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一材多用(2017年31)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59196072 上传时间:2018-11-05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81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素材一材多用(2017年31)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作文素材一材多用(2017年31)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作文素材一材多用(2017年31)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作文素材一材多用(2017年31)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作文素材一材多用(2017年31)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文素材一材多用(2017年3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素材一材多用(2017年3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导入:赏析论证“聪明”的两个语段,谈谈存在的问题。,1.挑战自我的人是聪明的。屈原于正道直行,纵身汨罗江,死得其所,留下千古美誉。他聪明的为自己赢得了尊严。 2.勇于创新,挑战自我的人是聪明的。乔布斯一生都在发明创造,勇于创新。他曾这样评价自己:“我不是个好上司,不是个好父亲,不是个好丈夫,但我可以负责的说,我是个好员工。”,问题:素材的描述和中心不符合。,“一材多旨”写作指导,“一材多旨”,是能揣摩出一个素材的 多个精神内涵(即材料旨意)。,【教学目标】,1.多角度使用课内外素材。 2.搭建“一材多用”的桥梁,学会观点和材料的巧妙结合。,一、多角度使用素材,指出下列材料,可以用于证明哪些

2、观点。 2008年6月27日比尔盖茨正式宣布从微软退休,他捐出财产,全身心投入慈善事业。因为他意识到,人生在世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留下多少。在告别会上,他说:“我不能再挡道了,我离开后,会有人填补我留下的空白。”谈及微软的未来,他说:“如果我们不求改变,不吸引优秀人才,这对我们将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 这段新闻内涵丰富,请你分析。,(1)就“比尔盖茨退休”一事,可论述 (2) “我不能再挡道了,我离开后,会有人填补我留下的空白” 可论述: (3)他捐出财产,从事慈善事业,可论述: (4)比尔盖茨对微软未来的看法,可论述:,1)比尔盖茨退休一事,可以论证:“人生需要放下”,开辟生活的新空

3、问等话题 2)他说:“我不能再挡道了,我离开后,会有人填补我留下的空白” 可以用来论述:“人才的更新交替”,长江后浪推前浪等 3)他捐出财产,从事慈善事业,可以论述:可以论述“如何正确看待金钱财富”,也可以论述“从留下什么,看人生的价值”等话题 4)他对微软未来的看法,可以用来论证可以用来论及“创新求变”的重要性等,多角度解读陈情表,一材多用方法指引:,多角度审察同一则材料 一般说来: 一个故事中有几类人物,可能就有几个使用角度; 有几种言论,可能就有几个使用角度; 有几个发展阶段,可能就有几个使用角度。,多角度思路解读,相关事件童年孤苦,勤奋读书; 官路坎坷,正直不屈; 乡村授业,活出价值;

4、 事亲祖母,至孝美德。,相关人物李密、祖母,整体解读,(1)习惯认识:忠孝不能两全。历史上有“读李密 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之说,所以这则材料,我 们常用来作为“ ”的素材。(典型但不新颖),(2)深层挖掘:表面看,是李密的忠孝不能两全,事亲至孝感动晋武帝司马炎,不再调他到朝中任职,但实际是,晋灭蜀汉,司马炎任用蜀汉旧朝官员,看似宽宏大量,实则为了收罗控制他们,一个不慎,便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李密这么做,有其看清时局的理性智慧,没有被太子冼马这看似荣光的职位迷惑,因为嵇康被杀,阮籍装傻,便是明证。所以这则材料,我们可以用来作为 “ ”“ ”等的素材。 (常见但新颖),孝道,理性,智慧,从李密的角度

5、: 父亡母嫁,体弱多病,伶仃孤苦, 坚强懂事,勤奋好学,不辍学业。 所以李密的童年生活苦难但仍勤奋读书这则材料,可以作为 等话题的素材。,从祖母的角度:老年丧子、丧夫,家道中落,年老多病,但细心抚育孙子,坚持让李密读书。 所以李密祖母在艰难环境中仍细心抚育孙子并让其读书的材料,可以作为 等话题的素材。,(1)李密的苦难童年。,“坚强”“逆境成才”“勤奋”,“教育”“责任”“高远胸襟 ”“爱心”“亲情”,(2)李密的人生经历。,因直言被贬,因刚正被参,淡出朝野,免费授学,兴办学校,播散爱心。,从为官 “因直言被贬,因刚正被参” 的角度,可以作为 等观点素材;,从为民“免费授学,兴办学校” 的角度

6、,可以作为 等话题的素材。,“正直”“坚守”,“拒绝平庸”“爱心”“人生的意义”“失意不失志”,(3)从李密与祖母的关系角度思考,适用“带着感恩上路”、“源泉”等题目 (4)从整体角度思考,适用“补钙”、“镜子”(反思当今孝文化的缺失)。,陈情表是李密向晋武帝申述自己不能应召出仕理由的一封奏章。全文情真意挚,情理交融,令人动容。晋武帝读完后,非但没有追究他的怠慢之责,反而赞赏他的孝心 “语言的艺术”、 “情与理”、“真诚的力量”,选取素材时应注意哪几个标准? 主题标准 真实标准 典型标准 新颖标准,二、学会观点和材料的巧妙结合,例1:老子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

7、,始于足下。”(材料句)可见,一切贵在“始”。(结论句) 例2 :老子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材料句)可见,成功贵在“积累”。(结论句) 例3:老子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材料句)可见,大小、高矮、多少、远近等等都是辩证统一的。(结论句),例1:老子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材料句)可见,一切贵在“始”。(观点),例1:老子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材料句)“合抱之木”,不可谓不“大”;“九层之台”,不可谓不

8、“高”;“千里之行”,不可谓不“远”。然而,这“大”“高”“远”,都是从“毫末”“累土”“足下”开始的。(正面分析)不自“毫末”,何来“合抱”?不起“累土”,哪来“九层”?不始“足下”,何以“千里”?(反面阐释)(分析句)可见,一切贵在“始”。(结论句),例2 :老子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材料句)可见,成功贵在“积累”。(观点),例2:老子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材料句)“合抱之木”,不可谓不“大”;“九层之台”,不可谓不“高”;“千里之行”,不可谓不“远”。然而,这“大”“高”“远”,都是由“毫

9、末”“累土”“足下”一点点累积而成的。(正面分析)没有“毫末”之积,何来“合抱”之大?没有“累土”之积,哪来“九层”之高?没有“足下”之积,怎至“千里”之远?(反面阐释)(分析句)可见,成功贵在“积累”。(结论句),例3:老子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材料句)可见,大小、高矮、多少、远近等等都是辩证统一的。(观点),例3:老子.道德经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材料句)“合抱之木”,不可谓不“大”;“九层之台”,不可谓不“高”;“千里之行”,不可谓不“远”。然而,这“大”“高”“远”中分别包含着“小”“矮

10、”“近”,“小”“矮”“近”中则分别孕育着“大”“高”“远”;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互为前提,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交错共生。(正面阐释)没有“大”,也就无所谓“小”;没有“矮”,也就无所谓“高”;没有“远”,也就无所谓“近”(反面阐释)(分析句)可见,大小、高矮、多少、远近等等都是辩证统一的。(结论句),小结:论点与材料契合的思路 1.搭起观点与材料的桥梁共通处 2.叙例:强化材料中契合观点的部分 3.评议:咬紧观点深化说理,课堂训练,观点:语言与沟通 材料:陈情表,论点与材料契合的思路 1.搭起观点与材料的桥梁共通处 2.叙例:强化材料中契合观点的部分 3.评议:咬紧观点深化说理,语言与沟

11、通:,委婉的语言表达有利于沟通。李密在面临尽忠还是尽孝的两难抉择时,他选择了委婉的语言方式来沟通。在陈情表中,他避而不谈转事新君的忧惧及不满,而是抓住“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机会,大肆渲染自己对祖母的感情,“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可谓句句含情字字带泪。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样的人间至情焉能不感动武帝? 这样的语言艺术焉能不带来沟通上的成功?所以说,委婉的语言表达能取得更好的沟通效果。,课堂训练,观点:以退为进双赢的智慧 材料:陈情表,以退为进是一种双赢的智慧。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李密在成为亡国奴之后,屡被新朝征召。侍奉新君,焉知祸福,逆君美意,横祸将至,李密面临着两难选择。他

12、聪明地选择了以退为进的方法,上陈情表一文,陈述与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终于感动武帝而不再勉强。如果当初李密坦言对新朝的担心,则势必天子震怒,自己小命不保,而他的这种以退为进的做法,既保全了天子的颜面,又让自己得以孝敬祖母,实是一个双赢的结局。古语说“刚者易折”,宁折不弯固然让人敬佩,而以退为进则更是一种获得双赢的智慧。,论点与材料契合的思路 1、搭起观点与材料的桥梁共通处 2、叙例:强化材料中契合观点的部分 3、评议:咬紧观点深化说理,课堂练笔:,示例:烛之武退秦师 1.以“责任”为话题; 2.以“换个角度看问题”为话题; 3.以“知错能改”为话题; 4.以“屈与伸”为话题。

13、 提示:思维的关键是通过联想和创意,找到素材与主题之间的契合点。,1.以“责任”为话题,国危矣,烛之武带着“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的责任夜縋而出,在秦伯面前慷慨陈词,最终使秦伯退师。这是什么力量使一个弱小的烛之武敢去见郑伯呢?这就是责任的力量。正是责任,才使他放下了与郑伯之间的怨恨;正是责任,才使他敢于冒着危险夜縋而出;也正是责任,才使他敢于去面对并说服强大的秦王。,2. 以“换个角度看问题”为话题,国危矣,烛之武在说服秦伯时,以退为进,他不去陈说郑国的安危,而是替秦国考虑,从秦国的角度出发来考虑一切,他的陈述让秦王不得不接受。换个角度看问题,不仅显示了烛之武机智的外交才华,也使之凭三寸不烂之

14、舌保存了郑国。如果他当时不换个角度去劝说秦王,他能成功吗?秦王能派杞子、逢孙等帮助郑国守卫吗?晋师又何以能退?换个角度看问题,有如黑暗中的明灯,有如迷雾中的灯塔。,3.以“知错能改”为话题,秦晋围郑,郑国存亡旦夕之间。佚之狐向郑王推荐烛之武。郑伯立即召见烛之武,当烛之武拒绝出使的时候,郑伯没有大发雷霆,而是深情地道歉,说“吾不能早用子,是寡人之过也。”如果没有这样深情地道歉,怎能没有郑国的灭亡?一个为国者需要的是大度量,更需要知错能改的品德,这样才能造福于人民。,4.以“屈与伸”为话题,秦晋围郑,郑无力招架。郑伯紧急召见大臣,佚之狐推荐了烛之武,但烛之武以年龄太大为由推脱了。但郑伯为了郑国的利益,不惜放下君王的脸面与威严,在烛之武面前承认了自己的过错,言辞恳切。烛之武被他的诚心打动了,最终出使郑国化解了危机。,李白至少还可以给我们这些启示:,提示: 1.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 2.乐观与悲观; 3.位置与价值; 4.淡泊。,项羽至少还可以给我们这些启示: :,1.忘记与铭记; 2.遭遇挫折与放大,规律方法总结:,总结引述材料的要点: 1.叙述时对素材适当取舍,筛选保留与话题、观点相关的情节内容(特别是细节); 2.叙述时做到角度吻合,突出与观点有实质性联系和契合的内容; 3.要简明扼要。一般字数控制在50-100字较佳。,材不在多,会用则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