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416464 上传时间:2018-11-0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三年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近三年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近三年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近三年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近三年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三年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三年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年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金沙县第五中学 万飞,新课标全国卷(2).20132015,考察能力,材料信息解读能力 知识运用综合能力 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文史专业能力素养,13年高考例题40题示范:,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8分),13年高考例题40题示范:,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侧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震动.世界各国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

2、起成立的讲学社草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福尔辛爱因斯坦传等,13年高考例题40题示范:,材料二 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

3、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13年高考例题40题示范:,(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

4、并予以评析。(17分),13年高考例题40题示范:,答案: (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带动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对科学的重视;相对论的提出是科学领域的重大革命;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大战结束有利于相对论传播。 (2)态度:普遍欢迎,引进宣传。评析: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的结果;提升中国的科学水平及民众的科学素养,有助于弘扬科学精神。态度: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评析:西方近代文明暴露出弊端,一战教训;有一定合理性,有助于反思科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高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将西方文明、物质文明与科学等同起来,不利于新文化运动,助长保守思潮。,14年高考例题40题示范:,40.

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13分),14年高考例题40题示范:,材料一 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将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布的路票。“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

6、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14年高考例题40题示范:,材料二 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到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布铺。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富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

7、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100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4年高考例题40题示范:,答案: (1)特点: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移民政策受到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 (2)历史作用:缓解关内人口压力;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进东北开发。,15年高考例题40题示范:,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1

8、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15年高考例题40题示范:,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15年高考例题40题示范:,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

9、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15年高考例题40题示范:,答案: (1)观念: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5分) 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5分) (2)社会背景:孟子

10、: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6分) 苏格拉底: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 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3分),13年高考例题41题示范:,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与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13年高考例题41题示范:,答案:(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 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

11、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 (2)(概括综合) 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考生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可加2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14年高考例题41题示范:,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现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目录A 第一章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 第一和第二次内战 共

12、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 1688年政变 第二章 (略) 摘编自世界历史近代史编,1972年版,目录B 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第二节 文艺复兴 第三节 宗教改革 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 17世纪至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 (略) 摘编自世界历史近代史编,2011年版,14年高考例题41题示范:,要求: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

13、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14年高考例题41题示范:,答案:可从目录A与目录B两本教材的编写史观不同去组织答案。如:目录A是从英国革命史观的角度编写的,目录B是从世界史观的角度去编写,英国革命史知识同时期世界史的一部分,突出了世界各地区历史的联系。,15年高考例题41题示范:,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法定节假日天数) 节假日 (年份)1950 1995 2000 2008 元旦 1 1 1 1 春节 3 3 3 3 劳动节 1 1 1 1 国庆节

14、 2 2 3 3 星期日 1 1 1 1 星期六 1 1 1 清明节 1 端午节 1 中秋节 1,15年高考例题41题示范:,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评分说明: 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 示例: 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4分)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8分)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

15、一标准答案。),13年高考例题45题示范:,(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9分),13年高考例题45题示范:,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3年高考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