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培训--洁净区人员行为规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9365747 上传时间:2018-11-06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77.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mp培训--洁净区人员行为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gmp培训--洁净区人员行为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gmp培训--洁净区人员行为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gmp培训--洁净区人员行为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gmp培训--洁净区人员行为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mp培训--洁净区人员行为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mp培训--洁净区人员行为规范(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质量部2016.06,GMP培训洁净区人员行为规范,第二部分:洁净区主要污染来源,第四部分:课堂思考,第五部分:小结,第一部分:制药企业洁净区级别划分标准及要求,第三部分:洁净区人员行为规范要求,制药企业洁净区定义,洁净区级别划分标准及要求,第一部分:制药企业洁净区级别划分标准及要求,定义:洁净区需要对环境中尘粒及微生物数量进行控制的房间(区域)。 在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13的定义为: 它的建造和使用应减少空间内诱入、产生及滞留粒子。空间内其他有关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等按要求进行控制。洁净区可以开放式或封闭式。 需要对环境中尘粒与微生物数量 进行控制的房间,其建筑结构、装备

2、及其使用应当能够减少该区域内污染 物的引入、产生和滞留。,制药企业洁净区定义,制药企业洁净区划分GMP(10版)将其分为4个级别区(A级、B级、C级和D级); 洁净区对尘粒及微生物有标准要求。,洁净区级别划分标准及要求,(一)净化区悬浮粒子检测级别界限,洁净区级别划分标准及要求,(二)洁净区沉降菌及浮游菌监测动态标准,洁净区级别划分标准及要求,洁净区级别划分标准及要求,(三)洁净区表面及人员微生物监测限度,尘粒和微生物的进入和产生,第二部分:洁净区主要污染来源,主要污染源,三,洁净区、人、工艺之间的关系,工作人员:约占5080%或更高 生产设施及物料:约占15 30% 环境设施:约占5% 20

3、 %,第二部分:洁净区主要污染来源,1、不合规的更衣及外装 2、不规范的操作行为 3、生产线的“动态”生产 4、环境屏障净化系统失控失效 5、触摸接触污染 6、空气流动污染,一 尘粒和微生物的进入和产生,1、人是最大的污染源 人体、内衣、工服外饰、卫生、习惯和行为均会产生大污染; 其中皮肤、头发、口、鼻(眼等)、工服工鞋和化妆品等均是主要污染源;,二、洁净区(室)主要污染源,研究资料介绍: 咳嗽/次:散发约70万个尘粒 喷嚏/次:散发约140万个尘粒 交谈/分钟:1.5 万2.0 万尘粒 头及皮肤上有几万个到几百万个微生物 指夹污垢中有几千万个到几十亿个微生物 每只手可携带40万个细菌;刚洗过

4、的手, 每平方厘米也可检验出3200个细菌 。,二、洁净区(室)主要污染源,洁净室内人员穿无菌服时,静止时发菌量一般为10300个/分钟,躯体一般活动时的发菌量为1501000个/分钟,快步行走时发菌量为9002500个/分钟; 洁净区人员培训不规范或考核确认不达标,内衣和卫生不符合要求,操作人员不熟练或素质低进入洁净区后,其习惯和行为不规范,会产生新的大量污染源(连续不断产生和散发大量微粒和微生物进入空间),导致洁净区/室洁净度大大降低,直接污染药品; 高素质、技术熟练的操作人员是控制污染和洁净生产最重要的保证条件之一; 洁净室内所有人员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去理解、接受和执行GMP各项规定及SO

5、P,确保所生产的药品符合中国药典各项规定,保障人民健康安全。,二、洁净区(室)主要污染源,人体粒子释放数量与活动的关系(资料介绍):,活动内容 每分钟产生的大于等于0.5微米粒子数量 坐姿、站立不动 10 0000 (10万) 坐姿,头臂有动作 50 0000 坐姿,臂、腿、头有活动 100 0000 (100万) 起立 250 0000(250万) 慢走 500 0000(500万) 正常行走 750 0000(750万) 以每秒2.5米速度行走 1000 0000(1000万) 工作时 1500 0000 - 3000 0000(1500-3000万),二、洁净区(室)主要污染源,2、硬件

6、设施不达标会形成大污染源 HVAC/灭菌(过滤)系统不达标,对药品生产直接构成污染; 生产设备设施不符合GMP要求,生产线产生新污染源对药品生产直接构成污染或增加污染机率; 生产设备设施陈旧运行不稳定(操作空间拥挤等),操作人员应于奔波维护调整,会形成新的污染源污染药品或增加污染机率;因为只有当系统运转出故需要纠正时,人才会出现在关键区域进行干预,正常情况操作人员不应靠近工艺点或人为增加活动引发污染源; 保证硬件设施完好是减少室内污染源的重要条件,是维系操作人员良好行为的基础。,二、洁净区(室)主要污染源,洁净室一有人员进入,其洁净室就将改变。人的外层皮肤不断地向周围环境释放粒子。之所以发生这

7、一情况,是由于外皮细胞连续不断地被其下的新细胞所替换。服装与首饰等的磨擦,会增加外皮释放的粒子数量。由于人员在工作时,会有更多的活动,所以释放的粒子数量也相应增加。 由于不可能将人完全密封在微过滤器之中,也不可能给人塑造一个完整的空气动力学的形状,所以人总是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这还要看人的工作是在DC级亦或是BA级洁净室进行的。对于非常关键的工艺步骤,曾尝试用自动化装置或机器人取代人员。尽管自动化装置或机器人可以减少向环境释放的粒子,但并不能彻底清除粒子。虽然良好的建筑物和良好的送风系统,会使各种生产工艺有更适宜的环境,从而降低了污染。然而最重要的是,污染控制和洁净室技术是以高度自觉、高度熟

8、练的人员作为基础的,而这些人员是穿着洁净服按照规定的工序工作的。 洁净室与一般工作环境是不同的,也不可能对室内工作人员的所有活动进行监视。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在洁净室工作的人员与在其他环境中工作的人相比,有更大的责任去理解、接受和执行与洁净室工作步骤有关的各项规定。,三 洁净区、人、工艺之间的关系,洁净室的一个主要要求就是,要使人员尽量远离他所从事的工艺。将工艺隔离,并单独送风,以便将关键工艺部分的污染物吹开,就可以满足这种要求。 因此,只有当系统的运转因故需要纠正时,才在关键区域需要有人,比如当安瓿或小瓶从灌装线上掉落下来,或需要调整一些参数时。 这样,设计良好的工具和用具,是使人员干预降至最

9、低的先决条件。组装工作和其他生产工作是工艺中的关键步骤,如能按照守则要求去做,就可降低污染危险。换言之,高速良好的工艺仅需最低限度的干预。,三 洁净区、人、工艺之间的关系,服务与维修人员的活动也会降低洁净室的洁净度。克服这个问题有两种办法,将所有需要维修的物件全部放置到洁净室外的服务区;如果设备无法移出洁净室的话,就在洁净室内进行维修,但要将维修工作保持在最低程度。对进入洁净室的服务人员,特别是那些从洁净区之外进循序渐进洁净室的人员,都应按正确的步骤进行培训,以将污染可能降至最低。 气流方式以及工艺步骤产生又扩散开来的各种污染物,会影响工艺生产的结果。对进出洁净室的物流、人流做出良好的安排,就

10、可以保证既定的步骤得以正确的实施。 为保证人员、生产工艺与洁净室之间的有效互动,既需要训练有素的人员,需要洁净室的物流记录,还需要宽敞的存储区,宽大的摆放位置,及有序的洁净设备存放区和宽敞的气闸和更衣室。,三 洁净区、人、工艺之间的关系,人员行为规范要求,第三部分:洁净区人员行为规范要求,三,法规要求,人员健康要求,人员卫生习惯要求,着装要求及无菌更衣要求,六,车间违规图片示例,第五十一条 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的疾病的,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主席令第45号),一、法规

11、要求,第二十九条 所有人员都应当接受卫生要求的培训,企业应当建立人员卫生操作规程,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对药品生产造成污染的风险。 第三十条 人员卫生操作规程应当包括与健康、卫生习惯及人员着装相关的内容。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的人员应当正确理解相关的人员卫生操作规程。企业应当采取措施确保人员卫生操作规程的执行。 第三十一条 企业应当对人员健康进行管理,并建立健康档案。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健康检查,以后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一、法规要求,GMP(2010年版),第三章 机构与人员 第四节 人员卫生,第三十二条 企业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体表有伤口、患有传染病或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疾病的

12、人员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 第三十三条 参观人员和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特殊情况确需进入的,应当事先对个人卫生、更衣等事项进行指导。 第三十四条 任何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均应当按照规定更衣。工作服的选材、式样及穿戴方式应当与所从事的工作和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相适应。 第三十五条 进入洁净生产区的人员不得化妆和佩带饰物。 第三十六条 生产区、仓储区应当禁止吸烟和饮食,禁止存放食品、饮料、香烟和个人用药品等非生产用物品。 第三十七条 操作人员应当避免裸手直接接触药品、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设备表面。,一、法规要求,GMP(2010年版),附录1:无菌药品 第二十二条 从事无菌药

13、品生产的员工应当随时报告任何可能导致污染的异常情况,包括污染的类型和程度。当员工由于健康状况可能导致微生物污染风险增大时,应当由指定的人员采取适当的措施。 附录3:生物制品 第八条 患有传染病、皮肤病以及皮肤有伤口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有潜在不利影响的人员,均不得进入生产区进行操作或质量检验。 未经批准的人员不得进入生产操作区。 第九条 从事卡介苗或结核菌素生产的人员应当定期进行肺部X光透视或其它相关项目健康状况检查。,一 法规要求,药品生产是一项神圣而伟大的职业,合格的药品代表制药人的光荣。 药品质量是制药人的生命。 制药人的使命:保障药品安全、有效、均一、稳定。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

14、。 洁净区人员健康出现问题的后果-影响药品生产质量安全和效能; 可能带来药品生产污染源污染药品概率增加; 洁净区内出现不良行为概率增加; 影响人员的工作情绪,不能始终如一一个标准操作监控; 引发误操作; 降低生产效能; 易造成职业伤害,发生事故等;,二 人员健康要求,洁净区员工应经过正规时限体检:身体健康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采取限制措施 发烧、感冒等 上呼吸道炎症(含鼻腔炎)等 哮喘、咳嗽等 传染病 表面创伤、感染等,二 人员健康要求,卫生习惯:人员卫生行为习惯(重点) 定期进行个人卫生处理(洗澡、换衣袜、理发剔须、剪指甲,不戴装饰、不涂指甲油和化妆等) 严格按SOP更衣穿鞋等; 严格按SOP

15、洗手消毒,手是将污染物从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罪魁祸首之一 ; 严格按SOP进行手套定期消毒处理; 手部行为严按SOP进行 (手是污染源);,三 人员卫生习惯要求,三 人员卫生习惯要求,为什么要洗手? ?,实验统计 :经检测未消毒的手 细菌总数约1441个/cm;大肠菌 群MPN数为15;按一只手80 cm 算,一只手上细菌总数为 115280个;大肠菌群MPN数1200。 健康人的手掌中央每平方 厘米有450000个嗜氧菌,0.01克 指甲中的细菌为120000个。,与制药接触最多,是最大的污染源; 微生物集中于皮肤褶皱处及指尖; 任何情况下都容易污染药品。 是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

16、培养基。,1. 手心搓手心; 2. 手心搓手背; 3. 手指交叉; 4. 手心搓拇指; 5. 手心搓手腕。 6、烘干再入二更。,三 人员卫生习惯要求,坚持正确洗手,三 人员卫生习惯要求,在下列情况下应该洗手: 开始工作前; 离开并返回操作岗位后; 擤鼻子、触摸脸部或头发等部位后; 操作休息后; 触及了污染物或原料后; 设备检修后;每次设备修理后务必消毒后再行生产。 地上拾起物料后; 如厕后。,摘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13-2009),三 人员卫生习惯要求,2018/11/6,第一步: 用清水润湿双手及 手腕以上10厘米,正确洗手步骤:,三 人员卫生习惯要求,第二步: 均匀涂上洗手液,第三步: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 相互摩擦,2018/11/6,第四步: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摩擦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