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五讲机械运动课件20180427336-物理备课大师【全】

上传人:绿** 文档编号:59358282 上传时间:2018-11-0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五讲机械运动课件20180427336-物理备课大师【全】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8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五讲机械运动课件20180427336-物理备课大师【全】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8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五讲机械运动课件20180427336-物理备课大师【全】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8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五讲机械运动课件20180427336-物理备课大师【全】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8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五讲机械运动课件20180427336-物理备课大师【全】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五讲机械运动课件20180427336-物理备课大师【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五讲机械运动课件20180427336-物理备课大师【全】(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讲 机械运动,考点梳理,知识精讲,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的单位,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误差,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测量平均速度,际单位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符号是 _.常用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等.,单位换算:,在国,1 km= _m,1 dm= _m,1 cm= _m,1 mm= _m,1 m=10-6 m, 1 nm=10-9 m.,常考举例:,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80 m,普通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1.60 m,教室每层楼高约为3 m,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 m,一张纸的厚度

2、约为0.1 mm,西安大雁塔的高度大约为64.5 m.,米,m,103,10-1,10-2,10-3,长度的测量,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_、三角尺、卷尺.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刻度尺的_是指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刻度尺的_是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用刻度尺 测量长度,刻度尺,量程,分度值,要估读到 _的下一位.,(1)三看:看_、看 _、看 _. (2)会放: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如图),用刻度尺 测量长度,(3)会读:视线要正对 _,要注意区分大格及小格的数目.测量值,(4)会记:

3、结果包括 _和 _.,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刻度线,分度值,数值,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_,符号是 _.常用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单位换算:1 h= _min _s , 1 min= _s.,常用的时间测量工具:在现代生活中,我们通常使用钟、表来测量时间;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 _来测量时间.,停表的使用和读数,时间的测量,常考举例,秒,s,60,3 600,60,停表,停表的使用和读数,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小盘:转一圈是 15 min)和秒(大盘:转一圈为30 s),并将它们相加,对于此表来说,大盘的分度值为0.1 s,为了确定是前30 s还是后30

4、 s,需要参考小表盘两刻度之间的半刻线.,常考举例: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为46 s,普通中学生跑完1 000 m用时34 min,正常人的脉搏跳动大约70 次/min,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所用时间大约为0.5 s.,误差是指在测量长度、时间以及其他物理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 _之间的差别.误差不是错误.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定义:,_、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减小误差的方法:,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 _避免的.,错误:,误差,真实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能够,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 _变化叫做

5、机械运动.,参照物:当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被选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通常以 _为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 _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 _的.,位置随时间的,地面,运动,静止,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参照物也可以根据需要来选取,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论一般也不一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 _的物体运动得快,另一种是在物体运动相同路程的情况下,比较它们所花的时间,所花时间

6、 _的物体运动得快.,速度: _之比,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公式及单位:v= _.其中s表示 _,t表示 _. v表示 _.,变形公式:s=vt, .,长,短,路程与时间,路程,时间,速度,单位:在国际制单位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 _,符号是 _,在交通运输中速度的单位也常用 _,符号是km/h或(kmh-1). 1 m/s= _km/h.,常考举例: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 m/s,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_m/s,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 m/s.,米每秒,m/s或ms-1,千米每小时,3.6,340,匀速直线运动,定义:物体沿直线运动且速度

7、 _的运动即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图示,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常常是变化的,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 _不相等.,平均速度:如果只做粗略研究,可以用 来描述运动的快慢,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平均速度表示的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不变,路程,图示:s-t图像为一条斜线,如图甲所示,v-t图像为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如图乙所示.,甲,乙,测量平均速度,原理是 _.,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一,重难点突破,参照物的选取及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例 1 长沙市万家丽路

8、快速高架桥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南北向的通行,一辆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则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_的,以高架桥为参照物,该汽车是_的,以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的路灯是_的(以上三空均选填“运动”或“静止”);若以桥上的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_运动(选填“南”或“北”),北,静止,运动,运动,例 2 如图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的示意图,成功对接后,若认为“神舟十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 ),D,A. 地球 B. 月球 C. 太阳 D. “天宫一号”,例2题图,(1)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选择所需的参照物 物体是静止的,则选取参照物

9、相对于物体位置没有变化; 物体是运动的,则选取的参照物只要是速度大小、运动方向其中之一与研究的物体不同就符合条件; 不能选择研究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二,公式 的计算及应用,类型一,速度公式及变形式的应用,例3 “五一”假日,爸爸驾车带小辉全家外出旅游,如果汽车以72 km/h合_m/s的速度匀速行驶 2 h,则汽车行驶了_km,若距离旅游目的地还有216 km的路程,则按照这个速度还需要的时间为_h.,20,144,3,(1)公式中的v、s和t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同一个运动物体在同一个运动中的速度、路程及运动时间. (2)在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注意单位的匹配与统一,如果单位不统一要进行换算,根据题

10、目意思及要求作答.,类型二,s-t、v-t图像的理解和应用,例4 沿同一条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A、B,运动时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可知:05 s内,物体A和B的平均速度分别为_m/s、_m/s.,例4题图,1,2,例5 请根据如图所示的v-t图像,回答下列问题,例5题图,(1)由图可知甲物体做_运动;乙物体做_运动; (2)在t6 s时,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各为_m和_m; (3)若以甲物体为参照物,乙物体是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运动,匀速,匀速,36,24,匀速直线运动s-t、v-t图像的理解,实验,实验突破,基础小实验,命题点 刻度尺的使

11、用及读数 1. 如图所示的长度测量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 _cm.(2016枣庄T21改编),B,2.45(2.402.50均可),_cm;物体的长度为_cm.(2016天津T14改编),命题点 刻度尺的读数 2. 如图所示的长度测量中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2.70,命题点 停表的读数 3. 如图是停表的示意图,它的分度值是_s. 其测量结果为_s.,0.1,339.8,命题点1 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 4. 如图是一个苹果由静止自由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 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_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在此过

12、程中苹果的重力势能不断_,动能不断_(两空均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变速,减小,增大,命题点2 速度的计算 5. 如图所示,相机每隔 0.1 s 曝光一次,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 57 cm,则苹果在AB段的平均速度是_m/s.,1.9,实验,教材重点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命题点: 1. 实验原理( ) 2. 实验测量器材(刻度尺、停表) 3. 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和读数 4. 金属片的作用(确定终点在同一位置),5. 斜面的放置及作用(放置:斜面倾角应较小,以便于测量时间;作用:获得动力) 6. 小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 7. 物体运动距离的确

13、定(在测量小车运动的距离时,要“头对头”测量,记录时间也要如此) 8. 平均速度的计算 9. 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 10. 实验方案的评估及误差分析,例 小明在实验室做“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显示的时间(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例题图,(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_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_(选填“缩短”或“增长”)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选填“大”或“小”). (4)斜面底部用金属片挡道,其设置的目的是便于测量_.,增长,大,时间,(5)按照实验过程,请补全下表数据记录并进行相应处理(提醒: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 由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_(选填“越来越快”或“越来越慢”).,越来越快,20.0,50.0,1,50.0,3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