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解题技巧(新课标卷)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9415767 上传时间:2018-11-07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8.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解题技巧(新课标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2017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解题技巧(新课标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2017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解题技巧(新课标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2017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解题技巧(新课标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2017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解题技巧(新课标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解题技巧(新课标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解题技巧(新课标卷)(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类文本阅读 高分技巧,8、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 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意思对即可) 抒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 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意思的即可,9、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分) 长 畏 “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 “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

2、视和飘泊在外的痛楚。,1、写什么? (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3、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考什么?,考了什么?,考了什么?,常考题型美好品质(正面人物形象),答题原则,考题结构,常考题型客观题,常考题型信息筛选题,题文同序原则 题段对应原则,1,2,常考题型成功原因,常考题型人物描写,常考题型表达技巧,13. 下列

3、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张明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他走到哪儿都喜欢带着相机,那是因为他要及 时拍下那些白驹过隙的瞬间。 虽然欧盟峰会通过了加强财经纪律的“财政契约”,但“财政契约”并 非灵丹妙药,不能一剂治愈欧债危机的顽疾。 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导演借助匪夷所思的特技,为银幕前的我 们打开了一扇扇魔法的大门。 张大千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大行家罗振玉、黄宾虹及其老师 曾髯,可谓出神入化。 本次为期三个月的集中整治渣土车违法行为的攻坚战,目标任务明确,成绩 可圈可点,群众满意度较高。 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添枝加叶, 才能早日实

4、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A. B C D,13. C(六句中,、两句成语使用错误,其他使用正确。 白驹过隙:不能作定语修饰“瞬间”,应改为“稍纵即逝”。 添枝加叶: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为了夸大,添上原 来没有的内容。此处望文生义,应为“添砖加瓦”。 灵丹妙药:灵验有效、能治百病的奇药,比喻能解决一切问题 的办法。 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 象的。 出神人化:形容技艺高超达到绝高的境界。 可圈可点:原指文章中有精妙的句子,有值得欣赏、值得赞美 的意思。 现常形容或称赞一切出色、精彩、值得称道的事物。,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老

5、百姓穿的是粗布衣服,称为“衣褐”,“解褐”就是脱去粗布衣服,担任官职。 B铭是一种刻在器物或碑碣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古代帝王筑坛祭天叫“封”,祭地叫“禅”,“东封”谓帝王行封禅事,昭告天下太平。 D在我国古代的官职中,有“博士”和“学士”之称,博士是比学士品级还高的官。,5D(在我国古代,学士是比博士品级还高的官。),常考题型语言特色,常考题型引用的作用,常考题型引用的作用,常考题型探究题,常考题型探究题,规范答题,存在问题 1.缺少观点 .观点不准确 3.分析内容单薄 4.要点重复,规范答题 1.分点作答 2.观点明确(论点) 3.多用文本关键词(论据) 4

6、.围绕观点分析(论证),什么是探究? 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要求立足文本,通过感悟体验和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题型分类: 、概括分析类、观点选择类 、观点揭示类 、话题选择类,一、概括分析类 2014年新课标 科学巨人玻尔 (4)玻尔“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参考答案】 胸怀广阔:在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中胸怀坦荡,不掺杂个人恩怨,结下长达数十年的友谊; 热爱祖国:以赤子之心帮助祖国发展物理学研究; 慧眼识才:吸引了大批青年科学家,并为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 热爱和平,有人道主义关怀,积极营救受纳粹迫害的科学家。,观点概括分,材料分析分,学生答案一

7、: 玻尔与爱因斯坦在学术上的争论旷日持久,但他本人却对此高度评价。 玻尔是一位伯乐,以自己的身份作担保筹集资金,为量国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 玻尔不惧危险前往德国帮助爱迫害的犹太科学家。 玻尔坚决不与纳粹合作,多次建议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评分分,缺少概括观点,第和 点重复。,2014年新课标 科学巨人玻尔 (4)玻尔“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有人说,叶企孙没能成为知名科学家,这是个遗憾;也有人说,叶企孙成为著名教育家,这是他的幸运。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解。(8分)(测验五),【答案】我认为叶企孙没能成为知名科学家并不遗憾,成为教育

8、家则是他的幸运。(观点)(2分)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应该在国家需要与个人理想之间找到一个对接点。(2分)(分析) ()叶企孙在国外的求学经历及成就,是他后来执教清华、担任物理系主任,进而创造“中国高教史上的不朽传说”的必要条件。(2分)(分析) ()叶企孙也许能成为知名科学家,但相比能培养出大批科学家来说,后者的价值要远远超出前者。(2分)(分析) (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一是人的精力角度,二是他在国外的学习与成为教育家关系的角度,三是成为科学家与成为教育家的“价值”比较),二、观点选择类,观点选择类答题步骤,1、亮观点(总)我认为XX或我同意XX;我认为这个说法正确;相当多的题目需要你

9、自己总结出一个观点。 2、扣文本(分)充分利用原文信息,恰当分析,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这是重点。 3、联实际(分)合理联系生活现实,不是所有题目都会设置这一步答案,但是题干中有要求“联系现实”的话千万不要省略。,4、关于闻一多的牺牲,有人十分敬佩,有人十分惋惜。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其中一种观点结合本文阐明自己的看法。 十分敬佩。闻一多先生是“民族的脊梁”,是最坚定热忱的爱国者。作为一位著名的诗人和有着巨大成就的学者,闻一多没有埋头书斋潜心学问,时刻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危难时机敢于挺身而出,承担起一位知识分子所应有的民族责任。先生的遇难,就是他作为一个坚定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最有力的证明。他

10、惨遭暗杀,激起全国的悲愤。他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开放性答题,言之成理即可) 十分惋惜。他的死是民主主义运动的大损失,更是中国学术的大损失。其实闻一多先生当时完全可以暂避风头。李公朴被杀,说明当时的白色恐怖已经相当严重,闻一多先生可以选择在演讲完毕后撤离本地。既达到目的,又保存了自己。毕竟活着的他可以为国家再做更多的事情,无论是在社会方面还是在学术方面。,三、观点揭示类 2011年下笔不觉师造化 (4)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观点一: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薄,追寻艺术真谛

11、。 1、于平静淡泊中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 2、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传统学人本色; 3、避俗趋雅,不为流俗所动,寻求华滋浑厚的画风。 观点二: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 1、创造与仿作兼顾; 2、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态度; 3、注重民间是上意趣。 观点三:既恪守传统,又勇于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享受人生。 1、守正出新,继承与创新兼顾; 2、怀抱艺术理想,追求名山事业; 3、脚踏实地,享受人生。,三、观点揭示类答题技巧 1、善于捕捉主要材料。抓住反映传主人精神实质的材料进行分析,探讨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善于分析提炼概括。一是在捕捉到文本的主要材料之后,要善于对

12、这些材料进行细密周到的分析,对其中蕴含着的人生价值和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进行发掘整理;二是要善于对“时代精神”进行分析提炼,不管是文本产生的那个时代,还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都要在纷纭复杂中概括出时代精神。 3、要善于作个性化解读。,到底要不要联系现实 1、尽量联系现实,但是一定要简短; 2、出现“联系现实”四个字的,一定要联系现实 3、没有出现“联系现实”四个字的,理论上可联系也可不联系,可以参考回答问题的指向,如果是暗合社会热点或国家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尽量联系。 4、联系现实可以出现在总结句中,既是总结又是联系。,四、话题选择类 2011年新课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4)袁隆平和斯瓦米纳森是

13、同行,可他们一见面就为尊严“打了一仗”,最终又成为朋友,而且认为彼此的友谊“将更加长久”。请你就对“同行”“尊严”“友谊”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提供话题 自拟观点,观点一:我认为同行有可能成为朋友。 彼此为同行,就有机会认识并可能成为朋友; 同行的认可,又能给人带来温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观点二:我认为维护尊严,既要斗争又要有一定的让步。 斯瓦米纳森曾因为担心“丢份”而“歧视”袁隆平,当看到他“准备拂袖而去”时就马上让步; 斯瓦米纳森亲眼看到袁隆平的伟大成果后主动为他正名;袁隆平为维护中国科学家的尊严而严正抗议,斗争到底。 观点三:我认为经过“斗争”的

14、朋友,友谊才会更加长久。不打不相识,通过斗争可以加深了解,从而建立友谊; 竞争对手间要保持友谊,必须真诚,让对方感到温暖。,四、话题选择类答题要领:“一认为、两结合”,(1)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我认为” (2)总体陈述理由。 (3)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 (4)结合自己经验和实践分点列出事实依据。 (5)语言通顺流畅,规范表述,书写工整。,4、文章最后写道:“这位苏州女子用自己朴素而伟岸的一生,诠释了她的信仰。”请你结合何泽慧的一生,从“朴素”和“信仰”中任选其一,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观点一:朴素 朴素是一种简单、纯粹的生活态度,可以使人心无旁骛,坚定执着。 何泽慧在物质生活

15、上极尽简朴,她把全部心力都投入到事业上,在工作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何泽慧与钱三强的爱情建立在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事业追求之上,一生风雨与共,相依相携,虽谈不上轰轰烈烈,但朴素而久远。 何泽慧对祖国的热爱朴素而真挚,她没有豪言壮语,但一生的选择与奋斗都自觉地、主动地与祖国的需要连在一起。,观点二:信仰 信仰是一种人生追求,信仰是激励人奋进的动力。 何泽慧中学毕业时写下的“仁慈明敏”,就是她一生的人格追求。 何泽慧对祖国的热爱,成就了她事业上的卓越成就,她为母校百年校庆的题词“爱国奋进”即是她一生奉行的信仰。 何泽慧对事业的执着也体现了信仰的力量。她九十岁高龄还在为祖国的核物理事业而奋力工作,对科学

16、的信仰,支撑着她奋斗到生命的终点。,林徽因 1.BC(B“她对这些称谓也并不看重”,文中并没有此意。 C突出林徽因的伟大,但并不贬低张爱玲。) 2、作者说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三个方面: 她的光辉成就: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集于一身,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她致力于建筑事业,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她的巨大凝聚力: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她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3、文中说:“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 “花”指什么?“树”又指什么?结合文章中林徽因的经历,谈谈她的具体表现。 【答案】“花”指年轻的林徽因芳华绝代,才华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