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9202966 上传时间:2018-11-05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5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什么是早期教育,早期教育的概念 所谓早期教育,它的本质特点是0-6岁人脑迅速生长发育期给孩子以丰富有趣的生活,恰当的信息刺激和训练,提高人的基本素质。 相关名词: 学前教育 幼儿教育 早期学习,学前教育: 入学前的教育 狭义:幼儿园的教育(3-6、7岁) 广义:从出生到入小学前(0-6、7岁),幼儿教育: 这里牵涉到人的年龄阶段的划分和教育对象的阶段划分问题。人一生按年龄可分为若干阶段,如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岁)、儿童期(6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等 狭义:3-6、7岁 广义:0-6、7岁,早期教育:指从人出生到小

2、学以前阶段的教育 早期教育是对0-6岁婴幼儿及其父母、婴幼儿与父母或养育者之间开展的、有助于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与健康成长的互动式活动 狭义:0-3岁 广义:0-6、7岁,对早期教育的解读 (1)从教育对象上看 不仅是对0-6、7岁婴幼儿的教育,更是对父母和养育者的教育 (2)从教育目的上看 不仅是智力的开发,更应该是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教育 (3)从教育内容上看 不应该只是强调学识字、学英语、学画画等 (4)从教育方式上看 早期教育的教育方式应该避免灌输式、说教式,而应该以对话式、互动式为主。,二、早期教育的意义,(一)从生理上看 0-3岁是脑细胞

3、发育和大脑网络形成 的快速期。,从对脑细胞的研究证明,儿童早期是孩子大脑发育最快,而且最具开发可能性的时期。 出生后新生儿的脑重量为360克39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三分之一;六个月新生儿脑重为660克700克,近成人的一半;1岁脑重量为900克;三岁脑重量为1011克,是成人的四分之三;七岁脑重量为1280克接近成人;十三岁脑重量为1350克;成人平均脑重量为1400克。,除了脑细胞发育迅速之外,儿童早期还是大脑网络迅速形成的时期。 人类大脑皮层是由无数的神经元和突触所构成的极端复杂的网络系统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越密切,信息的传递就越快。 而丰富的外界环境刺激和教育有助于神经元的联系。,通过

4、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0-3岁是婴幼儿大脑发育的高峰期,那么我们又知道,大脑发育的速度与智力发展的速度相一致,也就是说明了,0-3岁是婴幼儿智力发展的高峰期。我们根据这以特点对孩子进行科学系统的教育,真正是教育始于生命的开端。 由此可见,早期教育能够促进脑细胞发育以及大脑网络的快速形成。,(二)从心理上看,蒙台梭利指出主张幼儿发展的关键动力有两个:一是敏感力;二是“吸收性”心智 敏感力:个人或者其他有知觉的生命个体,在生命发展的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致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生理的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我们称之为“敏感力”。 敏感期:当敏感

5、力产生时,孩子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制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动力才会消失。蒙台梭利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教育的关键期或学习的关键期)。 (1)幼儿早期有很多重要的关键期和敏感期 关键期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只要错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这个概念是从奥地利著名的动物学家劳伦兹在研究小动物发育过程中发现的“印刻现象”引入的 “印刻现象”是指小动物在出生后一个短时期,具有很容易生成的一种本能的反应。如追随对象、偏爱对象 。,语言的敏感期:0-6岁(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

6、良好的表达能力可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两个月是视、听、味、嗅、触等感觉训练的敏感期 六个月是多种食物口味和学习咀嚼的敏感期 三到四个月是翻身能力发展的最佳期 七到八个月是爬行能力的最佳期 十一到十二个月是独立行走能力发展的敏感期 一周岁内是急切的以双手和舌头探索环境的敏感期 出生八个月到八岁是语言的敏感期 两到三岁是口语学习的关键期 出生到两岁是行走的敏感期,一岁半到四岁是微小精细动作发展的敏感期; 两岁左右占有欲的敏感期; 两到四岁是秩序的敏感期; 两到五岁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敏感期; 两到六岁是空间知觉的敏感期; 两岁半到六岁是社会规范的敏感期; 三岁半到四岁半是书写的敏感期; 四

7、岁半到五岁半是阅读的敏感期;,因此及时、正确、科学、丰富的早期教育教育是幼儿发展的需要,(2)早期教育是开发智力的有效手段 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综合了一些心理学家对智力测验的研究成果,从不同年龄智商与成熟年龄智商的相关数,绘制了一张个体智力发展曲线图,假如以17岁儿童智力发展为成熟智商100%,4岁时发展为50%,8岁时发展为80%,12岁时发展为90%,13岁时发展为92%。 从个曲线看到儿童智力发展是非匀速不均衡的,前四年发展快,第二个四年减慢,第三个四年缓慢。说明儿童智力发展年龄越小发展越快。开发智力一个重要条件,必须以知识为载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孩子的能力,

8、早期教育就成为开发智力的内容和有效手段。,(3)儿童早期是形成性格的关键期 中国古话云“3岁看大,7岁看老”. 3岁前养成的习惯很难再改变,因为习惯已成自然,而7岁形成的性格就更难改变了。,早期教育是奠定人生基础的,其价值无可比拟,所以哈佛大学教授怀特曾经说过:“在过去的几千年里,教育工作者的经历主要放在6岁到8岁以后孩子身上现在,世界终于发现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了。” 日本幼儿园开发协会专务理事,千叶大学教授多湖辉在谈到日本零岁教育时说:“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划时代的创举。”,三、早期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早期教育不等同于教育训练 早期教育并不是给年幼的孩子上课 儿童天生是学习的主体,

9、早期教育应该是教育者与儿童的互动。,(二)早期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发展规律 进行早教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进行相关的教育,需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在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试验,是由一位叫格赛尔的美国心理学家完成的。这个试验叫做“双生子爬梯试验”,研究的是双生子(即双胞胎)在不同的时间学习爬楼梯的过程和结果。 格赛尔选择了一对双胞胎,他们的身高、体重、健康状况都一样。让哥哥在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学习爬楼梯,48周的小孩刚刚学会站立,或者仅会摇摇晃晃勉勉强强地走,格赛尔每天训练这个孩子15分钟,中间经历了许多的跌倒、哭闹、爬起的过程,终于,这个孩子艰

10、苦训练了6周后,也就是到了孩子54周的时候,他终于能够自己独立爬楼梯了。,双胞胎中的弟弟,基础情况跟哥哥完全一样,不过格赛尔让他在52周的时候才开始练习爬楼梯,这时的孩子基本走路姿势已经比较稳定了,腿部肌肉的力量也比哥哥刚开始练的时候更加有力,并且他每天看着哥哥训练,自己也一直跃跃欲试,结果,同样的训练强度和内容,他只用了两周就能独立地爬楼梯了,并且还总想跟哥哥比个高低。,一个是从48周开始,练了6周,到了54周学会了爬楼梯;另一个是从52周开始,练了2周,也是在54周时学会了。后学的尽管用时短,但效果不差,而且具有更强的继续学习意愿。 儿童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很多学习并不是越早越好 。教育应该

11、要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三)早期教育应以安全为主 进行早期教育过程中,家长或教员应以安全为第一。不可为了达到某个课程目的而不考虑安全隐患。 (四)早期教育要注重生活化和兴趣的原则,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教养策略,1.出生后-1个月 发展指标:出生后的婴儿有无条件反射,每天睡16-22个小时,婴儿出生几天后就可以俯卧(有本能的挣扎);对及时反复的视听刺激有初步的记忆能力;喜欢看人脸,对味道和母亲的体味有反映,有各种表情与动作。 教养策略:做皮肤接触,练习抬头,,1-2个月,发展指标:头部可以抬高一些,撑起头,抓握反射消失出现自觉的抓握动作,移动的物体能吸引宝贝的注意力,通过触觉和视觉辨

12、认亲人和物,以哭闹的形式表达情感,小睡时间减少。 教养策略:让婴儿生活逐渐形成规律,训练把尿,建立大小便的条件反射,每天俯卧半小时以上,训练婴儿视觉追踪能力,触摸抓握各种玩具,早期预防肥胖症。,2-3个月,发展指标:体重约为出生时的两倍,开始注意周围环境中熟悉的面孔和物体,有意识的移动手和脚,头部能直立着向四周张望,仰望时能抬起前半身,会与父母“交谈”,能摇晃,注视自己的手。 教养策略:勤与婴儿交谈,帮助婴儿用手拍打,够取眼前的玩具,让婴儿听简单、快乐的音乐,抱着他随着音乐节奏跳舞。 注意防止婴儿佝偻病。让婴儿俯卧,用镜子逗引他抬头挺胸,带婴儿到户外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3-4个月,发展指标

13、:在床上趴着时,头部能抬离床面数秒,平躺时能翻身,手能握住玩具,可以看4-7米远,对周围的事物都感兴趣,吃奶时出现分心,睡眠时间已经形成规律。 教养策略:加强感官训练(听、视、嗅、触、喂觉),能主动抓取桌上的玩具,多运动四肢。,5-6个月,发展指标:脑 重是出生时的两倍,能坐片刻、会抓握自己的脚玩耍,两脚会做蹦跳的动作,会扔东西,可以玩具从一手交换到另一手,开始会认生,会发脾气,会用双手抱奶瓶。 教养策略:培养宝贝的良好情绪,多给宝贝接触人的机会,引导宝贝练习抓握小的物体,多交流,从学习靠坐到独立坐,练习抓取小东西,学习自己吃饼干,学会用动作表示自己的意思(点头或摇头),7-8个月,发展指标:

14、开始长出门牙,能双手扶着站立,会爬,会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头配合抓玩具,会敲打玩具,能独立坐稳,会自己吃饼干等,喜欢玩躲猫猫的游戏,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大大提高,有初步的模仿能力。 教育策略:训练爬行,训练宝贝拿、放玩具,玩躲猫猫游戏,学习用动作表示“谢谢”“再见”“你好”等,训练宝贝的阅读能力。,9-10个月,发展指标:长牙3-5颗,尝试自己独立站立,会抽取玩具,会二指捏,会“察言观色”,喜欢探索周围环境,喜欢模仿动作。 教养策略:训练借用外力站立,成人扶着腋下学习双脚交替步前进,练习蹲下,训练投和扔,加强手的控制力,引导看图片,训练阅读能力,模仿成人的发音,加紧学习听和说的兴趣。扩展交往范围,与同

15、伴游戏,训练大小便的坐盆习惯。,11-12个月,发展指标:长牙3-5颗,会扶着物体行走几步,能听懂名称指出物品或5-6种图画,会用手势表示简单需要,发音模糊,喜欢玩藏东西的游戏,会握笔图图点点,能执行简单的指令,听故事会模仿动作,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教养策略:注意合理膳食,练习独立行走和手膝爬行,增强手部力量的训练,发双叠音,认识红色,听指令拿东西,禁止宝贝做不该做的事,不能“为所欲为”,学会分享。,1岁-1岁3个月,发展指标:萌发好奇心,好动,会自己坐下、蹲下和独自站立,会动手游戏(搭积木、旋转瓶盖、倒小球、用勺子舀等),能指认熟悉的人或物,会说简单的字、词,开始出现难懂的语言,有意识行为开

16、始增多,害怕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对熟悉的人有很强的依赖感。 教养策略:为刚刚学步的宝贝提供安全无障碍的运动环境,鼓励、满足、支持宝贝的肢体动作的需要,引导宝贝体验满足的喜悦,通过各种感觉活动帮助宝贝对身边的事物的认知和记忆的经验积累,为宝贝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提高宝贝的活动积极性,有意识的扩大宝贝社会交往范围,提高宝贝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的适应能力。,1岁4个月-1岁6个月,发展指标:会跑,但不稳,喜欢扔球和抬脚踢球,能借助外力上下楼梯,手部力量控制较为准确,有辨别能力,能说出自己的名字和许多能听懂的词字,会执行简单的指令并坚持自己独立完成,尝试各种行为,以观察别人的反应,开始表现出对事物的喜好(无理取闹、发脾气)对黑暗和某些动物产生恐惧。 教养策略:在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宝贝做自己想做的事,扩大宝贝的活动范围,给宝贝学习新的生活本领机会(拿勺吃饭,用杯子喝水等),为宝贝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利用宝贝的爱听爱模仿的特点增进宝贝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为宝贝创设刺激丰富的游戏环境,通过多种有趣的玩耍培养宝贝积极快乐的心境,强化宝贝好奇、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