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考阅读之真题解答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923554 上传时间:2017-09-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说中考阅读之真题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说中考阅读之真题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说中考阅读之真题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说中考阅读之真题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说中考阅读之真题解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中考阅读之真题解答(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说中考阅读之真题解答一、阅读谁与我同行一文,回答问题。【答题点拨】第 1 题,考查的是对小说的情节梳理及概括能力。答题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抓住小说的情节结构,提取主要的信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答案示例:为了帮助“我”克服不敢走夜路的胆怯心理,使“我”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父亲一边用语言鼓励“我” ,一边在夜间举着火把与“我”同行的故事;第 2 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理解文中的词语的含义,关键是要结合对文章主题的领悟,联系上下文的语境,注意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和作品的实际结合起来。答案示例:父亲与“我”一起走夜路,通过夜间同行帮助“我”成长。第 3 题,分析小说的主人公形象。做这

2、一题首先要找到文中对“父亲”的描写方法有哪些,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分析后,人物形象的基本轮廓会在我们眼前浮现出来。其次,找出文中对人物使用的修饰性的词语。最后,抓住作者的情感思路,提炼出“父亲”在文中的表现,作者的倾向是褒还是贬,然后用清晰准确、恰当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答案示例:“父亲”是一个用恰当的话语教导和默默的行动帮助,科学理智地教育关爱孩子的人;第 4 题,考查的是对小说的表现手法的掌握。做此题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题,然后仔细阅读四个选择项,根据自己的理解,对错误的一项做出判断。答案:A;第 5 题,考查对文中句子意思的理解。做这种类型的题目,要结合对画线句子意思的理解

3、,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即可。答案: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万籁俱寂,抑或虫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第 6 题,考查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针对小说的情节谈自己的感受。这样的题目要求考生在答题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做到结合小说的主题,语言通顺。答案示例:原来是父亲用他默默的行动和深沉的父爱在帮助我成长。我不会辜负父亲的期望,一定会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成为真正的男子汉。二、读宛如英雄一文,回答文后问题。【答题点拨】第 1 题,本题考查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要做到:读懂全文的情感倾向,理解文章的主题,抓住对人物进行的描写方法和关键语句概括。答案:寡言少语,平凡朴实有较高的

4、音乐欣赏水平。(意同即可)第 2 题,本题考查对文中大意的理解。回答此题要求“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考生首先要在文中找到与“老师从命运第一乐章”相关的段落,再从这些段落中提取信息。答案:饱含着屈辱、忍耐和孤独,又酝酿着愤怒和抗争。第 3 题,本题是考查文中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回答句子的含义时,要从这句话提到“最卑微的人”作为答题的切入点,他们听到贝多芬的音乐,也能“宛如英雄”,可以想到贝多芬音乐的魅力无限。回答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来说,最后一段文字的作用在文中起到点题、揭示中心、照应开头、深化主题等作用。答案:含义:贝多芬的音乐能让人汲取到精神的力量,使人获取悲壮美与幸福感,使平凡的人能够超出

5、平常的自己,得到提升;作用:点明题意,揭示主旨。第 4 题,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精彩句子的赏析。这类题目在近年的中考题中经常出现,并且比重越来越大。品味语句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联系文中的中心,以及句子在上下文中的特点来进行赏析。本题赏析的是对人物的描写。答案示例:A 句以“骤然”写动作之快,以“抓握成拳”写力量之大,以“一塔白发披到额前”写激动的外表,写出了音乐老师在聆听音乐时的激动情绪。或:通过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音乐老师在聆听音乐时的激动情绪。(意同即可);B 句通过肖像描写,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音乐老师沉浸在音乐中的情形,突出了他对学生精神的感染。或:以景写人,以午后

6、的阳光映衬着老人的白发,突出他不同寻常的形象;以“向导”的比喻揭示他对学生的巨大影响。(意同即可)第 5 题,本题是一道延伸题。理解选择项中的选文表达的含义,要求考生在列举的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错误的选项,抓住“此时无声胜有声”来做出判断。答案:D。第 6 题,本题考查的是对本文主题的理解与感悟,属于语言的实际运用。答题时要在描述中形象地写出对音乐的感受即可。答案示例:当我听到满文军唱“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的时候,我被深深打动了,字字充满真情,让我感受伟大的母爱。三、阅读赌一文,回答文后问题。【答题点拨】第 1 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通读文章,抓住关键的句段,读懂全文的情感倾向,理

7、解文章的主题,抓住对人物进行的描写方法和关键语句概括。答案:暴君:张狂(盛气凌人)、傲慢、自大(自负)、浮躁(急躁、意气用事);哲人:沉稳(沉着)、谦卑、耐劳(坚韧或坚毅)、心态平和。第 2 题,梳理小说的情节线索。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答案示例:不堪重负 自负傲慢 恼羞成怒(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非四字短语亦可。要按顺序答题)。第 3 题,考查的是对小说标题含义的理解。结合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准确回答。答案示例:表层意思是上帝让暴君与哲人打赌,谁能穿越沙漠谁为王者。深层含义是人生就像一场赌注。狂妄自大者必然输掉人生,输掉性命。第 4 题,考查的是根据小说的主题,谈自己的观点。可从学习哲人的明智之举

8、这一角度谈启示,如:谦卑、坚毅者才能达到心仪的彼岸;也可从暴君的直横做法这角度谈教训,如:目空一切的狂妄者的结果一般不妙。不管选哪一个角度都要联系实际。四、请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答题点拨】第 1 题,考查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来说,回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回答。答案:结构上总领全文;内容上点明题意(表明父亲的眼神对“我”影响之大)。第 2 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和人物的心理活动。首先要联系上下文判断词语的意思,在结合人物当时经历田间劳动后的心情来回答即可。答案:写出了“我”痛下决心、发愤求学的心理。第 3 题,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主题的理解。通读全文,找出

9、与小说主题相关的句子概括,也可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答案:有耕耘就有收获,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意思对即可)第 4 题,理解大意,考查考生根据文章提取信息的能力。答案示例:害怕自己没有理想,放弃追求;怕对学习、工作等还不够尽力;怕愧对父亲。第 5 题,本题考查考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此题答案开放,可以写因承受不了田间劳作所带来的肉体上的痛苦,无法承受回校求学而高考无望的精神折磨,愧对亲人的愧疚心理,想要赌气争气又不能的无奈,要求上进、奋发努力的决心等等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心理。【实战演习】【参考答案】(一)1.动作描写(1 分)例(2 分):如果我能让弟弟坐在这样一部车上该多好啊!2.(2 分)“希望

10、有这样一个哥哥”表明了希望自己是一个受益者。(2 分)“希望能当这样的哥哥”是希望自己能做一个给予者。(意思差不多即可)3.(2 分)保罗从给予中感受到了快乐,“给予”不仅是送给他人的也是送给自己的最美好的礼物。可小男孩对弟弟的爱感动了保罗,使他感受到人性之美在于给予,对保罗来说,这是最美好的礼物。(能紧扣主题,合乎情理即可)4.(3 分)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意思对即可)(二) 1宇宙运行的规律;人的成长也有 “节” ;植物的生长也有“节” 。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筛选。完成此题时,要先标语序,然后再进行筛选概括。通过分析,3、4 句是围绕“是宇宙运行的规律”展开的;第 5 句

11、是围绕“人的成长也有节 ”展开的。6、 7 句是围绕“植物的生长也有节 ”展开的。 2示例:是打结的意思。指记住值得纪念的日子。 是截取的意思。指选择生活中最有意义的日子。 解析:此题既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又考查仿写。完成时,应先分析示例的句式。3 “剁”是一个动词,将“年”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间流逝之快,无法挽回。解析:此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和把握。说明文的语言分为“生动形象”和“准确平实”两种。而这个“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完成时,可从修辞手法角度进行思考。4端午节是我国农历的 5 月 5 日,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纪念这个节日是让人们发扬光大屈原的不屈不挠的爱国精

12、神,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节日,有着我们民族特有的文化色彩。 (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深层理解和把握。完成此题,必须正确理解“接也” “节也” “截也”这三个词语。(三)1给我绣床帘; 给我绣十八美女;给我送吃的;给我缝制坎肩和棉被。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完成时,要注意主语是母亲“秀花” ,可用“秀花”的句式回答,2十字绣(十八美女图)母亲在阳光下绣十字绣。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短语含义的把握。比较简单。3妈妈,我以前说过让你伤心的话,又不能经常去看你,对不起,我知道你挂念我、疼我,我一定抽时间去看你,你一定要保重身体。 (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根据语境

13、揣摩作者的心理活动。通过“穿过多半个城市,只为给我送饭” “于尘埃中等我”沉重的布袋书包“留她在黄昏的暗影里” ,可以读出作者已经感受到母亲那沉重的爱。所以,答案应围绕对自己以前不能领悟到母爱的后悔,以及现在对母爱的感激。4对母亲的感激、疼爱、体贴、思念之情。 (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从“如果我有能力,就给她建造一个世界,好比秦王的阿房官,唐王的大明官,我要把她妥妥地雪藏起来”可以读出对母亲的“感激”和“疼爱” 。从“有时候我又想,她的整个世界,无非是我开放的平安幸福花”可以读出对母亲的“感激” 。从“如此深情如此夜,我真想热热地唤一声,娘”可以读出对母亲的“体贴” “思

14、念” 。从“我的娘亲,已经老去,正在更老”可以读出对母亲的“感激” “体贴” “疼爱”之情。(四)1树林、天光、落叶、泥土、蕨类植物、枯藤、鸟呜。解析:此题孝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仔细阅读文章,即可找到答案。比较简单。2A 运用比喻的修辞,具体刻画出了树林里的树的形状及情态。B 运用拟人的修辞,将蕨类植物的小心翼翼、羞怯的情态描写得生动形象。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语言的赏析。根据要求,作答时,需从“描写角度”和“修辞手法”两个方面进行赏析。3.以马路落叶的憔悴病态、令人怜悯与伤感反衬出树林中落叶的纯粹干净、老成淡定。 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把握。为突出某种事物 或某人,而描写另一种事物

15、和另一种人,其目的是形成对比,从而反衬出某种事物或某人。此文是表现树林的,所以在第段中描写马路落叶是为了突出树林中的落叶。4 被树林的乖顺和安静所诱惑,树林中的落叶、泥土、蕨类植物让作者赞叹、折服,树林中的枯树与枯藤让作者惊心动魄,忧伤叹息,树林边缘的鸟鸣、树林中的寂静幽暗让作者担心、惊惧、胆怯,继而离开树林。 (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完成时,要仔细阅读文章。比如,从第段“因此树林是简单的,朴素的那种空旷和恬静给人带来内心的安宁”可知作者被树林的简单、朴素、安宁、恬静吸引了。从第段“这种褐色非常纯粹,非常干净,非常老成,仿佛它历尽沧桑,早已看透命运。这些落叶带给我们一种超凡脱俗的淡定”可知作者被森林的纯粹、老成、淡定所折服。从第段第一句可知枯树让作者感到惊心动魄。从第段“寂静的树林里像风一样吹过几缕忧伤和叹息”可以感知到作者的忧伤和叹息。从最后一段可以感知作者的担心、胆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