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合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391298 上传时间:2018-11-07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下历史合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七下历史合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七下历史合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七下历史合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七下历史合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下历史合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历史合用(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导学案设计人:金世梅使用人:第周总第课时课型:新知探索课【学目标】1掌握第一届政协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解放等基础知识。2.观看开国大典,了解开国大典的概况,体验举国上下热烈欢庆新中国诞生的喜悦豪迈情感。3阅读分析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并理解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意义。认识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重点】开国大典【难点】认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整合思路】新中国成立的相关知识。【学过程】一定向自探(约12分钟)学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

2、成果。(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筹备建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地点:年9月在举行。(2)内容:通过;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以为国旗,以为国歌,以为首都并改名为,采用纪年;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2、建国盛况开国大典:年月日下午,在天安门广场举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从此,中国结束了,真正成为;中国人民成为。国际: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鼓舞了。(二)西藏和解放:时间:年;西藏地方政府代表:意义:西藏和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各族人民实现了。二、碰撞反刍(约20分钟)1小组合作

3、:以小组为单位、按照4-3-2-1的顺序,每人说一条,核对矫正以上自学内容。2合作质疑:(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页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想一想:“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你能讲述有关的史实吗?(2)请同学们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可结合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历程来认识,也可结合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经济文化生活水从此不断得到提高来认识)(3)同学们想一想:“中央解决西藏问题为什么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解放?”西藏和解放有什么重要意义?3、知识整合(1)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在什么时间?(2)新民主主义运动开始的标志性

4、事件是什么?三达标迁移(约8分钟)自主完成,1号对4号、2号对3号核对校正,错误的题目及时改正。1.确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会议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重庆政治协商会议C.中共“八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2.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通过了共同纲领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以北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A.B.C.D.3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A.共同纲领B.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4中国现代史开始的标志是()A.鸦片战争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新中国成立后

5、,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B.新中国成立C.西藏和解放D.香港、澳门回归6.“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1)“三年以来”指的是什么时候?(2)“三十年以来”指的是什么时候?这一时期开始的标志性的历史事件是什么?(3)“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评价与反思】项目学生自评项目小组互评教师反思学态

6、度定向自探达标迁移碰撞反刍【安全寄语】不上楼下楼靠右走,遇到混乱手牵手。最可爱的人导学案设计人:樊立美使用人:第周总第课时课型:新知探索课【学目标】1了解美国侵略朝鲜,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挑衅,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史实,讨论分析“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明确出兵是为了保家卫国,支援朝鲜,性质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2掌握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体会认同他们的优秀品质。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增强感性认识。3、通过学,掌握先烈英雄业绩,体会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他们身上所蕴含的优秀品质,增强学英雄的信念,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使命感。【重点】志愿军将士的英勇事迹

7、及其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难点】抗美援朝的原因、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整合思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新政权的措施【学过程】一定向自探(约12分钟)学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1抗美援朝背景: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派兵侵略朝鲜,威胁中国安全。(1)“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鸭绿江边;(2)美军入侵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3)_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2_,以_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_战_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3抗美援朝战争中出现的英雄人物_

8、舍身堵枪眼战役_为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最终被大火吞噬_和_精神4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签订_。影响(意义):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人民保卫和、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二、碰撞反刍(约20分钟)1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按照4-3-2-1的顺序,每人说一条,核对矫正以上自学内容。2精讲质疑:1)中国政府为什么派志愿军出兵朝鲜?2)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注意识图)根据材料分析说明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抗美援朝开始的时间和领导人是谁?抗美援朝的结束时间和结果怎样?

9、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被誉为什么?请你举出两个。3拓展延伸: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后指名回答。1)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有哪些?2)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3)在战火纷飞的抗美援朝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在当今社会里,你认为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什么?4课堂小结:独自完成表格,1-4、2-3两两互查抗美援朝时间原因司令战役英雄结果意义三达标迁移(约8分钟)自主完成,1号对4号、2号对3号核对校正,及时用红笔改正错误。1.1952年12月11日,他所在排潜伏在距前沿60多米的蒿草丛中.12日12时美军发射侦察燃烧弹、恰巧落在潜伏点附草丛、烈火蔓延到他身边、燃着了棉

10、衣、头发和皮肉。为比暴露潜伏部队、他双手插进泥土中、强忍剧痛、始终未动,直至壮烈牺牲!他是:()A黄继光B罗盛教C.杨根思D邱少云2“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他们倒下了今天,我们在互联网上再现那场战争,只是为了纪念那一群可爱的年轻人。”你认为诗中所说的“那场战争”是指()A解放战争B抗日战争C抗美援朝战争D土地革命战争3“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需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A抗日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C抗美援朝的胜利D三大改造的胜

11、利4.下列人物中曾被作家魏巍称作“最可爱的人”的是()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AB.C.D.5美国参联会主席布莱德雷说过:“美国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那么这场战争是()A朝鲜战争B越南战争C第二次世界大战D伊拉克战争6在战役中牺牲的战斗英雄是()A邱少云B董存瑞C罗盛教D黄继光7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是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志愿军战士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志愿军战士保卫了国家,也为国家为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AB.C.D.【评价与反思】项目学生自评项目

12、小组互评教师反思学态度定向自探达标迁移碰撞反刍【安全寄语】过马路左右看,不要在马路上跑和玩。第三课土地改革导学案设计人:孙英来使用人:第周总第课时课型:新知探索课【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2、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本课的学,认识到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同时,也认识到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以此激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整合思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新政权的措施。【学过程】一定向自探(约12分钟)学任务: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