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924834 上传时间:2017-09-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必修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必修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必修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必修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实践的含义及三个基本特点。,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能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全面把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提高自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深化发展认识、用正确的认识指导自身实践活动的能力3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服务于实践。二、学习重难点:1实践的基本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三、自主学习:(一)【知识体系构建】(二)【基础知识整理】1、理解实践的含义和特点:(1)实践的含义: 。 凡是实践,都是以 为主体、以客观

2、事物为对象的 活动实践是一种 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 的存在变为 的存在(2)实践的基本特点18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首先是由实践的 的客观性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 、 和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规律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 、有 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 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 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

3、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 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注意: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有两个:直接经验,间接经验,但认识的来源只能是实践)(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 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 ,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标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 的存在变为 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 和实践所产生的 加以对照,从而检查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 和 。认识从

4、中来,最终还要回到 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 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3、【原理归纳】: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方法论:一方面坚持实践的观点,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求我们注重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四、课堂合作探究:(总体要求:把握设问方向,梳理探究思路,科学运用原理,规范作答

5、)探究一:19材料一:“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材料二:李时珍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入药麻醉作用。问:这两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探究二: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工业生产,需要科学来查明自然物体的物理特性,弄清自然力的作用方式。”想一想,是什么力量推动了科学的发展?探究三: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一看实践,二看多数人的意见。这句话对,为什么?探究四:一位从国外学成归国的博士,毅然来到天山脚下的尼勒克草原。他从银行

6、贷款买了奶牛,运用学到的试管冻精、胚胎移植等新技术进行试验,第二年,奶牛就产下了良种牛犊。他把这一养殖良种奶牛的技术传给了当地牧民,实现了共同富裕。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五、检测与反馈:(一)单选题:1. 对实践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20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具有客观物质性,故实践是客观的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实践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A B C D2. 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农民种地 科学家进行科学试验 工人做工 教师讲课 学生学习 经济体制改变 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

7、A B C D3“行是知之始”这句话告诉我们( )A认识来源于实践 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4.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A实践的历史性 B实践的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性 D实践的主观性5据报道:我国每年因棉铃虫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60 亿元人民币。为此,抗虫棉的研究被列入高科技计划。科技工作者经过艰苦攻关,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研制成功,不喷农药降服棉铃虫成为现实。今年该抗虫棉要推广 1000 万亩,将为广大棉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说明 ( )人的愿望决定了认识的产

8、生 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表现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 A B C D6实践能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是因为:( )实践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只有实践能把理论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比较 实践是人有目的的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A B C D(二)简答题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我党一直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

9、不仅是对我国 经济高速发展中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的正视,更是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这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2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真理的含义;理解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反复性和无限性的道理来分析说明具体事例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来感悟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而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二、学习重难

10、点:1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三、自主学习:(一)【知识体系构建】22(二)【基础知识整理】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1 )真理是标志_ 的科学范畴,是人们对 _的_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_。真理只有_个,真理面前_ 。(2)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 和 ,如果超出了这个 和 ,真理就会变成 。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_来说的,都是主观与_、理论与_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_往往是相伴而行的。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_的。认识受到各种_的限制

11、,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_到_,再从_到_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_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_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_。作为认识主体的_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_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_的。追求真理是一个_的过程。(3)认识发展的总趋势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_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_或_。233

1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_和_真理,在实践中_和_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4、【原理归纳】(1)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原理内容: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正确对待真理与谬误,并且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2)坚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无限性、上升性。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四、课堂合作探究:(总体要求:把握

13、设问方向,梳理探究思路,科学运用原理,规范作答)探究一:“真理是有用的”与“有用的就是真理”这两句话的意义是一样的吗?探究二:课本 P(47)1、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2、是什么原因使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五、检测与反馈:(一)判断题:1. 真理只有一个,因此,真理一旦形成,就会亘古不变。 ( ) 2人们认识世界是为了追求真理。( )3.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无条件的 ( )(二)单选题:241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 )A.客观性 B.主观性 C.无限性 D.反复性2.对“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理解正确的是( )A.在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