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完素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59279331 上传时间:2018-11-05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0.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完素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刘完素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刘完素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刘完素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刘完素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刘完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完素(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刘 完 素,导 学 刘完素深入研究内经,重视中医基础理论探讨,结合临床实践,标新立异,勇创新说 阐发火热论,提出六气皆能化火观点,补充燥证病机 首倡内风,发明辛凉与甘寒解表及表里双解大法,表里分治火热病 创制防风通圣散、地黄饮子、芍药汤等名方 开创了金元时期中医学发展的新局面。,中医各家学说,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刘 完 素,概 说,1 生 平 2 治 学 3 著 作,中医各家学说,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刘 完 素,1、生 平,刘完素(约11101200年),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又称河间处士,宋金时代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故后人称刘河间。 25岁开始研究内经,认为医学的“法之与术,悉

2、出之玄机。”注重对五运六气和亢害承制理论的研究,在深入研究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对火热病证详加阐发,成为主火论者。 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金承安间,章宗曾三次徵召不就,赐号“高尚先生”。,中医各家学说,中 医 各 家 学 说,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刘 完 素,河南中医学院中国历代名医浮雕金元四大家,保定市中医院刘守庙,2、治 学 主 张,刘完素重视中医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 深入研究内经,强调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其谓“夫医道者,以济世为良,以愈病为善。盖济世者,凭乎术;愈疾者,仗乎法。故法之与术,悉出内经之玄机。”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序,中医各家学说,中 医 各 家 学 说,中 医 各 家 学

3、 说 刘 完 素,受理学、道教及宋学学风的影响,独辟蹊径 着重探讨中医病机理论,根据当时 北方外感热病猖獗 气候(运气)变化特点 在内经热论伤寒论基础上,提出 六气皆能化火 五志化火 阳气怫郁 阐发燥证病机 总结火热病与杂病的治疗经验,收集并创制许多新方,成为主火论的开山 应用内经亢害承制理论阐发病理本质与标象的内在联系。,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刘 完 素,受其标新立异,勇创新说的影响,后世张元素、张从正、李杲、王好古、罗天益、陈言、朱震亨、王履等金元著名医家纷纷提出新的学术主张与见解 改变了从唐代至北宋期间重方药收集、轻理论研究,而导致中医徘徊不前的局面,使中医学跃上了新台阶,促进了中医基

4、础理论与临床医学的迅猛发展,开创了金元时期新学肇兴,百家争鸣的新局面, 为明清中医学的发展、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 医 各 家 学 说,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刘 完 素,对后世的影响,河间学派师承,丹溪学派,攻邪学派,3、著 作,素问玄机原病式 黄帝素问宣明论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三消论载于儒门事亲 刘完素医学全书 河间六书,中 医 各 家 学 说,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刘 完 素,河间六书,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伤寒直格(葛雍著) 伤寒医鉴(马宗素) 伤寒心要(馏洪),中 医 各 家 学 说,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刘 完 素,中 医

5、 各 家 学 说,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刘 完 素,中 医 各 家 学 说,二、学术特色与临证经验,(一)火热论 (二)治疗火热病方 (三)防治中风经验 【医案举例】,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刘 完 素,(一) 火热 论 社会背景,局方盛行,用药多偏温燥,造成热病 北方气候干燥,饮食醇酿,久而蕴热 墨守伤寒论陈规,治辄投以辛温 战乱频繁,社会动汤,热病丛生 中医临床医学发展的客观需要,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刘 完 素,(一) 火热 论 社会背景,局方盛行,用药多偏温燥 宋代,和剂局方盛行,“官府守之以为法,医门传之以为业,病者恃之以立命,世人习之以为俗。” 由于局方用药多偏温燥,故对于温热

6、病人或阳盛阴虚患者,不但于事无补,反因滥用而成弊,造成热病丛生。,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刘 完 素,(一) 火热 论 社会背景,北方气候干燥,饮食醇酿,久而蕴热 刘完素生活于北方,北方气候干燥,其人“秉赋多强,兼以饮食醇酿,久而蕴热,人情淳朴,习于勤苦,大抵充实刚劲。” 外感风寒亦往往容易化热生燥,转化为风热 不耐局方药物助热劫阴之苦,何况感受温热乎?,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刘 完 素,(一) 火热 论 社会背景,墨守伤寒论陈规,治辄投以辛温 宋金时期的医学界,因循守旧之风仍劲 一些人墨守张仲景伤寒论陈规,不问伤寒与温病,外感病不分寒热。 治辄投以辛温,每每贻误病人,中 医 各 家 学 说

7、 刘 完 素,刘氏发现:六气为病,火热最多 病证多少: 纠正时弊医界滥用辛热,终无所悟 “但依近世方论,用辛热之药,病之微者,虽或误中,能令郁结开通,气液宣行,流湿润燥,热散气和而愈,其或势甚,而郁结不能开通者,旧病转加,热证渐起,以至于死,终无所悟”。,中 医 各 家 学 说,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刘 完 素,A、风火同化:木同风化,木能生火,风能助火 故风能同化为火。(仅表现火热之象) B、风火兼化:风火同属阳,其性相同,故多兼化, 风、火二者症状兼有 头目眩晕风木旺 金衰不能制木风木旺木复生火 风火兼化阳主乎动风火相搏为之旋转 治则:治以辛凉 C、热极生风:风能生火助火,热极生风,可致

8、抽搐 “热为本,风为标,热则风动”,开后世“热极生风”之先河。, 风与火热,“故火本不燔,遇风冽乃焰”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病机论第七 “风木生热,以热为本,风为标,言风者,即风热病也”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论风热湿燥寒 头目眩晕的病机是:“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 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 风与火热,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刘 完 素,风能化热 热极生风 发展了中医病机理论, 为提出辛凉或甘寒解表大法治疗风热表证提供理论基础或依据。, 风与火热,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刘 完 素,风能化热理论的 重要意义,A、湿与火同化 积湿成

9、热:湿邪久郁,不得宣化化为火热(自燃现象) B、湿与火热兼化:火属阳,湿属阴,其性各异,也可相兼 “诸水肿,湿热相兼也” “湿热相搏,则怫郁痞膈,小便不利而水肿也” 水肿、腹胀、痞膈治以辛苦寒,通利二便 辛开苦降,寒则泻火 C、热郁生湿(火生土) 火热怫郁阳气不达水湿不利水肿 治以辛苦寒, 湿与火热,“湿本土气,火热能生土湿,故夏热则万物湿润,秋凉则湿复燥干也。 湿病本不自生,因于火热怫郁,水液不能宣行,即停滞而生水湿也。 凡病湿者,多自热生,而热气尚多,以为兼证,当云湿热,亦犹风热义同;虽病水寒,不得宣行,亦能为湿,虽有此异,亦以鲜矣”。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论风热湿燥寒, 湿与火热,燥与火热,

10、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刘 完 素,补充燥气为病原病式燥类 “金主于秋而属阴,其气凉,凉极天气清明,而万物反燥,故燥若火,是金极而反兼火化也,故病血液衰也,燥金之化极甚,则烦热气郁痿弱” 指出燥邪性质“金燥属秋阴,性异寒温,反同于风火热” 燥与火同化燥极生火热(燥盛则干) 燥与火兼化津枯肠燥多兼便秘内热 火热化燥火热伤津则化燥 大肠受热化成燥涩大便干涩 养阴退阳凉药调之,禁乌附之热药,中 医 各 家 学 说,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刘 完 素,燥与火热,燥病病因与临床表现,热盛伤津 吐泻亡液 风邪偏胜, 寒凉收敛,气血不通,闭塞腠理 皮肤无汗干燥或燥裂 肢体麻木不仁 大便干涩等,“诸涩枯涸,干

11、劲皴揭,皆属于燥” 宜开通道路,养阴退阳,凉药调之慎毋服乌附之药”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病机论 补充并发展了内经“燥者润之”,“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燥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治疗方法 对后世喻昌、李梴、石寿棠 等治疗燥证影响较大。,影响巨大,寒与火热的同化 寒邪闭郁玄府阳气不得宣散气液难以畅达化热 热极生寒:真热假寒(火极似水) “己亢过极反似胜己之化 寒与火热的兼化 “冷热相并”(寒热错杂),中 医 各 家 学 说,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刘 完 素,寒与火热,风能化热为辛凉或甘寒解表 治疗大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热极生风开创了论治中风由外风转向内风的先河 论述燥证

12、病机,补充了 内经病机十九条的不足 喻昌:清燥救肺汤 叶桂:补养胃阴,中 医 各 家 学 说,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刘 完 素,六气化火说的核心思想,观点:“情之所伤,皆属火热” “凡五志所伤,皆热也” 机理 五志过度扰动阳气化为火热 精神烦劳 “阳气者,烦劳则张” 举例 情志过度火扰神明情志失常谵妄歌唱 骂詈癲狂、躁动烦热 将息失宜心火暴盛肾水虚衰阴虚阳实 卒倒无所知(中风),2、五志过极皆为热甚,中 医 各 家 学 说,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刘 完 素,2五志化火,若喜怒无常,思虑太过, 悲恐至极,势必精神烦劳 既可损伤肝、心、脾、肺、肾本脏,影响脏腑功能 又能躁扰阳气致气血郁滞,化生

13、火热 五志化火生热关键又在于心, 火热亢盛反过来又可以影响神明,出现神志异常。,怒 喜 悲 思 恐,2五志化火,心火热甚,扰动心神,波及肺、肝、肾, 惊惑、悲笑、谵妄歌唱、骂詈、癫狂、中风等证。 谓“五脏之志者,怒喜悲思恐也。悲,一作忧。若志过度则劳,劳则伤本脏。 凡五志所伤皆热也情之所伤,则皆属火热。” 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张从正赞扬说“今代刘河间治五志,独得言外之意,谓五志所发,皆从心造,故凡见喜、怒、悲、惊、思之证,皆以平心火为主” 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 朱震亨提出“五志之动,各有火起”。 刘宗厚进一步总结说:“大怒则火起于肝,醉饱则火起于胃,房劳则火起于肾,悲哀动中则火起

14、于肺;心为君主,自焚,则死矣。” 张景岳则持不同意见,认为五志之伤主要伤气败阳,“但伤气者十之九,动火者十之一” 景岳全书火证,火热为病的广泛性,由于六气皆能化火,五志过极也可以化热, 因而刘完素将病机十九条中属于火(瞀冒、口噤、瘛疭、鼓栗、胕肿、疼酸、惊骇、冲逆、躁、狂等)的10种病症扩大为34种 属于热(满、呕吐、吐酸、泄泻、下迫、转戾、水液混浊等)的7种病症扩大为23种, 热与火病证共计57种; 再加上可以从火热推论的 风、湿、寒、燥25种病症; 充分说明了火热为病的广泛性。,8 2,3阳 气 怫 郁,观点 寒藏肌肤阳气不散内为怫结伤寒反为病热(由寒化热) 伤寒病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皆为热病,只有表之分,而无寒热之别。 依据 内经“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则为病热”。 治法: 表证汗 里证下 半表半里证和解 在上通,中 医 各 家 学 说,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刘 完 素,二、火热病治疗方法,内经:热则寒之,温则清之,治热以寒 张机:热在太阳:麻黄汤或桂枝汤发表解散 热在少阳:小柴胡汤和解 热在阳明:经证用白虎汤清热,腑证用承气汤攻下,湿热用茵陈蒿汤 备急千金要方用解毒地黄汤清热凉血 外台秘要用黄连解毒汤清解热毒 局方用凉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