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实用)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9410830 上传时间:2018-11-07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园田居其一(实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归园田居其一(实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归园田居其一(实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归园田居其一(实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归园田居其一(实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归园田居其一(实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园田居其一(实用)(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择题: 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 1、做大官,有名有利。2、做农民,平平淡淡。 同学们会选择哪条路呢?,测测你,归园田居,2,陶渊明,早年: “大济苍生” 中年:“误入歧途” 晚年:“归隐田园”,又名:潜 字:元亮 东晋著名诗人,“田园诗人”(开创田园诗) “隐逸诗人”(41岁辞官归田) “靖节先生”(谥号) “五柳先生”(自号),3,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辞官归田。从此过上隐居躬耕田园的生活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4,请同学们

2、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走进文本,归园田居 (其一),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朗读,yn,i,zhu,fn,注意字音: 羁(j) 拙(zhu) 宅(zhi) 荫(yn) 暧 (i) 墟(x) 樊(fn),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入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天性,本性,田园生活,尘世的罗网,

3、这里指仕途,笼中鸟,池中鱼,水潭,理解诗歌,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守住愚拙,指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模糊,昏暗,轻柔而缓慢地飘升,村落,枝头,门庭,世俗的杂事,空室,闲暇,动词,遮蔽,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官场生活,田园生活,归园田居突出表现了诗人 _、_的感情。,整体感知诗请,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整体感知诗情,归园田居突出表现了诗人_、_ 的感情。,归 园 田 居,思考: 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 题眼是哪个字?,归,请用原文回答 1

4、、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14,1、从何而归?,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官场生活,尘网、樊笼比喻什么?,2、为何而归?,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1)比喻和拟人。 (2)诗人以“羁鸟”和“池鱼” 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眷恋与向往之情。,3、归向何处?,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18,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

5、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4、归去如何?,思考,诗人写了农村中哪些景物?,描绘了什么样图画?(运用了什么技巧),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近景,远景,静,动,有声衬无声,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白描,动结合静,远近结合,22,思考: 归去后最能表现诗人归隐田园的心情的是哪一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厌,弃,田园:,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官场: 尘网 樊笼,宁静、优美、和谐,归 园 田 居,恋,归,黑暗,23,看看古代的那些隐士 。,迁移延伸,陶渊明,许由,严光,古代的隐士

6、,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乐趣,使他们在清寂艰苦的日常生活里,始终保持着一颗不被人间荣华富贵所诱动的心? 究竟是什么样的觉悟与仁慈,使他们对世俗权力的保持了精神上的绝对优势,从而能够在茅屋岩居间高昂着头颅,度过自信而高贵的一生?,古代隐士的特质,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周易 隐者 士之高尚有怀抱道德不偶于时而高洁自守者;有知足之道,退而自保者;有量能度分,安于不求者;有清介自守,不屑于天下之事,独洁其身者。,隐士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谜。对于现代人来说,古代隐士那远去的背影,恰恰是一抹永远也消褪不尽的残霞。每当我们在人生最彷徨的时候,他们的身影就会在天边浮现出来那绯红的霞光虽遥不可及,但却分明而清晰地昭示着

7、另一种理想生活、一种远离尘嚣的无言之美!,正是由于这些上古高士们义无返顾的选择,在中国文化的传承系统之中,隐士传统在与世俗王权的对峙之中,才取得了精神上的绝对优势,从而垫定了“士”这一文人阶层的高蹈出场。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行为方式。正因为有了陶渊明的归隐,才使得中国的失意文人有了一块心灵的栖息地。,在今天的时代里,我们还可能归隐吗?陶渊明的归隐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没有英雄的时代,要努力活成个人北岛,修行对我生活本质的改变是我看待事物的态度不同,如果以前,有一个东西我想得到,我肯定会努力争取,但现在,患得患失的东西就少了,人会更豁达一点。对物质不刻意追求,更注重精神生活。现在,我所追

8、求的东西,不因大部分人追求其他东西而受到影响。在茅棚里,吃饭睡觉晒太阳喝茶,那样就挺幸福的。空谷幽兰,古代采用隐居的方式坚守心灵的宁静,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工业文明的脚步无所不至,恐怕我们很难再找到一处方外之地,世外桃源供我们隐居了。我们要做的不是身隐,而是心隠。心灵的归隐是在滚滚红尘的执著中放下贪念,是在无限放大的自我中做到无我,是在积极进取中时刻怀有激流勇退的明智,是在幽暗昏惑中秉持一盏明灯,让自己有路可走。孔子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入世有为之路,而庄子给我们指出了另一条出世无为之路;孔子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门,庄子则给我们开辟了一个后花园。,个性的张扬 人格的高标 精神的清洁 本性的独立 它是现代

9、浊世的清凉剂,是迷茫心灵的长明灯,是开在尘世间的一朵莲花,是虽在红尘中而不沾惹尘埃的赤子之心!,雨后池上 刘攽(bn) 一雨池塘水面平, 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检测,参考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先分析“动与静”在诗句中分别写什么,分析“动静” 关系:以静衬动

10、、以动衬静、动静结合。,阐明“动静” 的表达效果(或作用)。,答题步骤,简言之:分动静+点关系+说效果,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五言律诗,语言朴素,意境恬淡,体现了作者悠然的心境。 B颔联描写的是作者自己的躬耕生活,这种生活虽然辛苦,但却充实愉快。 C带月荷锄、夕露沾衣的农耕生活,实情实景,生动感人,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D作者沉溺于美好的田园生活中,乐于做一个隐士而忘却一切的世俗的烦恼。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无欲无愿的心境。,D,检测,1.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_,_。 2.归园田居中表现作者早出晚归,不辞

11、劳苦的句子是:_,_。 3归园田居中透过“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4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_,_。 5.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_,_。,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6.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_,_ 7.归园田居中“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8.归园田居中“_,_”两句,写诗人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的知识分子,为了供养家小,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