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的课堂建构特征探讨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377543 上传时间:2018-11-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生态的课堂建构特征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生态的课堂建构特征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生态的课堂建构特征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生态的课堂建构特征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生态的课堂建构特征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生态的课堂建构特征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生态的课堂建构特征探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真正系统地接触和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是在这次中级党校的培训班上。通过学习,了解了党的发展历程,对党的性质、宗旨、任务等基本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关于生态的课堂建构特征探讨摘要:主体互动策略、情境营造策略、知识演替策略和教学监控等策略是生态化课堂的基本策略。生态化课堂的建构对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师生的主体意识,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具有积极意义。关键词:生态化课堂建构策略生态化课堂的建构作为教育教学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之一,是衡定教师的教学视域、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尺;是培养学生生态意识、生态智慧,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建设和谐校园的

2、主要方法。课堂,这个宏观教育系统的微观领域,首先和“生态”这个名词联系起来是在西方1932年美国的教育学者Waller,W.在教育社会学中提出了“课堂生态学”这个概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课堂生态观的缺失。事实上,中国古典文化中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其中包括教育生态资源。像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对营造动态的、民主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教学环境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正是在传统的教育生态意识和智慧的浸润下,我国生态化课堂教学研究工作起步较迟但进展迅速。1根据课堂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的四要素构成,结合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建构生态化课堂基本教学策略有。主体互动策略

3、生态化课堂是个体、群体与多维生态因子的动态组合和互动。课堂的主体是老师和学生。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是生态化课堂主体互动策略研究的热点,也是重点。首要问题是,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作用应基于生态化课堂的民主、平等、和谐等特征进行定位。这是构建生态化课堂的前提。其次是深度合作。这里包括师师合作、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层次的全面展开。教师的教案、教法等闪耀着集体智慧;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课程资源的开掘者、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文化信息的传播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他(她)更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的共荣性2特征得到彰显,亲社会行为模式3得以传播。学生学习的

4、主体地位和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以全新的方式得到科学而合理地体现。再次是良性竞争。生态化课堂注重人际交往氛围的和谐,并不排除竞争。从生物进化学的观点看,建立在同一目标或共同利益基础上的良性竞争产生协同进化,促进生态系统的发展。同样的,主体互动的良性竞争、协同进化不仅不可避免,而且为师生共同成长和持续发展所必需。社会心理方面的经典性实验明茨(AlexandenMintz)试验已经证实:学生共赢的基础是同一目标和合作关系的确立。情境营造策略:课堂生态观下的教学环境由人文情境和科学情境组成。主体互动和人文情境互为因果。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含体态语言)等对人文情境的创设有促进作用。如“眼语”这一体态语言,

5、课堂上无时不在、无处不存,是师生、生生思想碰撞火花、感情产生共鸣的重要媒介。科学、合理地使用“眼语”,对生态化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往往无声胜有声。值得注意的是,对课堂情境的研究注重在科学情境中体现人文特点,如国外学者H.科特查姆(Ketcham,H.)实验研究证明,教室(课堂科学情境因素)颜色变化与学生的学习变化之间有显著的协同性;课堂生态主体教师、学生的情绪变化也有协同性。4又如课堂座位的“马蹄组合型”比“秧田式”的编排更有利于和谐人际交往氛围的营造和充分互动。5再如超文本课件的制作能激活思维,激发想象,有利于个性化地教学,创造性地学习。凡此种种,足见生态化课堂追求的是科学情境和人文情境和谐统

6、一,在人文的阳光中探究真知,在真知的探究中享受人文关怀。知识演替策略:教材是教师在教学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呈爆炸式地膨胀:据权威人士预测,未来30年,人类的科技知识总量将在现有基础上再增100倍。因此,课堂教学对知识进行科学筛选以促使知识进行有效的意义建构是非常必要的。知识演替策略首先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本(教本)为本”,知识必须与学习者的经验背景建构起来才有意义;其次应遵循“耐度定律”6和适度原则,知识的筛选要针对学生的学力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将意义建构在学生接受的范围内。课堂教学要着手解决的是:知识点向课本的整体延伸,保证知识的整体联系;知识点向其它学科延伸,

7、形成具有边缘效应(edgeeffect)7的知识链;知识点向生活延伸,结合学生生活经历、经验来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课堂生态观下的教学策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力和生活基础,课堂教学充满人文气息,激荡着生命关怀,学生“知识、能力、人格”达到协调发展。学习的过程成为展示才能、体悟生命、享受生活的过程。教学调控策略:如上所言,课堂是轻松快乐地哺育生命、收获成长的地方。因此,生态化课堂教学调控以“隐性监控”代替“显性监控”、以“自控”为主“他控”为辅。根据课堂的“整体性”生态特征,这种调控是多维的。从课堂要素角度看,要达到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等要素和谐统一;从教学功能角度看,要达到教学的认知功能、情意功能

8、、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和谐统一;从教学目标看,要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统一。像“自我指向干预手段”、“任务指向干预手段”等对形成教师积极正确的自我体验和自我评价,提高教学监控能力起到较好的作用;而“观察自控法”、“激励自控法”、“冷却自控法”和“评价控制法”等在提高学生学习调控能力方面也卓有成效8。以师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为主的优势在于:教师和学生既是调控主体又是调控对象,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同时,这种教学调控策略还具备“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这样一种属性,教学的反思性质得到进一步强化,这有利于师生自反馈意识的增强和反思能力的提高。参考文献1李

9、帮琼,冯维.课堂生态观的研究进展J.新课程论坛,XX,3.2陈德琥.关于合作学习的情意功能J.文教资料,XX,27.3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易东平泽).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XX:273.4李森.论课堂的生态本质,特征及功能J.教育研究,XX.10.5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43348.6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132.7张子中.共生语境中的边缘文化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XX,5.8申继亮,辛涛.论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提高的方法和途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1对党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才真正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和正确,更感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