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高考《经济生活》知识点整理、梳理与分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417602 上传时间:2018-11-0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高考《经济生活》知识点整理、梳理与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政治高考《经济生活》知识点整理、梳理与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政治高考《经济生活》知识点整理、梳理与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政治高考《经济生活》知识点整理、梳理与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政治高考《经济生活》知识点整理、梳理与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高考《经济生活》知识点整理、梳理与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高考《经济生活》知识点整理、梳理与分析(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生活,知识点的整理、梳理与分析,整理、梳理与分析的立足点:,立足于经济学专业人士的视角; 立足于教材与大纲本身的要求; 立足于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 立足于应用能力的提升(解释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 注:对经济生活的整理基本上是基于经济学的逻辑,而非严格按照教材顺序。,一货币理论,1货币职能理论 (第一课第一框第二目) 能够结合实际分析货币在其中充当的作用或职能(如刷卡体现了货币的什么职能)。,2货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一课第一框第二、第三目) 该理论是宏观调控,尤其是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货币发行规律针对非金属货币也是适用的,它只是用来计算货币需求量,应把这些理论与

2、宏观调控理论放在一起复习); 能够运用该理论及宏观调控理论分析有关通货膨胀等问题(我国去年以来的通货膨胀压力与2009年以来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加有关;控制通货膨胀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应该了解通货膨胀的成本(主要与第三课第一框第一目有关); 能够了解通货膨胀的基本成因并大体知道如何治理不同类型的通货膨胀(应该初步知道物价总水平与通货膨胀的基本度量指标;了解PPI与CPI之间的传导关系)。,3货币形态与信用工具理论 (第一课第一框第三目,第一课第二框第一目) 能够初步了解不同形态的货币及信用工具所具有的典型特征、优点; 初步了解信用工具在使用方面的要求及其功能(如纸币容易导致通货膨胀;信用卡

3、的发放对象,使用支票的前提条件;信用卡本身并不是货币)。,二价格理论,1商品需求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商品供 给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第二课第一框第一目) 要能够运用这些理论解决生活实践中商品价格的干预问题,以实现政府的价格干预目标(例如:如何通过影响供给或需求来影响价格,能够识别哪些政策措施能够增加或减少供给,能够增加或减少需求,如房地产价格以及重要民生商品的价格调控问题)。,2商品价值理论(第二课第一框第二目) 要掌握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和价格的影响(当今西方发达国家中德国经济一枝独秀与大力提高劳动生产力以及产品质量有关,值得思考的是劳动生产力提高、产品质量上升

4、,其价格也更高了) 。,3商品价格变化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即需求法则 (第二课第二框第一目);商品价格变化与商品供给量之间的关系(第二课第二框第二目),即供给法则。 要能够正确运用图形展现这个两个规律及能够正确表述这两个规律(不要轻易说成反比与成正比); 能够运用图形表示经济生活中的各种价格现象(主要是掌握曲线本身的移动与沿着曲线的移动,最难的是问:房地产价量齐升是否意味着需求法则在该行业失效); 能够运用图形识别均衡价格现象及运用均衡价格实现政府干预目标(实际上就是前面的(1); 能够运用图形识别政府的不同价格干预政策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如最低限价与最高限价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4

5、需求价格弹性理论 (第二课第二框第一目) 能够运用该理论分析相关的生活现象(如三亚2010年春节涨价,游客大减;最难的情形是从数学角度区分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 能够从企业角度运用该理论为企业制定产品的合理销售价格; 能够运用该理论制定相关的价格政策以实现政府的干预目标(如:如何利用需求价格弹性制定合理的价格以实现资源的节约,农业保护也与此有关)。,5需求交叉弹性理论 (第二课第二框第一目) 能够从商品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识别出相关商品之间的关系(最难的情形是如何从数学角度区分替代与互补关系); 能够利用相关商品之间的关系推断出某商品价格的变化程度与趋势(最难的情形也不过是同时把替代品与互补品的

6、影响放进来); 能够运用该理论制定相关的价格干预政策以实现政府干预目标(如有了高铁后,民航如何制定票价)。,三消费理论,1居民及社会消费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三课第一框第一目、第三目,第四课第一框第一目) 能够运用该理论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原因; 能够运用该理论深入分析我国消费率偏低的原因并探讨如何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这里的综合性极强,它与经济发展、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稳定物价等理论均高度相关:如如何增强当前收入,通过社会保障改善对未来收入的预期,通过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缩小收入差距,通过宏观调控稳定物价;当前通过稳定物价来确保居民生活水平是个热点问题); 能够结合

7、实际数据运用恩格尔系数判断消费水平的高低变化并分析其原因。,2消费结构理论 (第三课第一框第二、三目,第四课第一框第一目) 能够识别不同消费类型及其划分标准(钱货两清、贷款消费、租赁消费不是基于同一分类标准而来的); 能够识别消费结构及其变化的影响因素; 能够结合实际分析消费结构的变化规律并探究其原因(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其驱动力)。,3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课第二框) 能够通过各种行为表现识别出各种消费心理并给出正确评价,或能够识别各种消费心理的主要行为表现; 能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消费现象、经济现象分析其所遵循或违背的消费原则,或能够了解贯彻各种消费原则所要求的行为表现; 能

8、够准确理解各消费原则的内涵。(这一部分内容应该尽量从学生生活出发,从日常消费生活中的热点现象出发),4消费的功能或作用理论 (第四课第一框第一目) 能够运用该理论深入分析我国消费率偏低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并由此探讨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等问题(这是08年大修的重要修改之一)。,四企业理论,1企业与公司组织理论 (第五课第一框第一目) 能够结合实际了解企业不同组织形态的本质区别,从而能够结合实际材料判断该企业所属的组织形态; 能够结合实际了解不同公司组织形式的共同点(即公司的基本特征)与基本差异; 能够了解公司内部不同组织机构承担的功能。,2企业与公司的经营理论 (第五课第一框第一、第二目) 能够正

9、确认识企业的经营目标与其要承担的社会责任、诚信经营的关系(如企业追求利润与承担社会责任的关系,该知识点与企业形象这个知识点密切相关); 能够结合案例材料分析企业经营成功与失败的主要影响因素; 能够结合案例材料提出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对策建议(该内容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关系非常密切,从而也与节约个别劳动时间这个知识点密切相关); 能够结合实际认识企业破产与兼并对企业经营发展的作用。,企业经营与发展与第六课的知识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从企业融资方式角度看待如何促进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如企业不同的扩张情形应该选择何种融资方式;企业融资时如何合理确定不同融资方式的比例以确保企业健康发展。但这个知识点太难,

10、似乎超过了对高中生的要求)。,五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1劳动者就业与失业理论(第五课第二框第一目) 能够结合实际分析劳动力市场上各种失业现象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如各类就业难问题); 能够结合各种实际材料分析劳动者所持有或需要持有的就业观念(如公务员热、80后90后对工作的挑剔问题、一部分大学生热衷于自主产业); 该理论也与收入公平合理分配问题、启动消费等问题密切相关(就业是劳动者收入的基本来源); 该理论也是宏观调控的基础理论之一(促进就业是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之一)。,2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第五课第二框第一目) 能够结合实际了解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基本举措;能够了解劳动者本人维护自身权益的基本途

11、径(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与当前民工荒、招工难问题密切相关,而民工荒、招工难问题又与产业结构升级问题、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等问题密切相关); 民工荒、招工难问题也可以从前一个理论角度进行思考(如何解决失业问题的那些理论只要加以变通也有助于思考如何解决招工难问题,招工难也与年轻一代劳动力的就业观念有关,也与缺乏相应的技能素质有关); 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也与收入公平分配理论密切相关(主要是如何增加劳动报酬)。,六收入分配理论,1收入分配制度理论 (第七课第一框) 能够初步了解各种收入分配方式或制度对效率、公平的影响(哪种收入分配方式更有助于提高效率,哪种收入分配方式更有助于促进公平)。,2效

12、率与公平理论(第七课第二框) 能够结合实际分析如何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最难的情形莫过于针对不同类型的公平要求学生提出不同对策); 能够结合实际分析如何通过收入分配提高效率(收入分配与要素贡献挂钩;最难的情形莫过于要求学生针对不同情形探讨如何提高效率); 能够结合实际针对如何提高居民收入与劳动报酬提出自己的对策建议(要提高劳动者的收入主要不是靠再分配,而是增加劳动就业,提高劳动者的生产贡献,即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协商能力;正确理解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能够正确处理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该理论与当前扭转收入分配差距、启动消费、人民生活的尊严、生活幸福、财政支出理论、规范市场秩序均

13、有密切的关系(人民生活的尊严、生活幸福是一个牵涉面非常广的问题,与劳动者权益保护、消费、社会保障、就业、政治体制、文化均有关)。,七金融理论,1投资理财方式的选择理论(第六课) 能够从四大指标出发准确区分各种投资方式的特性(投资不同于理财。投资方式的评价指标有:流动性、收益水平、风险程度、流通性); 能够结合实际情形选择合理的投资理财方式; 能够基本了解选择投资理财方式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以及能够知道如何选择不同投资方式、遵循不同投资原则背后的动机(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投资理财方式的组合问题、资产定价问题); 能够从企业融资角度思考如何合理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如投资项目的不同性质对融资方式的合理选

14、择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投资理财角度看该理论与收入分配问题密切相关(如:增加财产性收入、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从融资角度看该理论与企业经营发展问题密切相关。,2商业银行理论 (第六课第一框第二目) 能够了解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以及利润来源。,八财政理论,1财政性质及作用理论 (第八课第一框第一目) 能够结合实际材料辨析财政发挥的作用(不要以为一个材料只能体现一个作用,典型代表就是“四万亿计划”); 该部分内容与宏观调控、社会公平、市场局限性等问题密切相关(财政收支透明公开与政治生活关系密切)。,2财政收入与支出理论 (第八课第一框第二目) 能够准确理解不同情境下财政收入的统计口径(如地方融资平台与财

15、政收入问题); 能够结合实际分析影响财政收入高低的主要因素(这里的财政收入通常就是指经常性财政收入); 能够正确认识财政收入与社会财富总量关系问题(如拉弗曲线); 能够结合实际分析政府职能变化与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关系(财政支出结构调整是当前的热点); 能够结合实际的宏观经济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教材此处的修改很大),选择合理的具体的财政收入与支出手段。该理论与宏观调控、政府职能转变等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具体说,是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3税收理论 (第八课第二框) 能够准确理解税收的本质特性; 能够结合实际材料理解不同税收行为反映出来的不同税收特征; 能够初步了解增

16、值税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计税标准以及经济作用;能够结合实际识别不同的违反税法行为(个人所得税改革是当前的重大热点,一是起征点提高,二是税率档次调整。起征点应该与CPI挂钩)。,九市场经济理论,1市场资源配置的运行机制与优势理论 (第九课第一框第一目) 能够理解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如:为什么空气阳光没有价格); 能够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具体运行机制; 能够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主要优点。,2市场秩序理论 (第九课第一框第二目) 能够结合实际分析何以要规范市场; 能够了解市场秩序秩序规范与否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提出规范市场秩序的对策建议; 该理论与反垄断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反垄断又与收入公平分配问题密切相关(垄断行业不仅扰乱市场竞争秩序,也扭曲了收入分配)。,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第九课第一框第三目) 能够准确理解公共物品等关键的概念(公共物品不一定就是公有的,公共物品不一定就是有形的); 能够根据实际材料分析市场机制运转失灵的具体原因,并能够初步针对不同性质的市场失灵提出相应的解决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