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用抗生素(9月安全用药科普版)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9405969 上传时间:2018-11-0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6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慎用抗生素(9月安全用药科普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慎用抗生素(9月安全用药科普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慎用抗生素(9月安全用药科普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慎用抗生素(9月安全用药科普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慎用抗生素(9月安全用药科普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慎用抗生素(9月安全用药科普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慎用抗生素(9月安全用药科普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慎用抗生素,许小林 2012年9月27日阳圩中学,感染性疾病的危害 抗生素的贡献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后抗生素时代 慎用及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误区,讲座内容,感染性疾病的危害,在发现抗生素之前,人类几乎是笼罩在细菌独步天下的时代。,据WHO资料,目前全球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感染性疾病,约占死亡人口的2833%,其危害性十分严重。,抗生素对人类的贡献,从上个世纪30年代起,抗生素不断的被发现及应用,白喉、猩红热、肺炎、梅毒等全部被抗生素遏制住,人们发现世界上那些最可怕的疾病突然失去了威胁,抗生素真是人类的大救星。,抗生素的发现彻底的改变了我们的现代医学,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被誉为人类社会发

2、展的里程碑。有专家评论抗生素使人类平均寿命延长1020年。,抗生素对人类的贡献,1937年为抗生素问世前,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滥用抗生素的危害,严重的毒副反应,产生耐药性,耳聋及肾功能衰竭 再生障碍性贫血 肝损害 影响儿童牙齿的发育 影响生长期的骨骼发育,抗生素药物效果变差,甚至无效,引起二重感染,年死亡 810万,菌群失调,增加经济负担,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肝脏 肾脏 神经系统 血液系统,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器官损害,破坏平衡,未被抑制的细菌、真菌及外来菌可乘虚而入,二重感染,滥用抗生素的危害-二重感染,1978年,人类满怀信心地提出“限期消灭传染病”的乐观口号,联合国成员国共同

3、签署了全人类健康2000年的协议,郑重向全世界宣布,人类将在21世纪到来之前,彻底消灭传染病。然而协议签署不过30年,越来越多的病毒和细菌就向人类发起了严峻的挑战。某些传染病又有了卷土重来的势头。,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耐药性,人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人类为什么如此虚弱,到了如此不堪一击的程度?,目前,全球已有17亿人感染了结核杆菌,约有2000万结核病人,现在每年新增加病例800万,死于结核病的达300万;非洲大陆的埃博拉病毒的蔓延,就连禽流感这个过去仅在家禽间传播的疾病也开始肆虐人类;炭疽热恐慌;疯牛病泛滥;艾滋病推波助澜;非典型肺炎,“谈非色变”,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耐药性,耐药菌株的广泛产生

4、使感染性疾病正在以新的形式卷土重来,这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不合理滥用是导致细菌耐药的根本原因。抗生素滥用在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耐药性,“超级细菌”来了!,2010年10月26日,宁夏两名患儿被检测出带有超级细菌NDM-1,它能抵抗绝大多数抗菌药物,超级细菌“刀枪不入”。 中国抗生素人均年消费138克,是美国的10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耐药性,抗生素作用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时,大部分敏感微生物被杀死,而另一部分微生物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获得等方式获得抗药性基因,产

5、生新的抗药菌株或抗药微生物,这种抗药菌株的遗传基因既可遗传给后代,又可在不同个体间水平传播,并不断淘汰对抗生素敏感的菌株,选择出抗药性强的菌株并成为优势群体广泛传播。,后抗生素时代,滥用抗生素,加快了细菌耐药的速度,而且细菌耐药性一旦形成,再感染其他的人,也具有抗药性,所以细菌的抗药性和耐药微生物的产生是对整个人类健康的危害,绝不是仅仅危害某些个人。,因此,我们不可能指望发明一种抗生素,把细菌和病毒全部消灭,而人类却安然无恙。专家警告:抗生素的危机和艾滋病一样严重,估计2015年以前,人类将对所有的抗生素产生抵抗。人类面临的困境是对感染性疾病“无药可治”。,后抗生素时代,合理,使用抗生素,谨慎

6、,应对之策,“三问”,不要主动向医生要求开抗生素,生的病与细菌感染有没有关系? 是否需要吃抗生素? 如何吃抗生素?,一旦使用抗生素治疗,要按时服药,维持体内浓度,以免制造出抗药性细菌。,不要自行购买,不要随意停药,凭医生处方购买,使用抗生素需要专业诊断,谨慎使用抗生素,“ 四不”,不任意服用,合理用药的概念是指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怎样用药才合理?因人的病情和病原是多变的,故绝对的合理用药是难以达到的,一般所指的合理用药是相对的,它包括安全、有效、经济与适当这四个基本要素。,合理使用抗生素-概

7、念,1.安全性 是前提 用药效果风险比最小,2.有效性 是关键,药物治疗需要获得预期效果。如果没有疗效,就失去了药物本身的意义。 有效性又分:根除病源治愈疾病、延缓疾病进程、 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发生、避免不良反应、 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等等。,3.经济性 用尽可能低的医药费用支出取得尽可能高 的治疗效果,4.适当性,适当的药物;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 适当的途径;适当的病人;适当的疗程; 适当的治疗目标,合理使用抗生素-基本要素,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

8、药 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机 体,药 物,细 菌,流行情况 病原菌 耐药性 产酶,抗菌谱 药动学 药效学 副作用,机体状态(免疫器官功能) 感染部位、病情程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应掌握的信息,抗生素选择时需考虑的因素,药物,感染部位浓度,对细菌MIC,结果,微生物学 抗菌机制 抗菌谱 耐药性,药代动力学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给药方案,药效学 时间/浓度依赖型 杀菌剂/抑菌剂 组织渗透 抗菌时效

9、,临床效果 细菌清除 患者依从性 耐受性 时效 价格,合理使用抗生素,合理:绝对适应证;细菌对药物敏感;剂量、给药方法正确、无配伍禁忌,疗程37天;预防用药为术前10天;预防用药为术前1天或术后8天。,合理使用抗生素-使用评定,发热患者肯定存在感染,应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误区1,血象升高患者肯定存在感染,应使用抗生素,只要有炎症,就应使用抗生素,某些免疫力低下患者容易感染,应使用抗生素,使用激素患者,应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

10、,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性。,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冒等病毒感染,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误区3: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有不少人迷信新近推出的高价药、新药、特效药,似乎治病非它们不可,对一般常用药不屑一顾。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

11、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而且老药药不良反应较明确。,误区4: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因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 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误区5: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

12、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既是浪费也是滥用。,误区6:感冒就用抗生素,引起发热的因素有多种,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发热,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则有害无益。,误区7:发烧就用抗生素,抗生紊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 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误区8:频繁更换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也有一个周期。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须的周期。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误区9:一旦有效就停药,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