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钩虫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59278055 上传时间:2018-11-05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寄生虫-钩虫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寄生虫-钩虫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寄生虫-钩虫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寄生虫-钩虫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寄生虫-钩虫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寄生虫-钩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寄生虫-钩虫(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钩 虫 hookworm,钩虫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 寄生于人体的钩虫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Ancylostoma duodendle) 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 锡兰钩口线虫 (Ancylostoma ceylanicum) 犬钩口线虫 (Ancylostoma caninus) 巴西钩口线虫 (Ancylostoma braziliense),钩虫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黄胖病”、“懒黄病” 乏力、贫血、浮肿 民谣:一年黄,二年胖,三年钱花光,不如死去葬。,一、形态,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1. 成虫,细长,体长1cm左右, 半透明,肉红色, 顶端有发达的角质口

2、囊,口囊,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钩齿,板齿,成虫腺体丰富,成虫头端具有头腺1对,咽腺3个: 1.头腺:分泌抗凝素、乙酰胆碱脂酶等 2.咽管腺:乙酰胆碱脂酶、蛋白酶 3.排泄腺:蛋白酶,雄虫尾部正面观,十二指肠钩虫交合伞,美州钩虫交合伞,十二指肠钩虫交合伞,美州钩虫交合伞,雄虫尾部侧面观,两种钩虫成虫的鉴别,生殖系统 雄虫:单管型 雌虫:双管型,杆状蚴:自卵内刚孵出的幼虫 第一期杆状蚴(23 m)和第二期杆状蚴(40 m),2. 幼虫(钩蚴),丝状蚴(感染期蚴),50-70m 口腔封闭 口矛(咽管矛) 穿刺作用 虫种鉴定 鞘膜:保护虫体,大小:(57-76)(36-40)m 形状:椭圆形,两端

3、钝圆 颜色:无色透明 卵壳:极薄(镜下很细的黑线) 内容物:2-4个卵细胞,卵细胞 与卵壳之间有明显间隙,3. 虫卵,四细胞期卵,多细胞期卵,两种钩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 生活史的过程包括: 1. 在土壤的发育 2. 在人体的发育 只需要一个宿主:人,二、生活史,成虫,虫卵,一期杆状蚴,二期杆状蚴,丝状蚴,移行,经肤,(小肠上段),粪便,24 h,23 d,25 d,感染期,皮下,血管,肺,气管、 咽,5-7周,土壤,蜕皮1,蜕皮2,蜕皮3、4,生活史,口 胃 肠 口腔(食管)粘膜血管 心 肺 咽部 食道 胃 小肠,经口(十二指肠钩虫多见),钩虫幼虫感染人体的方式,主要通过皮肤感染人体 经口感染(

4、十二指肠钩虫) 母体内钩蚴可通过胎盘传给婴儿(十二指肠钩虫) 存在经转续宿主(猪、狮、虎、犬、 灵猫及猴等)感染的可能,钩蚴的迁延移行(persisting migrans),人体经皮肤感染十二指肠钩虫后,部分幼虫在进入小肠之前,钩蚴先长时间(可达250多天)滞留于组织内,发育暂停或迟缓。当受某些刺激后,才陆续进入肠腔,发育为成虫。,钩虫成虫,寄生部位 小肠上段 营养来源 血液、淋巴液、肠粘膜、脱落的上皮细胞 寄生数量 几条至数千条不等,甚至可达上万条 重度流行区,一般200-300条 交配产卵 产卵量:与虫种、虫龄、虫数、宿主状况有关 十二指肠钩虫 13万/天/条 美洲钩虫 0.51万/天/

5、条 寿命 3年左右,生活史小结,1. 土源性线虫,只需要一个宿主:人 2. 感染期:感染期蚴(丝状蚴),主要经皮肤感染 3. 可经口感染;母体内钩蚴可通过胎盘传给婴儿(多见于十二指肠钩虫) 4. 幼虫进入人体后要经过移行(经肺等处)才能发育为成虫 5. 成虫的寄生部位:小肠上段 6. 成虫寿命3年左右 7. 十二指肠钩虫有迁延移行现象,致病机理 钩虫幼虫和成虫均可对人体造成损害 丝 状 蚴侵入皮肤钩蚴性皮炎 发育中幼虫移行至肺肺部炎症 成 虫寄生小肠消化道症状 异嗜症 慢性失血贫血 (最严重),三、致病,两种钩虫的致病作用相似,不同点 十二指肠钩虫危害较大 十二指肠钩蚴引起皮炎者较多 十二指肠

6、钩虫成虫导致的贫血较严重 十二指肠钩虫是引起婴儿钩虫病的主要虫种,(一)幼虫致病,1. 钩蚴性皮炎 丝状蚴入侵皮肤所致 表现 针刺、烧灼感,奇痒 充血斑点(丘疹),红肿、水疱 “粪毒”、“痒疙瘩” 脓疱 结痂 脱皮自愈(2-3W) 好发部位 足趾、手指间;手背、足背,2.呼吸系统病变,钩蚴移行至肺,穿破毛细血管,引起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 症状: 阵发性咳嗽 血痰 哮喘,(二)成虫致病,1. 消化道症状和异嗜症 虫体咬附肠粘膜所致 临床表现 上腹不适、持续性隐痛 恶心、呕吐、腹泻 食欲亢进,但体重下降 异嗜症:喜食生米、生豆、茶叶、碎纸、木屑、泥土、煤渣等,2.贫血,钩虫的主要危害 失血 吸血

7、边吸边排 伤口渗血 更换吸血部位 失血量 美洲钩虫:0.02ml-0.1ml/天/条 十二指肠钩虫:0.2ml-1ml/天/条 例:0.5ml/天/条*100条*100天=5000ml,贫血的临床表现,低色素性小细胞贫血 皮肤蜡黄、粘膜苍白 眩晕、乏力,心慌气促 面部或全身浮肿 肌肉松弛、反应迟钝 贫血性心脏病 营养不良、发育障碍 停经,流产、早产、死胎,3.婴儿钩虫病,感染途径 钩蚴污染尿布 沙袋代替尿布而受感染 接触污染土壤 经胎盘 经母乳 感染虫种 多为十二指肠钩虫 好发年龄 出生后5 12个月,临床表现,症状:急性便血性腹泻,柏油样黑便,腹胀、呕吐、贫血严重,生长发育迟缓 粪检:潜血试

8、验(强阳性) 发病特点: 贫血严重:RBC200万,Hb50g/L 发育极差:严重营养不良 合并症多:30% 40%(支气管肺炎,肠出血) 病死率高:7%(15岁) 原因:十二指肠钩虫 肠粘膜柔嫩,四、诊断 粪检 查虫卵 1.直接涂片法 2.改良加藤氏法 3.饱和盐水浮聚法(首选) 查钩蚴,饱和盐水漂浮法: 虫卵比重为1.06,饱和盐水比重为1.20,查钩蚴钩蚴培养法,25-30 5-7天,五、流行,呈世界性分布,主要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国内: 主要流行于淮河及黄河以南地区(四川、广西等) 虫种:南方以美洲钩虫为主 北方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 多为混合感染区 感染率: 南方北方 农村城市,江浙

9、一带蚕桑区 城郊菜农区 种植玉米、红薯 矿井、煤窑,多发场所,1.传染源:钩虫病患者及带虫者,2.传播途径: 施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粪 种植作物(光手赤脚劳动) 接触疫土,流行环节,3.易感人群:作物种植者,婴幼儿等,1.普查普治,控制传染源: 驱虫; 贫血严重者,在驱虫治疗前先纠正贫血。可给硫酸亚铁口服,一次0.30.6克,一日3次,饭后服用。,甲苯咪唑:100 mg/次,2/日,连服3日 阿苯达唑:200 mg/次,2/日,连服3日,六、防治,噻嘧啶 又称“抗虫灵”、“驱虫灵”。 口服,成人常用量为一次1.21.5克,一日1次,临睡前温开水一次送服,连服23日。但对冠心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肝炎、肾脏病,活动性肺结核咯血等患者应慎用。妊娠早期应用本药可致流产。,左旋咪唑:口服,成人一次100毫克,每晚顿服,连服3日。对十二指扬钩虫疗效较好,但一般不单独用于钩虫病的治疗。 联合治疗:适用于混合感染和严重感染患者,或单一药物疗效不显著的顽固病例。 1.噻嘧啶与甲苯咪唑,前者300毫克,后者200毫克,一次顿服,连续2日。 2.噻嘧啶与左旋咪唑,前者250毫克,后者50毫克, 1次顿服。,2. 加强粪管和粪便无害化处理,3. 注意个人防护 不赤脚下地,手足皮肤可涂抹1.5%左旋咪唑硼酸酒精或15%噻苯咪唑软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