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七年级生物上册2.2中学生物学实验的常用工具教案北京课改版

上传人:绿** 文档编号:59358077 上传时间:2018-1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秋七年级生物上册2.2中学生物学实验的常用工具教案北京课改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年秋七年级生物上册2.2中学生物学实验的常用工具教案北京课改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年秋七年级生物上册2.2中学生物学实验的常用工具教案北京课改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年秋七年级生物上册2.2中学生物学实验的常用工具教案北京课改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年秋七年级生物上册2.2中学生物学实验的常用工具教案北京课改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秋七年级生物上册2.2中学生物学实验的常用工具教案北京课改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秋七年级生物上册2.2中学生物学实验的常用工具教案北京课改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2. 中学生物学实验的常用工具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识别中学生物学常用的解剖器。2、使学生能够规范的使用生物学常用的解剖器。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解剖器的正确持法四、教学难点:解剖器的使用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PPT上展出图片,叶子怎么变成其他图形提问:同学们,最近老师遇到一个小难题,看看我手中的这片叶子,我想把它变成一个三角形,然后再向里面掏个洞,可是这么不规整的叶片,我该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呢?(二)讲授新课探究一:同学们会规范地使用解剖器吗?1、 观看课本27页中的图片,分析这几种仪器分别叫什么名字?2、 这几种仪器的用途是什么?3、如何使用仪器?讲解

2、:过渡语:刚才同学们提出的方法都很棒,要想使这些方法取得成功,我们必须要借助一些工具,刚才你们也提到了,譬如剪子、刀,这些工具在我们生物实验课上也是经常出现的,我们叫它解剖工具。1、 同学们自学27页课本中解剖器的规范使用方法,认真看图、记录,自己亲自拿着解剖器对着图试一试,教师对部分同学纠正,两个同学一套用具,注意解剖的用途。提问:各种解剖器的用途?2、同学们上来操作演示给大家看,找下面的同学挑出使用的错误。3、让学生们练习切成各种图形。探究二:如何规范地使用显微镜?1、阅读教材30页,说出显微镜都有哪些结构?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有哪些?讲解: 1、提取安放:提取时,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

3、安放位置:镜臂靠近身体略偏左,镜座距实验台边缘5厘米。2、 转动转换器: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3、 调节光线:选最大光圈对准通过孔,左眼注视目镜,双手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明亮视野为止,并用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4、 安放玻片:将玻片标本插入压片夹后部的空隙处,用双手将玻片轻缓前推,使标本正对通光孔。5、 调焦观察:双眼注视物镜,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下降,直至物镜接近玻片。左眼看目镜,旋转细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直至看到物像,再通过细准焦螺旋微调,使物像清晰。6、 移动玻片: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把住载玻片两端轻轻移动,使要观察的物体移到视野中央。7、 观察玻片:取下玻片,换上青霉

4、永久玻片,用手前后左右移动玻片,找到视野中特点明显的结构,仔细观察青霉。8、 复原放回:取下玻片,放回原处,用纱布擦拭载物台、镜筒、反光镜等。转动转换器,使物镜朝向前方;转动反光镜,使其竖立中央;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到最低点,将显微镜放回原处。(三)知识运用1、视野右上角的图象移到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方向是( )A、右上角 B、右下角C、左上角 D、左下角2、下列探究器具中哪个属于计量器具( )A、量筒 B、试管 C、解剖刀 D、酒精灯3、解剖剪的用途是 。(四)归纳小结学完本节课后,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生物学实验的常用工具?(五)随堂检测1、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高倍镜

5、观察时,可随意调节粗调节器B、在解剖鲫鱼时,沿侧线将鱼腹腔剪开C、膝跳反射实验是探究反射弧结构的方法之一D、测量体温前可以喝杯开水,然后马上测量2、下列不属于科学观察所用仪器和工具的一组是( )A、手表和打火机 B、显微镜和放大镜C、汽车和录音机 D、摄像机和尺3、下列仪器属于放大仪器的是( )A、显微镜 B、盖玻片C、烧杯 D、量筒六、板书设计 解剖剪 解剖刀 常用的解剖器 解剖针 镊子生物学实验常用工具 使用显微镜 七、作业布置1、假如要观察的物像在显微镜视野的左上方,那么向( )移动载玻片,才能使物像到达视野正中。A、左上方 B、右上方C、左下方 D、右下方2、观察写有字母“E”字的装片

6、时,视野中的物像是( )。A、 B、C、 D、3、如果所用的显微镜放大倍数是10,目镜放大倍数是8,那么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实际上被放大了( )倍。A、8 B、10 C、80 D、18八、教学反思本节课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在课堂上将有限的时间放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合理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在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了画图、模仿、比较、逆向思维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重难点突破得当,时间利用率高,是保证整节课教学效率的关键。总之,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以保证学习质量为前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谈高中物理解题步骤我知道我这种做法有

7、些不知天高地厚但还是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讨论到底有没有一种统一的思路以下只是我的初稿,力求最简要的说出高中物理解题的通用步骤(并非妄自尊大,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能够找到高中物理的统一接替规律),所以显得非常概括,以后有机会和时间的话会慢慢的完善,一个题型一个题型的应用之。而且也会慢慢的修改,相信日后是能够成为对各位高中生朋友确实有用的方法的。个人能力有限,故缺点毛病难免,望各位专家老师同学们给予批评建议,本人将不胜感激。尝试高中物理通用解题步骤(思路/方法)1确定题型考查的主干内容需要实战中积累各个题型的形状特点(即需要一些经验)2确定研究对象(单个物体或系统)3进行分析(最难步骤,也是物理味

8、道最浓的步骤)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做功分析),初末状态分析三种其中的一种或多种对于运动学问题多采用前两种结合,对于“守恒”问题通常只采用第三种4根据公式,列出方程(组)所谓“根据公式列出方程”其实就是仿照公式的形式写方程,有的问题方程很长可采用填表格的办法5如未知数数量等于方程数量,解方程(组)即可6如未知数数量大于方程数量回到2看是否还有其他研究对象,有则重复2-4如没有研究对象,则利用其他知识寻找“辅助方程”(最经典的辅助方程就是滑动摩擦力公式,辅助方程通常是简单的物理量间关系)直到满足5的条件为止高中物理程序化模块式串糖葫芦解题方法0002受力分析总论今天谈一下受力分析的总论,为什么

9、说要谈受力分析的“总论”呢?因为受力分析本身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事情。如果我说,今天谈谈受力分析,那这个题目就太大了。所以谈谈总论。1)受力分析应分如下三个步骤(或者如下三个层次),力的有无力的方向力的大小2)以上三个步骤对应每一种性质的力都有自己独到的判断根据和方式。也就是说,以后我继续具体谈受力分析的话就应该是如下这样的结构。力的有无1重力有无的判断2弹力有无的判断3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4动摩擦力有无的判断5力的方向1重力方向的判断2弹力方向的判断3力的大小1重力大小的计算2弹力大小的计算3至于3)虽然上述各点都需要按照不同性质的力分别叙述。但是从整体上看,我们首先应该找出所有的和你的研究对

10、象有联系的物体。这样可以保证不漏掉任何可能存在的力怎么叫联系?1和它(你的研究对象)接触的所有物体2地球(重力),万有引力,电场,磁场3这个我暂时说不特别清楚,希望大家帮我完善这块,穷尽所有可能与研究对象有联系的物体4)当找出了所有可能的力以后,我们就可以往下排除了,这里我们大概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来排除虽然有联系但是没有的力(比如虽然接触但很可能没有摩擦力)没有重力的几种情况1这几乎就是一句废话啦:)绝大多数情况是要考虑重力的,不过在有些题目中确实会说明“某物体质量忽略不计”的。这种情况电磁学问题中较为常见(如“带电油滴”之类),力学问题中也不是绝对没有(我见过一些“小环”没有重力,还有杨立伟、

11、费俊龙、聂海胜等同学也不受重力,嘿嘿。我们只要擦亮眼睛看题目,100%的同学应该不会在重力有无的判断上栽跟头。没有弹力的几种情况1从这里开始要画图了,可是我真的没有时间奉上图形,所以只能这学期结束后再继续了,嘿嘿,好像说评书的卖关子,不过真的是没有办法,希望大家能够在我这几个月忙时帮助我完善我的这个系列。2此处未完待续但是无论如何,在我们的受力分析中绝对不能够出现向心力,因为没有任何一个物体会受到向心力。向心力不是物体真实受到的力。下一次再来的话讲没有弹力的几种情况物理规范解题的要求一、要明确研究对象,如:以*为研究对象。有的题目涉及的物体比较多,这时明确研究对象是很重要的,必须针对不同的问题灵活选取研究对象。 二、作必要的示意图或函数图象要规范三、要说明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不同的物理过程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就不同,对不同的过程必须一一说明。四、列方程式要规范。首先,列方程所依据的物理规律、定理、公式一定要加以文字说明,如:由*定理得。其次,列方程的字母要规范,题设中没有说明的字母在应用时必须加以说明,如:设物体A的速度为v等。最后,所列方程必须是用题设中字母表示的原始式子,而不是变形式或带入数据之后的式子,如:不要直接用R=mv/qB,而应先写出qvB=mv2/R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