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美文学理论教材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377600 上传时间:2018-11-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英美文学理论教材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英美文学理论教材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英美文学理论教材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于英美文学理论教材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于英美文学理论教材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英美文学理论教材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英美文学理论教材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真正系统地接触和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是在这次中级党校的培训班上。通过学习,了解了党的发展历程,对党的性质、宗旨、任务等基本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关于英美文学理论教材研究一、英美文学理论教材的类型导论型教材 在英美文学理论教材中,不难发现其书名冠以“导论”、“引论”(Introduction)或者“指南”(Guide)的导论型教材,但这种导论型教材与国人理解的不完全一致。在国人看来,作为导论型教材,应该关注文学理论(Literary theory)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核心范畴等基本问题,有比较明确的理论建构和明晰的范畴界定,论述过程缜密,结构也应相对完整。而在英美高校,这种具有完整体系的

2、教材并不多,也许受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当代哲学不再诉求宏大叙事的影响,英美文学理论教材似乎不再追求建构普遍的理论体系。就所掌握的资料来看,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是少数具有完整体系建构的教材之一。该教材涉及到文学、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韦勒克试图通过对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区分来界定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通过对文学研究的内部和外部的区分来寻找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并重点阐述了文学理论的“内部研究”,分析了与此相关的重要概念。该教材对我国新时期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影响颇深。卡勒的文学理论也属于导论型教材。如果说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是一种建构型体系的教材的话,那么这一本便可以视为“

3、解构型”教材了。该教材对文学理论中的几个关键范畴均提出了质疑。其开篇标题为“理论是什么?”第二章标题是“文学是什么?”接下来则对文学与理论的关系作了否定的回答。“文学是什么?你也许会认为这是文学理论的中心问题,但事实上,它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该教材通过分析历史上各种界定“文学”的说法,最后将 “文学”理解为从五种视角审视的结果,从而构成了对传统文学理论试图找到文学的普遍性本质的消解。这种解构方式告诉人们,对“文学”这一术语的界定的不可能与无限可能。苏瑞希纳华的文学批评基础侧重从哲学的角度反思文学理论,是一本有相当理论深度的教材。该教材首章为“哲学与当代文学理论的危机”,谈到了“客观主义、怀疑主

4、义、相对主义和极端不确定主义”所带来的文学理论的危机。以此为出发点,论及“诗学的形式与功能”、“变异、价值和文学理论”等文学理论的核心问题,并探讨了文学理论作为一门学科的存在及其意义与前景。这本教材可视为理论面临坍塌之际的反思和重建。一些研究文学理论中特定范畴的专论性教材,我们也将它们归入导论型教材内。安德鲁本尼特与尼古拉斯罗伊尔合著的文学、批评与理论导论就属于此类,该书第二版分二十八章,每章涉及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如“开端”、“读者与阅读”、“人物”、“悲剧”等,第三版又新增四章,仍沿用这一方式。该书各章之间虽亦有参阅,但就总体而言,各章几乎全凭某一关键词而自成一体。此类教材因各章节之

5、间独立性较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之中可以从不同的章节入手,从而形成不同的思维路径。有些导论型教材则具有史论结合的特征,如查尔斯布莱斯勒的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该教材既有对文学理论的核心概念的质疑与界定,又有对自古希腊以来学科史的勾勒,包括对20世纪以来的主要理论批评流派的介绍。还有些教材主要通过对西方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流派的评述来结构全书,伊格尔顿的当代西方文学理论就是如此,它将西方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流派梳理出三条线索,从而引出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结论。与之类似,佛克马和易布思合著的二十世纪文学理论也是通过对各理论流派的选择性介绍和评价,试图建立一个科学的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文学理论。选本型教

6、材 选本型教材即选辑他人著述而成,一般为选家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选择编排一些理论或批评实践文本,其中大多为经典文本,偶尔也收录学生习作,用来作为课堂教学或学生阅读练习的实例。英美高校文学理论的选本型教材不只是资料汇编,大多具有选家眼光和水准,大多在选编中有说明、指要或有一定篇幅的介绍。如诺顿出版公司的诺顿文选理论与批评选集,在前面就有长达28页的“文学理论与批评导引”,对“什么是阐释”、“什么是文学”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理论与批评作了概要的介绍。再如罗伯特C.戴维斯和罗纳尔德席勒夫编选的当代文学批评:文学与文化研究,该书用两章的篇幅介绍了“什么是文学研究”和“什么是文学理论”。这类教材在英美

7、文学理论教材中占有一定比例。根据编选标准和内容的差异,我们又可以将选本型教材分为三种。一种是依据历史编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诺顿文学理论与批评选集。该书有2600多页,遴选了自古希腊至今的文论家著作,按照文论家出生年代先后而编排。另一种是按理论批评流派选编,这类教材往往精选出文学理论流派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理论批评著作片段。例如安杰斐森和戴韦德罗比的当代文学理论介绍,选取了俄国形式主义、语言学批评、美国新批评、结构后结构主义批评、阅读阐释理论、精神分析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等八种文学批评流派的代表性著述,勾勒出一幅当代批评理论之图。第三种则是前两种的综合,既根据主题或专题选择,

8、又兼顾历史与流派的顺序。例如英国文论家拉曼塞尔登编著的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全书共分为五大主题:再现;主体性;形式、体系与结构;历史与社会;道德、阶级与性别。每一主题下又分为若干子题目。菲利普莱斯和帕特里夏沃夫编选的当代文学理论读本也与之类似。该书分两部分,前半部分按照流派编选了索绪尔语言学、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接受美学与读者接受理论、女性主义等理论家的文章;后半部分则按照主体、语言与文本性、话语与社会、后现代主义等专题编选。手册型教材 英美高校文学理论教材不仅种类繁多,而且互为补充。相对于导论型教材和选本型教材而言,手册型教材是与前两种类型配套使用的教学参考书。这类教材

9、又分两类,一类是辞典,一类是批评方法手册。手册型教材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也为一般读者或者初涉批评领域的人提供了获取知识的途径。#P#与导论型教材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体系性不同,手册型教材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普及。有些辞典收录的词条范围很广,如韦伯文学百科全书,该辞典言简意赅地介绍西方近几十年来令人眼花缭乱的名词和术语。安约翰派克和马丁库勒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术语则仅限于文学理论批评的术语,这类辞典既可供初学者入门,也可作为工具书。手册型教材与选本型教材也有差别,选本型教材虽然也辑录的是他人的文本,但重点在选,手册型教材则带有实践性质,重点在指导如何运用。该类型的典型例子是威尔弗

10、雷德L.古尔灵等编著的文学批评方法手册,该手册介绍了数种批评理论,每章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节介绍该理论的背景、性质与运用范围,第二节为经典批评文本的分析,第三部分是对该批评理论本身的评价。比如该书第二章“形式主义批评方法”,第一节介绍了形式主义理论的背景及分析方法;第二节为“形式主义批评方法的实际应用”,具体包括:用形式主义方法解读致他羞涩的情人,短篇小说的形式和结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对立统一:哈姆雷特的形式,形式中的意义等。第三节是“形式主义批评方法的局限”,对于只关注于文本内在的形式主义批评,编者认为“我们不应该再坚持文学的独立性,而是要恢复文学跟生活和思想的联系”。这类教材还有一个

11、特点,即在介绍使用各种批评理论的批评实践时,往往选择相同的文学文本作为批评对象,文学批评方法手册中是用不同方法分析了致他羞涩的情人和年轻的布朗先生这两部作品。朱利安沃尔夫莱和威廉贝克合著的文学的诸种理论:批评实践案例研究也是如此,该教材收录了分别用结构主义批评、后结构主义批评、精神分析批评、女性主义批评、马克思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方法对雪封这部小说的评论文章。这种编排可以使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各种批评方法的不同特色,同时也训练了学生阐释文学文本的能力。教师用书 教师用书严格地说不能叫教材,而是带教辅性质的参考书。这些用书对文学理论本身和教学方法都作了富有启发性的提示,迪安F.萨多夫和威廉E.凯

12、恩合著的大学当代文学理论教学和麦克肖特的阅读、分析和文学教学就是这方面的代表。有些英美文学理论教材还注意到了多种类型的教材配套使用的问题。如塞尔登的三本教材就是可以互相参阅和补充的。其一当代文学理论导论,主要评介了20世纪以来的各种理论批评流派;其二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则分主题遴选了自古希腊以来的经典文学理论著述;其三理论实践与文学阅读导论是一本专门为学生设计的批评案例分析。二、英美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立场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立场指编写者对文学理论性质的看法和关于文学理论教学的指导思想。编写者的立场与其理论素养、文学观念特别是所属的理论派别有关,在教材编写中,往往表现为编者对各种文学理论观

13、点或流派的取舍和评价,对具体的理论术语的界定和表述,以及对教材的逻辑思路及建构方式的选择和设定等。由于编写立场的差异,有些教材侧重于对文学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因素的阐释,有些教材则集中研究文学的语言和结构,使得英美的文学理论教材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导论型教材一般表现出鲜明的学派立场,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将文学研究分为内部和外部,从构架上看似乎是一种全面的文学研究,但在具体论述中,著者对文学研究中的传记、心理学、社会和思想等四种从“外部”切入的态度有所保留和否定,他们认为这种研究忽视了文学的审美价值,忽视了语言符码的特殊性,将文学作品虚构世界的生成机制简单化了。实际上著者是站在新批评的

14、立场上,主张文学理论应立足文本,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特性。伊格尔顿的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立场与韦勒克相左,著者毫不回避自己所坚持的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该书从“什么是文学”开始,在缜密的论证过程中否定了传统和当下社会的各种观念,在追问中得出结论:纯“文学”只是某些特定的意识形态给人造成的错觉,对于文学的价值判断具有历史可变性,它与社会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佛克玛和易布思合著的二十世纪文学理论虽然提出要建立一个具有普遍适用的、科学的文学理论范式,但纵观全书,他们是希望以结构主义文学批评为基础,同时吸收接受美学、符号学等相关成分来合成。卡勒的文学理论则通过一系列的质疑表现出一个解构主义者的学派立场。英

15、美文学理论教材所表现的这种鲜明的学派意识与编著者在编写教材时的文学现状及文化思潮有一定联系,而这些教材所坚持的指导思想通过被学生接受和掌握,又可推动某一学派和思潮的普及和发展。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无疑起到了推动和传播新批评主张的“内部研究”的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的多样化发展及文化的多元并存促使文学理论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反映在教材编写上则表现出综合性的倾向或采用比较客观的立场来评述各派理论。正如朱利安伍尔夫雷和威廉贝克编著的文学的诸种理论:批评实践案例研究中所言:“没有一种理论是封闭或者自足的”,“批评、理论的写作和阅读已经泛滥,超出了理论这一术语的同质性”。当今的许多教材往

16、往不再有十分鲜明的学术立场或是学派意识,而是囊括诸多文论观念,其框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凯思格林和吉尔列俾汉的批评与实践教程就体现了这种特征。该教材全面阐述文学和语言、结构、历史、作家(主体性)、读者、政治和文化之间关系。塞尔登的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也是从再现;主体性;形式、体系与结构;历史与社会;道德、阶级与性别五个方面来编纂教材的。英国罗杰韦伯斯特的文学理论研究入门则在文学、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的互动关系中探询文学研究的意义,他认为,文学是“一个各种意义斗争激烈的领域”,多种定义可以和谐并存。这些教材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无不有一定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提供任何简单的定义的答案,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