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苑艺趣》校本课程说课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9229789 上传时间:2018-11-05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6.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苑艺趣》校本课程说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茶苑艺趣》校本课程说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茶苑艺趣》校本课程说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茶苑艺趣》校本课程说课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茶苑艺趣》校本课程说课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苑艺趣》校本课程说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苑艺趣》校本课程说课(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课程 新模式”,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要在新课程的实践中对课堂教学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出一种新模式。,2.“校内外 新实践”,“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校内外实践”鼓励社会资源单位参与课程建设。,1.我校三年级学生特点: (1)活泼有主见; (2)课外阅读量大, 眼界开阔; (3)学科素养较高。 水墨表现和泥塑的制作 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4)开设了“茶艺”的校本课程和选修课程,学生有一定的茶文化基础。,2.明确的方向: 不能只写一份单一的教案,应当根据学生的情况更多地注重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立足点而进行有意识的教学设计。,3.教学方式和手段: 老舍茶馆实地参观体验;通过立体泥塑

2、、国画技法进行课堂生成、自主创作。,教学目标: 进一步感受中国茶文化以及增强对紫砂壶的初步认识与了解。将所学、所感茶文化的知识用已会的多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并以组为单位用简要的美术术语进行汇报、品评。从而树立起茶文化中的礼仪,弘扬北京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初步体味中国文人创作中以茶为友的意境。培养学生对中国茶主题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喜爱。,教学重点: 感受茶文化的内涵,结合校外实践进行立体泥塑、国画技法多种形式进行表现。,教学难点: 以立体泥塑造型、国画技法表现茶具造型。,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 通过“品茶”来让学生回忆去社会资源地的学习经历,引起学生的兴趣。 再通过学生介绍关于紫砂壶的知识进行

3、温故知新,引出课题。,2.新授新知: (1)利用泥和笔墨大胆尝试表 现一下紫砂壶。(这里教师 利用“少教”来给学生创设“多学” 的机会,大胆尝试、探究,找到针对 自己而言真正的难点。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 (2)再观察紫砂壶,对壶型作深入了解。,3.实践操作: 选用喜欢的方式表现一把紫砂壶。(多手段表达所见所闻所感。培养多方面的学习能力。留出了充分的时间,交还给学生。体现“多学”),4.分享交流: 给学生充分展示和表达的空间。从:器型、表现方法、制壶的精准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以此来进行知识的梳理,巩固所学。),5.拓展提高: 拓展紫砂壶知识,以及同学之间相互分享关于茶文化的诗句,为后

4、面系列课程做铺垫。,1.教师的收获: (1)再一次领悟到了课标中提到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能站在“学科素养”和“生本需求”角度推进校内外实践。摆脱以往教案的束缚;根据校外教育资源随机而动、随变调整。 (2)自己也对茶文化的内容了解的更多更深入了。,2.学生的收获: 本次校本课程贴近学生生活。走进身边的社会实践场所,感受传统茶文化。获取了更多教材中还未涉及的知识。,3.家长的收获: 家长全程参与教学之中,看到了学校的支持和老师的付出。家长赞叹现在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对这种实践课程的方式表示由衷的感激和支持。,4.引发的思考: (1)课堂教学要不断调整: 学生需求;结合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校内外课程实施当中总计12课时,其中准备课2课时,社会资源实地实践学习和走访8课时,资源调整汇总1课时,教学实施1课时,最终形成了6节校本系列课程。时间紧、内容多,需要筛选、精简。),4.引发的思考: (2)付出的精力: 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低于10%课时;付出的不止10%课时;(利用校外10%的课程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校外课程“反哺”给校内90%课程,校内外的百分比并不独立与脱节,而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