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习题 (2)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9408647 上传时间:2018-11-07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内部控制》习题 (2)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企业内部控制》习题 (2)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企业内部控制》习题 (2)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企业内部控制》习题 (2)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企业内部控制》习题 (2)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内部控制》习题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内部控制》习题 (2)(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内部控制复习提纲第1章 总论(一) 单项选择题1.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是从早期()思想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A.科学管理 B.内部牵制C.内部审计 D.管理控制2.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又称三要素阶段,其中不包括()要素。A.控制环境 B.风险评估C.会计系统 D.控制程序3.COSO著名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是在()发布的,该报告是内部控制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A.20世纪80年代 B.1992年C.2002年 D.2004年 4.()是指主体对所确认的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其目标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A.控制环境 B.风险评估C.控制活动 D.信息与沟通5.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萨班

2、斯-奥克斯利法案第404条款(SOX 404)及相关规则采用的是()。A.内部控制体系 B.内部控制结构C.内部控制整合框架 D.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6.相对内部控制整合框架,ERM框架的创新之处不包括()。A.新提出了一个更具有管理意义和管理层次的战略管理目标,同时还扩大了报告的范畴B.新增加了目标制定、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三个管理要素C.提出了两个新概念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D.提出了风险评估概念7.在COSO内部控制框架中,控制活动的类别可分为()。A.经营、财务报告及合规三个类别B.经营、信息及合规三个类别C.信息、财务报告及监察三个类别D.经营、信息及监察三个类别8.代表了成熟阶段的研究

3、成果,堪称内部控制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的是()。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企业准则公告第55号B.英国综合守则C.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D.特恩布尔委员会的特恩布尔报告9.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我国目前内部控制规范框架是由基本规范、应用指引、评估指引和审计指引四部分组成 的B.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最高层次,起统驭作用C.内部控制评估指引是为企业管理层对本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估提供的指引D.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是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执业准则10.依据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内容,下面有关内部控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4、。A.内部控制的思想是以风险为导向的控制B.内部控制是控制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全员的参与,包括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都需要参与进来,但不包括员工C.内部控制是一种管理,是对风险的管理D.内部控制是一种合理保证(二)多项选择题 1.有关内部控制的历史演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等四个不同的阶段,并已初步呈现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交融发展的趋势B.内部控制的第二阶段为内部控制系统阶段,该阶段将内部控制一分为二,由此内部控制进入“制度二分法”或“二要素”阶段C.1992年9月,COSO发布了著名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提出

5、了一个概念、三个目标和五个要素D.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晚于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产生。目前已经替代了后者E.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阶段的显著变化是将内部控制上升至全面风险管理的高度来认识 2.下列属于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构成要素的是()。A.控制环境 B.风险评估C.控制活动 D.信息与沟通E.监控3.下列属于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提出的目标是()。A.战略目标 B.经营目标C.报告目标 D.合规目标E.发展目标4.相对内部控制整合框架,ERM框架的创新在于()。A.新提出了一个更具有管理意义和管理层次的战略管理目标,同时还扩大了报告的范畴B.增加了目标制定、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三个管理要素C.对内部控制提出了一个

6、迄今为止最为权威的定义D.提出了两个新概念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D.提出了一个新的观念风险组合观5.关于我国内部控制法规发展和完善正确的说法是()。A.2001年1月。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要求所有的证券公司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B.2001年6月,财政部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试行),并相继发布了一系列试行规范,这些规定明确了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要求C.2006年6月,上交所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同年9月,深交所发布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对上市公司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规定D.2

7、008年5月,财政部第5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且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也执行基本规范E.2010年4月15日。财政部第5 部委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6.属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四条规定的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原则有()。A.全面性原则 B.重要性原则C.成本效益原则 D.适应性原则E.制衡性原则 7.中国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包括()。A.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B.企业内部控制评估指引C.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指引 D.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E.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8、8.2004年9月,COSO根据萨班斯法案要求,颁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该框架的构成要素包括()。A.内部环境、目标设定 B.事项识别、风险评估C.风险应对、控制活动 D.信息与沟通、监控E.控制环境、监督 9.下列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B.内部控制是由企业的董事会和管理层实施的C.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绝对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D.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企业利润最大化、财务报告真实完整等E.内部控制不仅仅是制度和手册,而是渗透到企业活动之中的一系列行为(三)判断题1.内部控制系统阶段是内部控制发展的第一阶段。 2.内部控制二要素阶段是内部控

9、制结构阶段。 3.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中明确了内部控制的五个构成要素,这五个要素分别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 4.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是在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提出来的。 5.合规目标是在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新提出来的内部控制目标。 6.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是有助于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提高风险防御能力、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最终服务于企业价值创造的终极目标。 7.我国内部控制规定起步的标志是1985年1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8.目前我国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是由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的。 9,基本规范第五条规定了内部控制的

10、五要素,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 10.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主要内容包括: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以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四)简答题1我国新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基本框架与具体内容。答:基本规范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最高层次,起统驭作用。它描述了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体系必须建立的框架结构,规定了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原则、要素等基本要求,是制定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审计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依据。基本规范主要明确了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和要素。内部控制目标规定了五个方面,即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11、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基本规范同时规定了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五项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二是重要性原则;三是制衡性原则;四是适应性原则;五是成本效益原则。基本规范还规定了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2简要概括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答: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是由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的。基本规范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最高层次,起统驭作用;应用指引是对企业按照内部控制原则和内部控制五要素建立、健全本企业内部控制所提供

12、的指引,在配套指引乃至整个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占主体地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是为企业管理层对本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提供的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是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执业准则。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五)案例分析题 2011年3月15日,据中央曝光,尽管双汇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但按照双汇公司的规定,十八道检验并不包括“瘦肉精”检测,尿检等检测程序也形同虚设。此前,河南孟州等地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有毒猪顺利卖到双汇集团旗下公司。该公司市场部负责产品质量投诉及媒体宣传的工作人员则向记者回应说,原料在入场前都会经过官方检验,央视所曝光的“瘦肉精”事件,公司正在进行调查核实。 与此同时,农业部第一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