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7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十三单元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417520 上传时间:2018-11-0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4.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7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十三单元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广东省2017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十三单元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广东省2017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十三单元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广东省2017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十三单元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广东省2017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十三单元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17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十三单元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17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十三单元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步步高化学,每天进步一点点,目录页,CONTENTS PAGE,目录,经典考题剖析,考点归纳,目录页,CONTENTS PAGE,考点归纳,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 2质量守恒定律的分析归纳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1)五个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元素的种类不变 元素的质量不变 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考点1:质量守恒定律,(2)两个一定改变 物质种类一定改变 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3)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考点1:质量守恒定律,3. 关键词的理解 (1)参加化学反应的,所给予物质不一定都参加反应

2、,若反应物有剩余,剩余的物质 没有参加反应。所以必须强调“参加化学反应”,而且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用于解 释化学变化。 (2)质量总和“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的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考点1:质量守恒定律,考点1:质量守恒定律,4.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几个重要实验 (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2)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4)镁条燃烧。,考点1:质量守恒定律,5.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

3、计算; (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一些简单的现象和问题; (3)判断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的组成; (4)确定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的化学式。,考点2: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 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意义) (1)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反应物是什么); (2)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是什么); (3)反应条件; (4)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5)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量比。,考点2:化学方程式,3.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CO2=CO2为例) (1)质: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量: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

4、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3)粒子: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点燃,考点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解题步骤及格式 一般分为以下七步:(1)解设未知量,一般情况下,求什么设什么; (2)写出相应的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列在相应的 化学式下面; (4)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5)列比例式; (6)求解; (7)答题。,考点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2计算中常用的关系式 (1)mV (2)单位换算:1 L1 000 mL,1 mL1 cm3 (3)物质的纯度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100%,经典考题剖析,考

5、点归纳,目录页,CONTENTS PAGE,经典考题剖析,【例1】【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016邵阳)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是( ) A B C D,D,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装置也不是密闭容器,A项不能验证;两种物质不反应,B项不能验证;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后固体质量会明显增大,因为有氧气参加,另外该装置也不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C项不能验证;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与硫酸亚铁,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参加,生成物中也没有气体生成,装置可不密闭,D项可以验证。 答案D,【例2】(【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2016长春)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 2CO2

6、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 的化学式是C2H4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DCO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A,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3O2 2CO22H2O,反应物中氧原子个数为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氧、硫原子个数分别为2、6、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2H4,故A项说法正确;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项说法错误;O2是单质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C项说法错误;CO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38,故D项说法不正确。 答案A,【例3】【质量守恒定律的综合

7、题】 (2015安徽)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请写出镁条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小明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我_(“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因为_。,2MgO2 2MgO,不同意,任何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的原因是空气中有气体参与了反应,(3)小红按右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 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 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氧化镁为白色固体;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

8、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 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探究】 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反思与交流】 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却远多于Mg3N2,为什么呢?请给出合理的解释_。,不同意O2比N2活泼(其他合理答案均可),(4)该兴趣小组又做了镁条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发现均能产生H2,实验现象如下:,上表中,用水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 根据上表中的实验现象,请写出三条结论,并分析可能的原因(不分析原因,不得分):_; _; _。,对照实验(或空白实验),加热时,各组反应均加快,原因是升高温度反应加快,加热时,实验1的反应中气泡明

9、显增多,原因是不仅有H2生成,还有NH3逸出,实验2比实验3反应快,原因是Cl比SO42-的作用强,(1)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MgO;(2)要全面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里的“各物质”不单单指固体,还包括液体和固体;(3)镁不但可以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且还可以和氮气、二氧化碳反应,不过O2比N2活泼,相同条件下以和O2反应为主。(4)分析表格中现象可以发现,相同条件下不同盐溶液中反应的快慢不同,实验1反应最快,实验2次之,实验3再次之,对照实验最慢。加热时各实验反应均加快。结合NH4Cl和NH3的性质,可以作答。,【例4】

10、 【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2016雅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混合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 C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 D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丁在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变化,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也有可能是杂质,没有参加反应,故A错误;甲反应后质量减少703535 g,为反应物,乙质量减少157.57.5 g,为反应物,丙质量增加48.756.2542.5 g,故B正确;由B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甲乙=丙,丙一定是化合物,甲和乙都有可能是单质,也有可能是化合物,故C错误;由B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甲乙=丙,故为化合反应,故D错误。 答案 B,【例5】(2014南宁)往盛有28.8 g碳酸钙和氯化钙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00.0 g稀盐酸, 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20.0 g溶液。计算: (1)产生气体的质量为_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8.8,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5.8%。,(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8.8 g100.0 g120.0 g8.8 g; (2)设原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