供了与主题单元相关的词语积累。,4、整体推进 完成学生各方面素养的整体推进是北师大版教材的宗旨。仍以“民族之花”这一单元为例,在了解了一首诗歌、一篇记叙文和抒情性说明文后,学生的理解感悟评价的能力在稳步提升;学生在阅读感悟的过程中掌握了朗读的方法、质疑问难

13、的方法、摘录自读笔记的方法,达到了过程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在设身处地的去读去想的同时,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体会到了语言的力量,从而更好地运用语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了提升。一个个这样的文化单元,引领着他们在阅读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收获着知识,学会了方法,培养了能力,树立了初步的人生观。,“激发兴趣,文化积累,整体推进,学会学习”既是编教材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积累,而不过多地费劲“深挖洞”;重视学生阅读的体验和感受,而不追求记忆标准答案;重视学会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而不是围绕阅读的结论下功夫。,四、教学策略,饱含深情地诵读,对重点句段的深层领悟,整体把

14、握课文内容,阅读策略,1、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人文教育 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早就指出过:“教一篇文章,必须让学生透彻理解全篇思想内容,并且从中得到思想上的教益,知识上的启迪,感情上的陶冶,不这样是不对的,可是办法必须是带领着学生好好地读这篇文章,一字、一词、一句、一段的都读懂,把文章的安排都搞清楚,让文章的本身去教育学生。”比如:第三个主题单元民族之花中的中国结一课,从一个传统饰物流行受宠入手,指出了这一个小小的中国结流行现象的背后,体现的是炎黄子孙强大的凝聚力。课文表面上写的是中国结,实际上表达的是中华各族儿女对祖国深深的热爱。毫无疑问,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15、但我们不能像上思品课那样,过早地、直截了当地进行思想道德说教,而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从而了解中国结的寓意,体会其中饱含的中国情、中国心。因为四年级的学生,一般来说通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他们会明白中国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民间工艺杰作,凝聚了丰厚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文化积淀,它代表着祥和、幸福与欢乐,更是炎黄子孙几千年心连心的象征。,2、在对重点句段的深层领悟中渗透人文教育 人文是隐性的,它依附在字里行间。人文目标凸显,也必须依靠语言文字这一载体。学生只有在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一些重点句段的精心品读、感悟,才可能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感染。比如

16、:中国结一课中第五自然段是中心段,其中的重点句子:“中国结由一根丝绳缠结而成,不管这根绳经过如何曲折的缠绕,总是不离不弃,始终围绕着它的起点。怪不得海外的华人特别喜欢中国结,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编织中国结的那根绳子的一部分。这个头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因此,中国结又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 学生虽然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中国结这种饰物也非常喜欢,但他们对于句段中包含的深刻寓意不容易理解,学习时也很可能忽略对这些重点句段的深刻解读,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品读、感悟,从而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真正从文本中受到人文教育。我们教师要切记脱离文本和重点语段做天马行空的发挥,独立地、机械地把这种“魂”唤出来,或者在人文内涵上“深挖洞”,也就是说不能脱离语言(语段)、不能在没有深入解读文本的情况下空谈人文。,3、在饱含深情地诵读情境里深化人文教育 全国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