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图形与几何的解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233792 上传时间:2018-11-05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下图形与几何的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新课标下图形与几何的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新课标下图形与几何的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新课标下图形与几何的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新课标下图形与几何的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图形与几何的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下图形与几何的解析(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图形与几何,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1,“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这样的修改是必要的,空间与图形在本质上都是表述着一种存在,而所谓的几何是基于这种存在抽象出概念,比如“点、线、面”;得到概念之间的关系,比如“两点决定一条直线”;建立基于概念的命题,比如“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等等。这样就把存在上升到理性,进而可以更加一般地描述存在,解释存在所表现出来的那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是数学本质之所在,也是数学教育本质之所在。,更突出体现了几何学的本质:以图形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以空间形式作为分析和探讨的核心。“图形与几何”中的“图形”是研究的对象,“几何”是研究的方法。(数学

2、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1,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核心概念,空间观念 几何直观 推理能力,看到“图形与几何”这几个字,您想到了哪些关键词?,1,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1,空间观念,1,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1,几何直观案例:打电话 如果你是老师,有件紧急的事情要通知

3、给同学,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给你3分钟的时间,能使多少人收到通知?大胆的猜测一下。,1,下面是学生借助图形研究的例子。这些学生都能够利用线段、点以图形的形式,来描述打电话来通知这件事情,设计方案。,1,上图通过线段、点,以及图形,把通知过程很简捷地表现出来,把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得非常清楚,这就属于典型的几何直观,就是图形直观。 我们平时学习过程中所画的线段图,示意图等也是几何直观。,1,推理能力,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

4、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种推理功能不同,相辅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1,归纳能力,我很有幸能够在两个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度里学习和工作,我在中国学到了演绎能力,我在美国学到了归纳能力。 -见我的生平 培养归纳能力 传统数学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知识在本质上是一种结果,可以是经验的结果,也可以是思考的结果。” 结果的教育、知识的积累。 归纳推理可以表现为一种智慧。“智慧并不表现在经验的结果上,也

5、不表现在思考的结果上,而表现在经验的过程,表现在思考的过程。”归纳能力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 过程的教育、经验的积累。,1,一个创新型人才除了知识之外,还需要的是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他想问题会不会创新性的想,当然还有一个创新意识问题。这些东西必须通过本人参与的活动才能够学得会,老师教是教不会的。比如在解题过程中,甚至在玩的过程中,他有一个方案,或者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他有一个技巧,这些表现的是智慧,因此这些东西是表现在过程之中的,而过程之中的东西只能通过过程培养,通过语言的阐述是不可能培养出来的,怎么思考问题,怎么教也不行,他得自己去想一些问题,他才可能想明白。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没有基本的活动经

6、验是不行的,基本活动经验就是教我们的孩子如何思考问题,最终要培养这个学科的思维方法,更高的就是培养学科的直观。,1,图形的认识,测 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图形与几何,“图形的运动”强调了图形的运动是研究图形性质的一种有效方法。运动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图形与变换,图形的认识,测 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1,1如何在观察、操作中“认识图形” 抽象出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2如何以“图形的测量”为载体,渗透度量意识,体会测量的意义,认识度量单位及其实际意义,了解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并在具体问题中进行恰当的估测?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推理能力? 3如何通过“图形的运动”探索发现,体

7、会研究图形性质的不同方法,发展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研究图形性质的兴趣? 4如何通过学习“确定图形位置”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1,认识图形抽象出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图形的测量渗透度量意识,掌握测量方法 图形的运动体会研究方法,增加直观能力 图形的位置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推理能力,认识图形抽象出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1,对图形认识的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图形自身特征的认识。 二是对图形各元素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关系的认识。 在三个学段中,认识同一个或同一类图形的要求有明显的层次性:从“辨认”到“初步认识”,再从“认识”到“探索并证明

8、”。如,对于平行四边形,第一学段要求“能辨认”;第二学段要求“认识”;第三学段要求“理解概念,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等。,1,3.怎样通过图形的认识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第一学段要求 “ 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 、 “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 ;第二学段要求 “ 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 ” 、 “ 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 等,这些要求的共同特点是通过观察与操作认识图形,直观地、整体地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从对实物的观察与操作过程中来认识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既符合学

9、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也符合数学课程的目标要求。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发展能力,初步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发展积极的情感与态度。,第一: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与操作认识图形。,1,第二:基于图形的想象和图形之间的转换,发展空间观念,教材内容编排上增加了“视图和投影、展开与折叠”等内容。关于视图和投影,小学阶段是观察物体,课标上有两个要求:,1,第二个学段的要求能辨认从不同方向,方向是从前面、侧面或者上面来观察,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的形状图,这个形状图实际上就是一个平面图,就是从水平方向对物体所做的一个投影,也就是拍照。 拍照的结果,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视图,但是它的确实现了,把三维空间向二维空间的一个转化的过

10、程,这是过去小学没有的,现在有了,这两个阶段的目标要达到,就为第三学段的正式的视图和投影打下比较好的基础。,1,让学生操作的时候,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操作,首先得想象一下,可能会是什么样子,然后再通过操作,去验证自己的想法,而这个过程,学生参与这个想象,包括动手操作,包括把这个过程表现出来,是非常重要的。 让学生的这种想象也好,操作也好,实际上进一步理解,我们讲三维和两维之间的这样一种关系,就是你讲的对应关系,是经历了下面过程。,“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 ” ,体现了三维图形与二维图形之间相互转换的具体要求,目标是在图形转换中引导学生观察、抽象、想象,发展空间观念。教学中应注重展开与折

11、叠的操作过程,通过想象实现图形之间的转换,让学生记忆展开图的数量或类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认识图形过程中大量的操作性活动,有利于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教学中应当予以充分的重视。,1,图形的测量渗透度量意识,掌握测量方法,一、如何以“图形的测量”为载体,体会测量的意义,认识度量单位及其实际意义,渗透度量意识。,第一、 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标准在第一学段要求“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这种要求对面积、体积的单位也同样适用。 度量单位是度量的核心,度量单位的统一是使度量从个别的、特殊的测量活动成为一般化的、可以在

12、更大范围内应用和交流的前提。因此,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机会,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发现不同的方法,不同单位的选择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而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1, 2011 版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让学生去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坚持把让学生体会了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这个环节设计好,让学生经历完整“度量单位”的从形成到产生的过程。由此看来, 关于让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的重要性,不仅要在长度的测量中给予关注,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中,仍要让学生去感受

13、。,1,第二、使学生理解与把握度量单位的实际意义,对测量结果有很好的感悟 标准在第一学段要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不能靠机械地记忆换算公式和反复操练,而是要能够体会单位之间的实际关系,这就涉及到了对单位的理解。长度(类似的,面积、体积)单位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它的体会和认识应当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它的实际意义。 例如,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 1 米 , 1 厘米 的长度可以用什么熟悉的物体来估计,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 1 千克 ,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 1 立方米等。,1,对单位

14、的实际意义的理解,还体现在对测量结果、对量的大小或关系的感悟。关于对度量单位的认识,要结合实际例子体会度量单位的大小,比如,一个成人的身高为 175 ( ),应当选择 cm 而不是 mm 作为单位,这是对认识长度单位地深化理解。 再如“北京到南京的铁路长约 1000 ( )”,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要用实物感知度量单位的大小,如“ 一米约相当于( )根铅笔长”,强化学生对度量单位地感知;还应关注不同维度度量单位之间的联系,例如,理解 1 平方分米 =100 平方厘米,可以借助图形( 10 10 的方格,每个方格为 1 平方厘米),也可以借助等式 1 平方分米 =1 分米 1 分米 =

15、 10 厘米 10 厘米 =100 平方厘米,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总之,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恰当地选择度量单位、工具和方法进行测量测量是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际需要中产生的,学习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实际的应用。在明确实际测量的对象后,选择恰当的度量单位、测量工具及方法关系到测量能否方便、可操作地进行、影响着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比如,用直尺测量黑板的长度是不错的选择,用它测量一栋大楼的长度就不是上策了学生只有在亲身实践中才能积累选择度量单位、测量工具和具体方法的经验。,1,通过以上案例地分析,可以看出,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基础知识的灵魂,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

16、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模型等。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同时在度量图形的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操作性活动,有利于学生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掌握规则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公式,仍然是图形测量内容的重要方面,以往我们的教学将主要精力放在套用公式进行计算上,以至于将这部分内容简单地处理为计算问题。实际上,对于规则图形周长、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探索和应用,不仅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对于学生认识图形的特征和图形间的相互关系,发展空间观念也是大有好处的。 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探索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体验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性的过程中创新意识也得到发展。,1,苏格拉底助产术是一种教学方法。 它最突出的优点就在于,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考活动,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正确答案,因而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应该说,传统教学的最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