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说课稿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319059 上传时间:2018-11-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说课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会的老师就像这个大家庭里的家长,他(她)们慈爱而又严厉,老师们教会我们做人,教会我们学习,教会我们工作。老师对我们的关心与疼爱我们始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高一语文说课稿“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一语文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参考。1、教材内容我所说的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散文第九课窗。2、教材地位和作用窗是介于语文必修1散文与语文必修3议论文中间。窗是学生了解掌握散文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探究与作者

2、的对话,初步学会用心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淡无奇、波澜不惊的生活中品出滋味。进一步学习散文议论散文,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深刻思想和哲理,走进作者心灵,学习于平凡事物中挖掘深刻的人生意义,从其中感悟人生哲理,学会对细节的关注和把握。体验作品给予我们人生哲理启迪,为语文必修3议论文的论作铺垫。3、新的课程教学指导对“阅读与鉴赏”要求是: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整体感知、揣摩语言,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1、知识目标发掘本文的深刻的哲理思想,了解议论散文的有关知识,体会议论散文的个性化语言,学习于平凡事

3、物中挖掘新意的思想方法。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欣赏散文作品,能够运用对比和想象的艺术手法,体会个性化语言所蕴含深邃哲理。重点:1、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深刻思想和哲理,让学生逐步掌握在日常生活事物中感悟其中的人生哲理。2、欣赏课文精彩语言,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难点:1、理解“窗”的含义。2、让学生初步掌握在日常生活的景象和事件中去感悟其中的人生哲理。本课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提问法,讨论法,分析研究法,比较法,实践法,答疑法等。由于学生大多是农村中学的学生,文化课基础多数偏差,而且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他

4、们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在学法指导上,以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认可、赞赏、宽容、鼓励去激活他们的学习欲望。使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愉悦的状态中茁壮成长。本文拟定一个半课时完成,然后用半个课时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习门。指导预习、整体感知设置导语、引入课文小组抢答比赛、检查预习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后作业。指导目标:根据单元导语、表达交流活动、点击链接、课后思考练习题,与学生共同找出本课文的学习重点、难点,与学生共同制定预习方案。预习建议:思考以下二个问题,然后把学习效果与小组同学交流,取长补短,在合作互助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问题1:在语文1第三单元你学到了阅读散

5、文的哪些方法?能熟练运用哪些?小窍门是什么?问题2:霞与窗两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写作的视觉如何 ?作者写作思路是什么?表达方式如何呢?以预习建议的形式,尊重学生,来达到充分预习的目的,并告知学生检验预习效果的方式是分组抢答比赛,使学生理解充分预习的作用,又形成为赢得比赛而充分预习的动因,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这一步骤利用早读、自习等时间完成。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我决定从钱钟书取名入手,引发学生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故设置导语如下:你晓得“钟书”如何得来吗?钱钟书1910年出生 11月21日,出生那天,曾有人送来一部常州先哲丛书,伯父为他取名 “仰先

6、”,取“仰慕先哲”之义,字“哲良”。到了周岁抓周,抓了一本书,父亲为他正式取名“钟书”。在进入无锡东林小学后,其父亲为钱钟书改字“默存”,有要他少说话的意思。我们今天学习的窗就是钱钟书写的作品之一。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比赛,教师是考官兼记分员,在黑板一侧记录成绩;学生既是选手,同时也是评委、仲裁,全员参与全程的比赛,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分二轮进行抢答,每轮抢答结束,可以小结一下,祝贺优胜组,鼓励后进组,全体共同连击掌三下,以鼓舞士气。第一轮抢答:问题:1、什么是议论散文?2、散文作品中的触发和感悟指什么?3、找出本文的触发点与人生感悟句子?4、我们学过散文作品总是通

7、过寓情于事、融情于景、移情于物的方法达到情景交融,在这篇议论散文你能找到吗?为什么?5、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本文分几个部分,怎样划分?6、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7、你在预习这课的时候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怎样解决的?目的:通过这一环节,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巩固与整合。第二轮抢答:问题:1、窗这篇文章如何引入课文的?2、窗子与画的框子有何类似?3、门与窗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句子?4、“窗引诱了一角天进来,驯服了它,给人利用,好比我们笼络野马,变为家畜一样。”这句话巧用那种修辞?效果如何呢?目的: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多元化,是学生思维训练的一个结合点。如果说第

8、一环节的预习抢答是热身阶段的话,那么,第二轮抢答结束后我将以充满激情的语言鼓动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攻占知识堡垒阶段,使学生以成功的自豪感和不断取得胜利的自信心投入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中。如何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有效完成课本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情出发,首先把握两个原则: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逐一攻破;重视自主阅读、质疑,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总的方法是:提出问题,引学生的思维上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紧扣教材,由浅入深地设置一连串有内在逻辑性的问题,一环紧扣一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经过独立思考,共同讨论的合作探究和多元互动,突

9、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这里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具体步骤是:第一步:设置问题,突出重点阅读:齐读第2自然段、指名朗读第2段重要句子。其他人思考、发表看法。问题:1、本文中那话可以体现窗子是外界沟通的途径?2、“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你是如何理解?3、借用缪塞在少女做的是什么梦有何用意?4、“形式上的丈夫”与“理想的爱人”你是如何理解?5、“好象学问的捷径,在乎书背后的引得,若从前面正文看起,反见得愈远了。”你如何理解?6、应用比较阅读法分析本文与莫利的门 跟波德莱尔的窗的区别第问题由学生稍作思考立即回答;第6个问题按小组讨论后,推举代表回

10、答,回答过程中,实现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的多元互动、教学相长,提倡、鼓励学生有不同见解、有创新,答案不要求完全一致,进而完成本课教学重点。对于教学重点中,学生未能注意的方面,我则适时适当的点拨、评价、引导、控制,使教学活动健康高效的运行。目的: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让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明确“窗”作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巩固联想式的创造性阅读方法。第二步:设置问题,突破难点阅读:齐读第3自然段、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重要句子,其他人思考、发表看法。问题:1、“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是因为什么?2、为什么说窗相对于门来说是一种奢侈品?3、“人对自然的胜利,窗子也是一个”含义是什么?4、门的功

11、利性与窗的审美性在哪里体现出来?5、作者在课文第四自然段中引用刘熙、凯罗的话说明什么意思?6、运用比较法、说明“窗子是房屋的眼睛”与“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的相同点?7、文章末尾作者关窗是不是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镇天镇夜不关的?8、你认为这篇散文的主题是什么?在学生共同讨论、分析、总结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我们自己居住房屋窗与门给你们带来什么好处?然后进一步思考:如果我们周围的人中,房屋没有“窗”的日子你该怎么办?此题视教学时间长短讨论后,作为课后调查、研究的课题,开展一次诸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的语文课外活动。同时,要求学生搜集、查找一些熟语、名言、警句。搞一次熟语接

12、龙。目的:达到学生自我感悟、熏陶。首先由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然后教师给予补充、完善、提高,强化学习重点、难点、完成知识的整合。主板书(见附页)在分析讨论过程中逐渐完成,以课件形式出现,小结时打出完整板书,加深理解和记忆。同时把分析、讨论中的重点、闪光点、疑点等写在黑板上,发扬自己书写比较规范的优点,增强教学效果。训练题目:讨论“关窗与闭眼也有连带关系,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镇天镇夜不关的。”包含作者怎样的看法与情感?必选作业: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文中必须包含“沙滩、水果、警察、北极熊”四个词语,看谁的文章更有创意。自选作业:学生自己讨论决定采用第二步中第1同第4小题为课外活动方案。由各学习小组长负责筹备落实,由班干部制定具体活动方案,经同学表决,老师批准后,班干部组织活动的开展。备选作业:扩展阅读。课后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欣赏,端木蕻良的黎明的眼睛(见附页)和窗的不同。 时间如白驹过隙,弹指间,我已在学生会工作了一年。这其中有酸有甜有苦也有辣,然而这就是生活,过于平淡倒显得无味,酸甜苦辣俱全方能体现出人生的多彩,方能值得回味,方能使人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