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与形态构成原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410742 上传时间:2018-11-07 格式:PPT 页数:286 大小:94.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色彩与形态构成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86页
色彩与形态构成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86页
色彩与形态构成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86页
色彩与形态构成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86页
色彩与形态构成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色彩与形态构成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色彩与形态构成原理(2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调色,色彩配置与选择 (色彩选择与调整练习,这个练习有个大的约束,即只能用红,黄,蓝三原色及黑白两色,目标是调制出250300种不同的颜色) 作业要求:用红、黄、蓝三原色加白与黑色的调色练习。要求能合理地调节这五个色彩的比例关系,配制出尽可能多的色彩。,第一章 色彩的物理现象,作业步骤: 一、从三原色中选择两种色彩,分别放在纸的左右两侧,进行相互间的渐变调配(12至15个色阶的色彩)色相概念 二、由两色的调配过渡到三色配制 三、由一色、两色、三色加白或加黑的配 制明度概念 四、色彩加灰的配制纯度概念 作业数量:200250个色彩配制,第一章 色彩的物理现象,色彩的三原色,红、黄、蓝三

2、原色不能由别的色彩混合而产生,却可以混合出色相环上所有其他的色。三原色是色相环上最基础的色彩,原色对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它不同于补色对比的天然视觉美感和愉悦,原色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冲突,使对比关系原始而激烈。三原色的冲突在自然中极少出现,所以原色对比是非自然的,精神化的、抽象的。如风格派蒙德里安的绘画作品和里特韦尔的家具设计、具有明确精神政治意义的国旗设计等。 间色:两个原色调配而成的色称为间色 复色:间色与另一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叫复色,第一章 色彩的物理现象,红、黄、蓝三原色,间色,复色,色彩的三要素,色相:就是指色的相貌,这是依据可见光的波长来 决定的,波长给人的感觉不同,就会产生不同

3、的色相,最基本的光就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离出来的“红、橙、黄、绿、蓝、紫”这六个光谱色,其它的各种色的色相都是以这六个色相为基础的。,色彩与波长 (一) 电磁波与可见光谱 很早以前,科学家发现光的色彩强弱变化,可以通过波长数据来进行描述。其中,可见光波长在380至780毫米之间,(见图表)其波长由短到长,色彩序列由紫到红。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反射强度不同,因此,测量物体所反射的波长分布,便可以确定该物体的颜色倾向。例如,一个物体在700至760这段波长内有较多的反射,则该物体倾向红色,如果在500至700这段波长内有较多的反射,则该物体色便倾向绿色。 通过测量物体反射光量的方法,科学家可以很精确地

4、推定两件物体的颜色是否相同。测量光量反射的方法固然很精确,但不好用。因为,眼睛并非以波长来认知颜色。,注:国际上统一规定的光的三原色的波长为:红光:700nm 绿光:546.7nm 蓝紫光:435.8nm,明度:就是指颜色的深浅程度,明度是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的共同属性。 无彩色系是一维的,最亮的就是白,最暗的就是黑,以及黑白间的灰,若按一定的间隔划分的,就构成明暗尺度。 在有色彩系中各种颜色都有不同的明度,把红、橙、黄、绿、蓝紫放在 一起比较,黄色的明度最高、处于光谱中心的位置,最暗的 就是紫色。一个物体表面的光反射率越大,对视觉的刺激程度就越大,看上去这个颜色的明度就越高。 明度是色彩的骨骼

5、,因为他在色彩的三要素中具有一种不依赖于其它性质而单独存在的特征,色相若脱离了明度,就无法显现,换句话说,色彩一旦发生,明暗关系就立即出现。,纯度(饱和度、艳度):从科学角度讲,一种颜色的鲜艳度取决于这一色相反射光的单一程度,在纯度色阶表中,一端为该 色相的最高纯度色,另一端是与该色相明度相等的无彩色灰色,他们之间是从最高纯度色到最低纯度色的纯度变化等级系列。 不同的色相不仅明度不同,纯度也不同。红色是纯度最高的色相。蓝绿是纯度最低的色相。并且最纯的红色比最纯的蓝绿色看上去更加的鲜艳。若用颜色调试,红色与灰色相混比蓝绿色与灰色相混可得到更多的纯度等级。,第二章 色面积,面的概念:面是线移动轨迹

6、的结果,面具有长度和宽度。 面的特征:充实、稳重,整体。面分几何形态的面和自然形态的面。 面积的大小、分布、空间的关系在图形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几乎在大部分的情况下,面积的问题都左右着画面的效果。,图底关系:在谈论图像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图的本身,其实与图像密切相关的还有“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图底关系。 所谓“底”呢?就是支撑“画面”的部分,如纸或其它一些我们用来作图的材料均是“底”,图与底的关系是互补互存的关系,图是正相,底是负相,他们是一对守恒的空间,在造型中这二者是同等重要的。,色的混合,加色混合指色光的混合。电脑、电视就是根据色光的混合原理设计的。由于色光混合时增加光量。所以色

7、(加色混合)光混合又称正混合,加光混合或加法混合。加色 混合是1802年生理学家汤麦斯根据人的视觉生理 朱红、翠绿、紫红色为色光的三原色。用此三原色能混合出各种色光,反之,这三种光不可由其它色光产生。 特征提出的三源色理论。加色混合可以得出: 红光+绿光=黄光 红光+蓝光=品红光 蓝光+绿光=青光 红光+绿光+蓝光=白光,减色混合是指不能发光,却能将照射来的光吸收掉一部分,并将剩下的光反射出来的色素混合形式。色料包括印染的染料、绘画的颜料等。 在理论上三原色可以调配出其它的任何颜色。而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色料本身含有杂质,不可能达到色光的纯度,所以参加混合的色料越多,吸光越明显,反光就越弱,直

8、至显示出近乎于黑的混合色料。 叠色混合即透明物体色彩间相互重叠的混色方法,也称“透光混合” 水彩颜料、油墨、彩色玻璃纸等都被称透明色料。它们的叠置如同色料的直接混合、可得到新的色彩感。 特点:透明物体相叠一次后,可透过的光亮就少一些,随后的新颜色的明度就暗淡一些了,中间混合也称空间混合或中性混合,是各种色光的 反射光快速先后刺激或同时刺激人的视觉器官,从而在视 网质上反射光的混合色效果。,冷色、暖色,冷色、暖色:出于人的生理感觉和感情联想,色彩具有冷色与暖色两类相对性的倾向。 红、橙、黄一类颜色会联想到火、太阳、热血等,而称为暖色。青、蓝等色则会联想到海水、蓝 天、冰雪、月夜等,而称为冷色。色

9、彩感觉中最暖为桔红色,最冷为天蓝色 色彩的冷暖具有相对性 色彩的冷暖和明度有关,白色具有冰凉感,黑的暗色具 有温暖感 色彩的冷暖和纯度有关,在暖色中,纯度越高,越温暖 色彩的冷暖还同表面的光滑度有关,越光滑就越冷。,同类色、类似色、对比色、互补色,1 、同类色:色环中30度 范围内的颜色互为同类色。色相相同而明度不同的色,被称为同类色。或以某一色为主又分别包含微量的其他色,则这几个色互为同类色,类似色:色环中90范围内的颜色互为类似色,亦称邻近色。某色与此色的复色亦为类似色。比如黄与黄绿、蓝与蓝绿。类似色相的对比要比同类色的丰富些,活泼些。可稍稍弥补同类色相对比的不足,同时又能保持统一,单纯、

10、雅致、柔和、耐看的特点。,对比色:色环中90180范围内的颜色互为对比色。对比色之间必然存在着明显的冷暖对比。比如红与黄绿,红与蓝绿的色相对比都是很强烈的。这种色相相比临近色相来说对比更加鲜明、强烈、丰富、饱满,但易引起视觉的疲劳。,补色与补色对比 1、补色:原色和相对应的间色,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互称为补色。一对补色在色环中正好形成180度,几何学中称补角,色环中称为补色。 2、补色对比:一组补色所造成的色相对比关系称为补色对比,它是所有色彩对比效果中最强烈的一种对比形式 。它有个缺点就是不安定,不协调,过分的刺激,有一种幼稚、原始的感觉。,色调,色调指构成(绘画或影视)画面的总的色彩倾

11、向,画面的色调不仅指单一色的效果,还指色与色的关系所体现出来的总体特征,是色彩组合多样统一中呈现的色彩倾向。 色调的形成是色相、明度、纯度、色相等多种因素构成的,那种因素起主导作用,就可称为那种色调 画面的色调特征,取决于不同的颜色在一定平面内的配置关系。 只有当画面形成一定的色调的时候,它才能起到表现创作内容、突出主题的作用。,色彩采集与重构形色,采集、重构:主要运用分解与组合的方法,将自然色彩和 人为色彩经过分析、研究,运用归纳、衍生、简化、叠加、删除、比例变化等艺术手段来 构成色彩意象。 (一)对优秀作品进行色彩 采集和重构色彩 借鉴前辈大师的色彩构成的布局、手段、方法、风格等有创造性的

12、艺术心得。 (二)对大自然进行色彩采集、重构形色 色彩采集的方法:写生,剪辑画报、杂志优秀图片,拍摄纯自然状态下的色彩(人物、风景、色彩),找寻有情趣的实物,感受蔬果、风景其中微妙的色彩变化。,色彩重构方法: 采集视觉常态中的物象,经平面化、概括化、取舍化色彩抽象化构成处理,重组形色。(抽象主义),色彩重构方法: 多维突破,摆脱传统绘画一面观透视原理,把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象形态,有意思,超常态地构成于一个画面(立体主义),色彩重构方法: 表现自然用圆柱体、球体、锥体等几何体,以及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形构成,也 用拼贴的方法表现画面。(至上主义),色彩重构方法: 根据物体运动规律,通过概括、夸张

13、等表现手法采集整体印象于画面。(未来主义),色彩重构方法: 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处于不同现实空间中的事物有组织或精心安排穿插交织于一体。(超现实主义),色彩重构方法: 仅凭自觉以无意识的行动来 完成作品,超出理性的指导范围。(抽象表现主义),色谱提取及形色重构:,(五)玻璃液体 水晶体把眼球分为前后两房,前房充满着透明的水晶状液体,后房则布有浓玻璃液体。外来的光线必须顺序经过角膜、水状液体、水晶体、玻璃液体,然后才能到达网膜。 (六)视网膜 眼球壁有三层膜:纤维膜、血管膜、视网膜。视网膜为最内的一层。视网膜上分布有两种视觉细胞。即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杆状细胞专司明暗,锥状细胞分辩色彩。其中,正

14、对瞳孔处的“黄斑”有一个凹,是视觉最敏感的区域。 (七)黄斑与盲点 黄斑是网膜中感觉最敏感的部分,位置刚好在通过瞳孔视轴的方向,是圆锥杆细胞最集中最丰富的地方。我们注视物体非常清楚,是因为影像刚好投射到黄斑上的缘故。黄斑下面有盲点,它虽然是神经集中的部位,但由于缺少视觉细胞而不能感知物体的影像与色彩。,第二章 色彩的生理现象,(八)视觉成形的过程 视觉过程:光源物体眼睛视知觉(见图一) 假如我们将人的眼睛当作照相机的话,那么,水晶体相当于镜头,水晶体的韧带运动可以自动调节光圈,玻璃体相当于暗箱,视网膜相当于底片。当人眼受到光的刺激后,光会通过水晶体而投射到视网膜上,在视觉细胞的兴奋与抑制的作用

15、下,视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的视神经中枢而产生物像和色彩。,第二章 色彩的生理现象,(图一),第二节 色盲的生理现象 1774年,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英国科学家)声称,他与他的兄弟均患有先天性的红、绿色盲。在他们的颜色世界里,他们始终无法感受红色与绿色。到了十九世纪初,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他认为,所谓三原色,乃是因为人类具有三种独立的感光机制,而色盲就是因为其中一种或两种机制失灵而导致的结果。随后,色盲的课题研究验证了这一假说。研究结果表明,许多色盲患者都不能通过眼睛感觉到红、绿、蓝三原色光中的一种,其中,红、绿色盲最为常见。 (一) 感光细胞的发现 在脊椎动物的视网膜中存在着

16、两类感光细胞。根据形状,我们分别称之为杆细胞和锥细胞。在不同的分工作用中,杆细胞感受光的明暗强弱。锥细胞则识别色彩。 在通常的情况下,光线微弱或暗适应的过程,杆细胞才会开始工作。光线太强,杆细胞就会失去辨识作用。相反,在光线较强时,锥细胞才会起作用。例如,在强烈的明暗适应与感官调节中,你从较亮的地方走进黑暗中,就会突然觉得失明。因为,这时的锥细胞已不起作用,而杆细胞又要几分钟以后才能开始发挥其功能。 杆细胞只有一种。但是,锥细胞却有三种,分别有红、绿、蓝三种色素(即视蛋白质),当感受的红、绿、蓝三种光产生的神经信号被传递到大脑,我们就看到了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如果哪一种锥细胞不存在或有缺陷,那么,你的视觉成像过程就会因为少了一种原色而发生色彩变异。,第二章 色彩的生理现象,(四) 感光细胞的数量分布与作用 人类的杆细胞远多于锥细胞,大约有一亿多杆细胞和六百万锥细胞。其中,杆细胞分布在视网膜的周围,锥细胞集中在视网膜的中心处。 红、绿、蓝三种色素以及杆细胞中的视紫红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