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发展第二章第三节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9407033 上传时间:2018-11-07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器发展第二章第三节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玉器发展第二章第三节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玉器发展第二章第三节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玉器发展第二章第三节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玉器发展第二章第三节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玉器发展第二章第三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器发展第二章第三节(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第二节 礼器时代与第二个发展高峰 (夏商周时期),一、二里头文化玉器管窥,1二里头文化简况,2玉器特征:承上启下 1) 种类:新型器物出现,种类更加丰富。夏代的礼仪玉器增多,其中兵器形玉器占了重要地位。夏代玉柄形饰是重要的发明,开商和西周同类器先河。,夏代 神面纹玉柄器 长17、宽1.8、厚1厘米 陕西省西安市北郊尤家庄新莽时期164号墓出土,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玉呈灰白色。外轮廓呈短剑形,其间两宽面阴刻神面纹、前部渐窄,亦雕出两道凸棱,前端部为榫头状。,2) 原有器物出现新造型。一些器物多带有扉状棱。,玉璋 二里头文化 长48.5,宽8厘米 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出土,现藏

2、于洛阳博物馆 玉色青中泛黄,凹弧斜端刃,方首上有一小圆孔。长体近首端两侧出对称扉牙,通体抛光。,3)玉器纹饰主要有直线纹、 斜格纹、云雷纹和兽面纹。夏代玉器纹饰自然流畅,对称协调,兽面纹为商周玉器、青铜器兽面纹作了准备。,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长16.5厘米 1984年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长圆形,正面以长方形绿松石片规整地镶嵌成兽面纹。铜牌两侧上、下有相互对应的四个半圆形穿孔,可系绳。,4)工艺:玉器材质多取自河南独山玉。玉器工艺碾雕技术精湛,纹饰中以阴刻细线平行线为典型特征。,二、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二个高峰焕然一新的商代玉

3、器,1早商玉器:,2商代晚期的玉器 1)新产生大量器种,有着更加复杂的器类: 礼器:,商代晚期 四节玉琮 高16.6、宽11厘米 四川省成都市金沙遗址出土,现藏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灰白玉。表面呈现黄,黑,褐等多色沁斑和一些灰白色筋条状斑,妻呈方柱体,外方内圆,中空,分四节,每节刻划九道平行直线纹,三道为一组,平行直线纹平直而规整,线条纤细而流畅,该器通体打磨光洁,内壁异常光滑平整,孔壁口部残留两圈螺旋状管钻痕迹,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 有领玉璧 直径26.4厘米、孔径5.5厘米、领高2.3厘米 四川省成都市金沙遗址出土,现藏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白玉质,器表呈褐色,黄色,黑色沁斑,此器呈中有穿孔

4、的圆环状,孔两面皆有凸起,直口,方唇,直缘,周缘凿出四组齿状突起,每组各有齿状突起五个。,仪仗器:,玉璋 商代中期 长23.2、射宽6.5、邸长4.2、宽3.5、厚0.7厘米 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出土,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 白色,局部有灰蓝色云状薄斑。,商代晚期 玉刀 长27、宽3厘米 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 碧玉质,黑色,不透明,柄端被火烧后呈灰黑色,背厚,较直,略凹,刃薄,锋利,前部呈圆弧形,柄直,前部两面有回纹和平行线相间的刻划纹饰。,玉戚 商代晚期 长19.9,刃宽19.2,厚0.36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花园庄54号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

5、考古研究所,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 玉戈 长34.6、内长7.3、刃宽2.6、厚0.6、孔径1.3厘米 四川省成都市金沙遗址出土,现藏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褐色玉,器表有大量黑色沁斑,前锋分叉大而深,援身长,中部微凹,两侧边较厚,两边刃较直,阑部有五道齿状突起,穿孔近阑上部左侧,器身上保留两条切割痕迹,长方形内较短,内一侧缺损。,铜骹玉矛 商代晚期 河南省安阳大司空村25号墓出土,工具:,商代晚期 鱼形刻刀 山东省滕州市前掌大墓群出土,生活用器,玉簋 商代晚期 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装饰品,龙形饰,河南省安阳市花园庄54号墓出土,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商代晚期 龙形玉佩 长9.24、宽2.1、厚0

6、.46厘米 山东省滕州市前掌大120号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淡绿色,微有黑或黄色沁痕。双面雕,鸮形玉佩 商代晚期 高7,宽4.2,厚0.4厘米 山西省浮山县桥北墓地18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鹦鹉形玉佩 商代晚期 高8.1,宽12,宽0.3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深褐色,鱼形饰,玉鱼 商代晚期 长10.6,厚0.2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浅绿色,有褐斑,体窄长,弯成半圆形,闭口圆眼,背鳍雕作扉棱形,口部有短榫。,商代晚期 虎形玉佩 长4.9、高4.55、厚0.55厘米 山东省滕州市前掌大22

7、2号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绿色。双面雕,虎形饰,人形玉饰,人首鸟身形玉佩 商代 高7.5厘米 河南省浚县大赉店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青玉。圆雕人首鸟身,小摆设:,梳短辫玉人 商代晚期 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2)在殷墟除了产自本地的玉材以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玉材是通过纳贡、交换、抢夺等手段得到的。其中最远的有产自辽宁的岫岩玉,新疆的和阗玉。在殷墟以外地区,玉材还是以本地所产为主。,3)以板状体为主。,透雕玉凤商代上海博物馆藏,不重要的细部省略不刻,重要的细部用婉转的阴线表示,这是殷商玉器的重要特征。,4)工艺进步,广泛采用阴刻、平雕,而且浮雕、透雕、圆雕大量出现。圆雕玉器的大量出

8、现是琢玉工艺上的一个飞跃。,5)俏色工艺:即巧妙地利用一块玉石材料天然颜色和纹理特性的不同,表现人物或动植物某些形体特征的雕刻技法。,妇好墓 俏色玉鳖,三、西周的玉器,1周代玉器简况,2. 西周玉器特征: 1)周初玉器数量减少,戈、琮等趋于小型化。,西周 方孔玉琮 高6.8、宽4.6-5.1、射高0.8、孔长4.3、宽3.8厘米 陕西省长安县张家坡32号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黄色,材质为蛇纹石。其造型与传统的内圆外方琮不同 ,它为一端略大的长方形高筒状,两端有短射,内孔亦是方形 ,由两端凿通。通体磨光,素面无纹。,戈,西周早期 毕公玉戈 通长13.3、脊厚0.7厘米。

9、青白色,宽援,短胡,援后部有一大圆孔,阑侧三个圆穿,长内上有一圆穿,圆角,后段上缘略寛。,圭,玉圭 周代 高8.55,宽1.88,厚0.45厘米 安徽省凤台县大孤堆遗址出土,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白色,局部褐色沁,长条尖首形,中有脊突起,两侧平直,底部圆弧形,其上有一对钻孔,抛光简单。,刀,龙柄玉刀 西周 长11,宽2.1,厚0.7厘米 河南省洛阳市北窑西周墓出土,现藏于洛阳博物馆 青玉质,通体抛光,刀呈长条形,尖锋,柄作卷尾龙形,龙为卷角张嘴状。,2)商代晚期的传统品种与西周新生品种并存。,西周 鱼形玉佩 长11.3、宽3.2、厚0.15厘米 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1号墓出土,现藏于宝鸡市青铜器博

10、物馆 1对。青玉,墨绿色,头端有褐斑纹理。两件形制,大小,色泽,质地,纹理完全重合,为同一块玉料雕琢,然后一剖为二。扁平体弧形,鱼作腾跃状,西周 蝉形玉佩 长4.4、宽2.2、厚0.8厘米 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4号墓出土,现藏于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 白玉,灰白色。,玉组佩 西周组佩特点:以玉璜为主体,间配以其它种小件玉饰,玉组佩 西周 最大璜长8.5厘米 山西省曲沃县晋侯墓地92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出土于墓主的胸腹部,过颈佩戴,由282件形制各异的玉器组合而成,主要有玉珩,玉璜,玉圭,束腰形玉片以及玉,石,玛瑙,绿松石质的珠,管等。过颈部分为三列,两侧为成串的珠,管,中间为珩和璜。,

11、玉项饰 西周 最大玉饰长8.2,宽1.9厘米 山西省曲沃晋侯墓地62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2组,白色。一组由长方形带齿玉饰,玉玦,玛瑙管组成。玉饰为白色,正面饰双头龙,背面抛光,两端有六个牛鼻穿,另一组由盾形饰,玉兽面,玛瑙粒组成。,玉覆面,玉面罩 西周 通高43.5,宽42厘米 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由青玉制成的人的眉,目,耳,鼻,口,腮,胡须,下颚,印堂等部位形状的玉片大小共14片,及环列周围的梯形,三角形玉片各22枚组成,玉片上有小孔,用于缀于丝织物上覆盖于死者面部。,金玉面罩、配饰 西周 面罩部分中最大径10.7厘米 1990年河南省三门峡市西周虢国

12、贵族墓出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藏 饰物整体可分为面罩、胸饰、腰饰等几部分。面,3)丰富发达的纹饰,比商代更趋于图案化、抽象化,与青铜器的纹饰风格一致。凤鸟纹是这一时期流行题材。,西周 凤鸟形玉佩 长4、高2.6、厚0.8厘米 陕西省岐山县王家嘴2号墓出土,现藏于宝鸡市周原博物馆。 白玉,洁白无暇。近似圆雕,4)造型的发展主流更趋向于写实和高度简化。,西周 蚕形玉佩 长1.9、厚0.8厘米 陕西省扶风县齐家村遗址采集,现藏于宝鸡市周原博物馆 白玉,玉色纯净光亮,圆雕,玉蚕屈身,圆目,张口,下唇中钻一穿孔,以较粗之阴线表现蚕节,形态逼真。,西周 牛形玉佩 高2.4、长4.5、厚1.1厘米 陕西省宝鸡

13、市茹家庄1号墓出土,现藏于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 青玉,灰绿色,牛圆眼,呈站立探首状,两耳,两角后伏,神态驯顺,背部微拱,臀厚圆而丰满,垂小尾,蹄足,四条腿之间有一切割槽,口部钻有一圆孔,雕琢精致,通体抛光。,西周 鹿形玉佩 高9、长4.8、厚0.4厘米 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1号墓出土,现藏于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 青玉,灰绿色,有灰褐斑。扁平体,鹿呈奔跑状,两面均以阴线雕出鹿之臣字目和鼻,口,蹄,尾等纹,头顶钻一圆孔。,5)斜刻较宽的阴线刻槽,双钩阴刻在西周仍继续流行。,西周 凤鸟纹玉佩 直径4.3、孔径0.4、厚0.5厘米 陕西省宝鸡市竹园沟9号墓出土,现藏于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 青玉,呈灰绿色。圆形扁平体,中部钻有一圆孔。两面各有雕琢一只回首卷体的凤鸟纹,圆眼,尖钩喙,头上有冠 ,采用斜刀雕琢的技法相当娴熟,线条流畅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