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常考等值线图判读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414667 上传时间:2018-11-07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4.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类常考等值线图判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三类常考等值线图判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三类常考等值线图判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三类常考等值线图判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三类常考等值线图判读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类常考等值线图判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类常考等值线图判读(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三类常考等值线图的判读,【备考指南】 等值线是地理数值相等的各点在地图上的连线。等值线是历年高考重点考查内容。在复习中应特别重视:掌握等值线的基础知识,如等值线的取值判断、局部闭合等值线的含义、等值线疏密变化反映的地理事象变化特征等;注意等高线的数值变化、疏密程度、弯曲和延伸方向,这是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关键。在复习等压线图时,注意与大气运动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理解气压与大气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之间的联系,进而理解其对天气状况的影响。,(2013天津文综,23)某中学地理小组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完成12题。,1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依据图中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 ( )。,2

2、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 (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解析 第1题,可依据甲、乙两端点的海拔、连线经过的山脊、山谷位置判断。第2题,水源最丰富的地区应位于山谷处,图中a处于谷地,应是水源汇聚的地区。 答案 1.C 2.A,(2013课标文综,68)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下图,完成35题。,3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 A台风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4图示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A地 B地 C地 D地 5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四地中,可能

3、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A地 B地 C地 D地,解析 结合经纬网知该地为我国台湾地区。第3题,图示等温线具有环状分布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第4题,位于夏季风背风坡,受地形阻挡,降水最少。第5题,地地势较低,气候温暖湿润;位于山地背风坡,光照较充分,适于樟树生长。 答案 3.C 4.A 5.B,(2013课标文综,9)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下图,完成第6题。,6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解析 本题以等压线分布图为背景考查风向的判读。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指向低压,

4、北半球风向向右偏的规律,可判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偏南风。 答案 B,(2013大纲文综,1011)某种生物的种密度指单位面积该种生物的个体数量。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种动物的种密度等值线图。,7H、K、Q、R四地中,该种动物的种密度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 )。 AH、R BQ、R CQ、H DH、K 8该种动物的种密度与年均温的空间分布是正相关的地区是 ( )。 AQ、R之间 BN、M之间 CS、R之间 DS、K之间,解析 第7题,考查等值线数值和局部闭合区域数值的判读。Q数值在180200间,R在160180间。H、K属局部闭合小区间,都有两种情况,要先排除。结合北美地形的分布,从总体看

5、,这种动物在高寒地区种密度较大,HK两地均为山间盆地,地势相对较低,动物的种密度相对较小,故H数值范围在160180间,K范围在140160间。第8题,若该种动物的种密度与年均温的空间分布是正相关,则可把该等值线看成是等温线,种密度线大的年平均气温较高。结合纬度和地形地势等因素,进行相关判断。 答案 7.A 8.B,分析近几年高考题,预测今后高考命题将呈现出以下特点: (1)题型以选择题和读图分析题为主。 (2)等值线的种类不断增加,有关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以及等降水量线图的试题构成了等值线试题的主体部分;同时,新颖等值线图的出现(包括新要素和常见等值线的拓展)拓宽了试题的命题角度和命题范围

6、。 (3)由单纯地考查等值线图像知识转向考查等值线知识的综合应用,由单视角转向多视角的综合考查,具体表现为应用等值线图分析所表达的地理事物的内涵,并揭示地理规律及影响因素。,考点一 等值线图通用判读方法与步骤 掌握 核心知识 等值线图的判读步骤,(1)找共性等值线的共性是各类等值线中都通用的,特别是在分析不常见的等值线时这是运用最多的一点。 (2)求差异同一幅等值线图中不同地点的数值、弯曲、走向、疏密等的差别及不同地点的等值线影响因素是考查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数值的大小往往被忽视,因此做题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1)钓鱼岛的气候类型属于 (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

7、候 D热带季风气候 (2)钓鱼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位于大陆架上,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大规模的人工鱼苗投放 东部的台湾暖流受到海底大陆坡的阻挡形成上升流 位于河流入海口,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A B C D,解析 钓鱼岛的纬度2526N,位于亚欧大陆东侧,故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据附近海域等深线,其深度不超过200米,故海底地形为大陆架。 答案 (1)B (2)A,(1)甲、乙、丙三地年均每日日照时数均不足12小时的直接影响因素是( )。 A降水 B地形 C洋流 D纬度 (2)导致乙地年均每日日照时数与周围地区差异的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 C洋流 D纬度 (3)丙、丁

8、两地年均每日日照时数差值可能为( )。 A4 B4.5 C5 D5.5,解析 (1)理论而言,全球各地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每天12小时,阴雨天气会导致日照时间减少。澳大利亚大陆大部分地区的日照时数小于12小时,且降水量越多的地区,日照时数越少。可见,影响日照时数不足12小时的直接因素是降水。(2)乙地周围等值线数值为9。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理可知,乙地年均每日日照时数大于9小时,比周围地区数值大。因为乙地位于大分水岭西侧背风坡,受地形阻挡,降水少,日照时间长。(3)丁地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为6小时,丙地取值范围为1011,丙、丁两地差值范围为45。 答案 (1)A (2)B (3)B,考点

9、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掌握 核心知识 通过对历年高考题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等高线试题的考查几乎都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上,因此,牢固掌握等高线的基础知识和正确的判读技巧即可准确解答此类问题。,1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确定剖面图与剖面线对应问题的一般方法 (1)可粗略地观察剖面线与所经过的大的地形部位是否与剖面图一致。 (2)分析剖面线穿越的最高等高线、最低等高线与剖面图上的垂直高度是否相符。 (3)看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如起点、中点、终点等)的高度在两图中是否一致。,2地形影响分析,解析 (1)可以在图中沿甲区域画一条剖面线,作出剖面图可知与隔坡梯田

10、最接近,故选C。(2)反坡梯田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表层肥沃土壤的流失,故选A。 答案 (1)C (2)A,解析 第(1)题,依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可判定河流ab段应是由b流向a,再根据指向标确定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第(2)题,处位于河谷,两侧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易受山洪和山石崩塌威胁。第(3)题,山区修建公路应与等高线走向一致,公路坡度较小,工程难度较小。 答案 (1)B (2)D (3)A,考点三 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的判读 掌握 核心知识,(1)该地区7月气温分布状况是 ( )。 A各城市均高于24 B处气温低于24 C太原与石家庄最大温差小于4 D与处气温相同 (2)关于该地区年均降水

11、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京的年均降水量小于郑州 B处的年均降水量大于处 C山区、高原年均降水量大于平原 D太原、石家庄年均降水量均小于600 mm,解析 第(1)题,根据7月等温线的分布可知,太原市气温低于24 ,在2024 之间,石家庄温度在2428 之间,故两地的最大温差接近8 ;处位于闭合等值线内,气温低于24 ,处的气温为24 。第(2)题,北京和郑州的年均降水量均在600800 mm之间;处的年均降水量小于处;黄土高原的年均降水量小于华北平原;太原、石家庄年均降水均小于600 mm。 答案 (1)B (2)D,解析 第(1)题,当等压线的数值abc时,图中为低气压中心,其水平气流呈逆时

12、针旋转,因此处此后一段时间内经历低压过境的过程,气压先降低后升高。第(2)题,若等压线的数值abc,图中为高气压中心,其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旋转,与处于来自海洋气流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答案 (1)C (2)D,等值线图判读题的解题步骤 解题思维流程,2等值线图提取试题有效信息的切入方法 (1)将试题题干和图像提供的典型信息作为切入口。对图像提供的典型信息的提取与解译,是影响解题准确度的突出因素。准确地提取典型信息,能够保证正确的思维方向和思维过程,从而促进对答案的判断。,(2)将等值线的数理属性作为切入口。近几年,越来越多地出现学习型等值线试题,如气候风险度等值线、年干旱旬数等值线、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等值线等,这类试题的突破口有两个,一是对概念的现场学习,如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等;二是对提供的数理信息的认识。对数理信息的提取与解译尤为重要,这是思维过程的起点。 (3)将试题的设问作为切入口。有些试题,可以由设问反推,最后与试题图像信息印证得出正确的结论。解题模式为:由设问信息入手反思结论成立的条件提取图像相关信息两者相互印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