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主观题练习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399259 上传时间:2018-11-07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主观题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文化生活主观题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文化生活主观题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文化生活主观题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文化生活主观题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主观题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主观题练习(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生活主观题练习,1、文化与生活(1)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 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坚持把 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扬学术 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 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 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 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

2、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 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结合材料二,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繁荣文化事 业、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 于经济、政治,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 作用越来越突出。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可以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 支持。(3分) 先进的文化可以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 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繁荣文化事业、 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 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2分) 文化是

3、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 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有 利于增强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有利于提升中 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分),作为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的省份,陕西省确定当前进一步 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等各项措施时,把文化事业的发展 放在首位,加快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早在2007 年陕西省就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不断创新体制机 制,加大财政投入,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并从当年起省 上每年下拨3000万元支持“大戏、大片、大剧、大作” ,从2008年起每年又拿出200万元资助文艺创作。“长 安画派”、“文学陕军”、“西部影视”、“三秦书风 ”等品牌知名度大步提

4、升。 从文化与生活的角度,说明陕西省把发展文化事业放在 重要位置的理由。,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 产生重要影响。(2分)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 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健康的文化可以促进经济政治发 展,发展文化事业促进 陕西经济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 交融,陕西省把文化事业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有利于 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消费的增加,从而进一步扩大内 需、增加就业。(4分) 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 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陕西省发展文化事业,有利于 促进劳动者的全面发展。(3分),材

5、料一:海洋文化具有海纳百川、重商崇利、敢于冒险 和善于创新的积极特性。人类文明是由大陆文化和海洋 文化共同构成的。中华文明的发展,就是由大陆文化和 海洋文化相互作用而共同推动的。陆上的火与石斧创造 出了舟船,舟船的水上活动又推动了大陆文化的发展。 材料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根据本地特点和海洋文化产 业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实施市民文明素质工程、海洋 文化研究工程等,打造海洋文化名城,创造自己的海洋 文化品牌和海洋文化发展模式,努力把海洋文化产业打 造成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海洋 文化对推动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的意义。(8分),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海洋文化的

6、积极特性能促进舟 山群岛新区经济增长,提高地区经济竞争力。(3分)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海洋文化的积极特性有利于 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文化产业的发 展,发挥文化生产力的作用。(3分) 文化对人产生影响。海洋文化的积极特性能够丰富人 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从而推动舟山群岛新区发展。(2分),网络文化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基础上的 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包括人们在互联网世界中的活 动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以“分享,然后获得成 功”为口号,人们热衷于将自己的创意上传到互联网与 他人分享,这已不知不觉地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互联 网使他们大开眼界,

7、更为广泛地了解周围的世界,同时, 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人人成为摄影家、作家、 设计家;但易受他人的影响,对他人的选择盲目追从而 丧失自我。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应当如何看待 网络文化对个人发展的影响。(6分),网络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网络文化发展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有利于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 但网络文化盛行,容易形成过于依赖网络,盲目跟 从的心理和行为。 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文化鉴别和选择的能力, 同时国家要加强对网络文化的引导和管理。(6分, 答对其中三点给满分6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铺张浪费是背离我国优

8、秀文化传统的落后文化现象,公 务上的铺张浪费更是一种腐败行为,败坏党风、政风和 社会风气。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改进工作作 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要求各级政府厉行勤俭 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铺张浪费之风得到 有效遏制,政府公信力显著提高,崇廉尚洁在全社会蔚 然成风。 2)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谈谈对待铺张 浪费落后文化现象的正确态度。,答案示例一: 人创造文化,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文化塑造人生。 坚持倡导勤俭节约的先进文化,批判铺张浪费的落 后文化。 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张浪费的生活 方式和行为。 答案示例二: 人创造文化,

9、文化影响人。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 和抵制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文化对人能产生潜移默化、深渊持久的影响,文化塑 造人生。树立勤俭节约的先进文化理念,在全社会形成 反对铺张浪费的文化氛围。,41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 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追求。但是 ,在当今世界,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盛会、价值文化等 领域在内的“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某发达国家对 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和猜忌明显加重,“中国威胁论” 在一些周边国家也有一定的市场。对此,党的十八大以 来,中央反复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在推进社

10、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 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夯实走和 平发展道路的基础。(21分)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分 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10分),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当今时代文 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 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发展中国家 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只有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解决好软 实力不足的问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与 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

11、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材料:文化遗产传承着一个民族久远的历史,是人类社 会发展与进步最重要的精神支撑。文化遗产是历史给我 们的礼物,也是一份考卷。但在如何保护和开发我国文 化遗产的问题上,各地方的态度并不一致。甲地认为: “关键是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让它成为传得下来 的宝贝”;乙地认为,“要用市场的视角来谋划和推进 文化遗产的开发,使它成为能走得出去的荣耀”。 假定你支持材料中其中一个人的观点,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陈述理由。(10分),答案一:支持甲。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 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 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

12、要组成部分,是文化 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基础。保护好文化遗产对于传承中 华文明,推动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答案二:支持乙。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利用文化遗产发展文化特色 旅游,既能促进乙地经济的发展,又能扩大文化的影 响力,从而提升乙地的竞争力。 文化交流是一个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乙地利用市场推动文化遗产 的开发,有助于本地文化走出去交流发展。,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当2013年1月19日晚,为期六天的“中德青年文化交流 主题周”系列活动在柏林工业大学正式闭幕。中德文化 间既有迥异之处,也有很多共同点,在了解对

13、方文化的 基础上,自信地展示自己的文化可以很好地增进彼此的 距离,为促进中德友好,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 和谐世界作出积极努力。 请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办好“中 德青年文化交流主题周”系列活动?(10分),(2)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 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和借鉴各 国优秀文明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积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 国际影响力。 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 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

14、向。 注意我国文化安全,防止外来腐朽文化的渗透,抵 制文化霸权。(10分,每小点2分),1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 艰。”然而近年来我国“舌尖上的浪费”非常严重每 年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2013年 初为响应中央历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号召北京市一家 民间公益组织发起了吃尽盘中餐的“光盘行动”人民日 报微博随即响应并得到众多网络媒体的关注和转载使 之急速升温。这一活动唤醒了人们的节俭意识反映了 社会公众对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广泛认同。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光盘行动” 引起社会共鸣的原因。,大众传媒具有强大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

15、功能。 中华传统美德对人们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 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导向作用。,(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4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中国的城镇 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 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 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 悄然到来。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 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 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 园景象日益不再。 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

16、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 有故乡。”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 衰落感到惋惜。,答: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的衰落不利 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 重要体现。 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华 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始于春秋时期的清明节至今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 扫墓是清明节参与网络祭拜人数达到1000万左右, 他们将祭奠最早的清明祭拜的形式,这种习俗随着社会的进 步和文明的发展逐渐演变为更多的形式。2002年,共青 团中央发起了“清明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民族魂”活 动。2009年先人的文字和音像放在互联网上,让所有的 亲人和故友都能在不同的地方同时或随时祭拜。这种文 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以上材料回答: (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4分),(2)你是怎样看待清明祭拜形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