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元《美学》(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上传人:9****网 文档编号:59367668 上传时间:2018-11-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立元《美学》(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朱立元《美学》(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朱立元《美学》(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朱立元《美学》(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立元《美学》(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朱立元美学(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编导论:美学学科与美学基本问题第1章 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1.1 复习笔记一、审美现象(一)审美是基本的人生体验之一1审美已经广泛地形成和体现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成为人们最基本的存在方式之一,一种重要的人生体验。2在自然中,人们常常能够获得审美的经验。而且,人们在这种欣赏中所获得的情感满足和精神提升,并不亚于艺术欣赏的效果。3在与社会他人的交往关系中,即通常社会生活中,人们也能够经常获得审美经验。4审美更加普遍必然地体现在艺术的创造和欣赏中。艺术欣赏不仅能引起美感,而且它所引起的美感之强烈,几乎达到了可以压倒甚至消解生理快感的程度。人们所说的审美,实际

2、上就体现在上述种种人生的经历和体验中。(二)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1审美现象(1)审美现象应当是审美主客体的有机结合,是主客体之间一种特定的审美关系。(2)审美现象发生的前提就是对象一定是和人发生了某种特定的关系的。(3)审美现象是以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为基础的,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2审美关系的特点蒋孔阳在美学新论指出,审美关系有以下几个特点:(1)审美关系是通过主体的感觉器官来和现实建立关系,而它把握的对象也具有感性的形象性与直觉性,这是突出强调了审美关系中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感性特征。(2)审美关系是自由的这一自由有两层意思:一是外在的自由,是从外在事物实际的功利关系束缚中超越、解放出来

3、;二是内在的自由。从内容上看,人们欣赏美的对象,不是要满足物质的需要。而是要自由地展示人的本质,取得精神上的自由和满足。从形式上看,美的形式要受对象的物质属性的限制,但是,美的形式并不在于物质形式本身,而在于通过某种物质形式自由地表现出或者制造出心灵的形式。(3)审美关系是人作为一个整体和现实发生关系这是审美关系整体性的主体实现,主体(人)在面对感性对象时,他是调动了由生理到心理、由感觉到思维的自身全部本质力量来对它进行感受、体验的。在审美中,“感性的人和理性的人统一了起来,意识形态的人和实践活动的人统一了起来,人以一个完整的整体来和现实发生关系”。(4)审美关系还特别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情感关系

4、由于作为审美主体的人,是通过感觉器官来对具体的感性对象进行审美的,这些具体的形象,通过感觉器官的感受,把人们的理智、意志和其他一切,都化成了感情。因而其所产生的效果,主要的只能是喜怒哀乐的感情活动。(三)审美现象的构成1“关系在先”原则(1)不存在脱离具体审美关系的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审美主客体都是、也只能是在个人与现实世界具体的审美关系中现实地生成的。(2)法国现象学美学家杜夫海纳就从主客体关系角度举了不少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他认为,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欣赏者的审美知觉)都是在两者的相互关系和活动中同时形成的。在时间上,审美关系的建构与审美主客体的生成是同时、同步的,没有先后之分;(3)但从

5、逻辑上讲,则是审美关系在先,审美主客体在后,审美关系是审美主客体的确定者,审美关系之前和之外,无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这就是“关系在先”的原则。2审美现象的构成要素(1)审美对象审美对象是与主体发生审美关系的自然、艺术、社会、科学等多种多样的对象。审美对象中与审美主体及其美感相对应的结构是多层次的。最表面的一层是形式层。这是审美对象最先显现到人们的感觉器官、引发人们审美愉快的层面。形式层的后面是意蕴层。审美对象的形式层固然是重要的,没有形式层,人们所遭遇到的事物便无法显现为审美对象,但是,形式层只是一个浅表的层面,审美对象不能仅仅靠形式来打动人,而必须有超越形式的意蕴层面在。意蕴的后面是更深沉的

6、层面。这个层面,中国美学称为“道”,西方美学称为“存在”,理解为生生不息、创生化育的本体境域,天人合(一)万物并作的始源状态。(2)审美主体审美主体是进入审美关系的人及其美感。审美主体的构成层次与审美对象的构成层次是对应的。对应于审美对象的形式层,审美主体方面有感官快适。如红色的鲜花、太阳、火焰,与主体的热情、兴奋、欢乐相对应;蓝色的高空、远山、大海,与主体的开朗、宁静、纯洁、平和相对应。审美对象的形式与审美主体的感官快适之间,存在着一种对应的同构的关系。对应于审美对象的意蕴层,审美主体方面有渗透着情感因素的理解。审美对象总是以深层意蕴来打动审美主体的。因此,审美主体光有直接的情感反映、感官快

7、适是远远不够的。要接受和领会对象的意蕴,审美主体还必须具备理解的能力;而要有相应的理解能力,就得有知性和理性的参与。对应于审美对象的“存在”层,审美主体方面有整体的生命承担。审美主体的整体生命承担,体现为“忘我”的“投入”。忘我,就是全身心地沉浸到“道”境或“存在”局面之中,达到“道通为一”的境界。忘我投入的结果,就是天人合一的审美极境。(3)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静观关系。静观意味着超功利地“看”。超功利是审美主体的一种精神态度。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始终以一种无所为而为的超功利态度来看待对象,通过对于对象形象的观照、感悟而获得一种精神的满足。超功利又是审美对象的基本特征。一切审美对象都不是以

8、其有用性而凸显为审美对象的,审美对象的形式是超功利的,对这种超功利的形式只可静观。对话关系。如前所述,审美对象的意义不单体现在形式,更主要地体现在意蕴。审美主体对审美意义的接受不能单靠静观,更重要的是从形式人手层层转深,领悟对象的内在意蕴,从而达成审美主客体的交流对话。这是因为,审美主体能够在审美对象上“直观自身”,审美对象本身包含着可被审美主体领悟、认同的意蕴。存在关系。这是最高层次的审美主客体关系,是静观关系、对话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升华。随着审美活动的进一步展开,审美对象展示出它的“存在”或者“道”境,审美主体从对象身上发现了自身的存在意义,从而忘我地投入到“存在”或者“道”境之中,进入一

9、个物我不分,人和世界浑然一体的境界。(四)审美现象的历史性1审美现象历史性的含义(1)审美现象的历史性,指的是审美现象本身以及人们对审美现象的反思都不是从来如此,永远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生存的历史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它们既有历史的延续性,又有不同时代和语境造成的差异性。(2)从审美现象本身来看,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都呈现出一种永远未完成、不定型的状态。审美主客体的发展变化,根源于人类生存实践的发展变化。人类生存实践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就是在这一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双双生成、建构起来的。2审美现象历史性的意义(1)它使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审美现象。审美现象既不是纯客观的存在,也不是纯主观的决断,而是历史性的,是由人类生存的历史性、人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所决定的。(2)理解审美现象的历史性,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美学的发展演变。3由于审美现象和人们对审美现象的反思都是有历史性的,因此,人们探索美学问题,就不能拘泥于审美现象和美学思想本身的狭隘领域,而应当把眼界扩大、放远,从人类生存的历史性、人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的广大领域着眼,从历史的继承和发展关系着眼,来审美和理解审美现象和人们对审美现象的反思。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