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检查xu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59196009 上传时间:2018-11-05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4.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脏检查xu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心脏检查xu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心脏检查xu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心脏检查xu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心脏检查xu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脏检查xu》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脏检查xu(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脏检查,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 人解组胚教研室罗武华,教学目的,掌握心脏相对浊音界的叩诊、心脏重要体征及临床意义。 熟悉心脏触诊的基本方法、叩诊的顺序、检查内容的正常状态。 掌握心脏瓣膜听诊区的划分、心脏听诊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心脏听诊正常状态的临床特点。 了解心脏视诊的常用概念及心脏听诊的注意事项。,学习内容,心脏检查,视诊,触诊,叩诊,听诊,1、心前区外形 2、心尖搏动 3、心前区其他 搏动,1、心尖搏动 和心前区其他 搏动 2、震颤 3、心包摩擦感,1、方法及注意 事项 2、正常浊音界 3、浊音界改变 的临床意义,1、瓣膜听诊区 2、听诊顺序 3、听诊内容 4、杂音,心脏检查的

2、基本条件,1、环境安静 2、适当光线 3、被检者通常取卧位,检查者站在其右侧 4、选择一副适合的听诊器,1、心前区外形 (1)胸骨下段及胸骨左缘3、4、5肋间局部隆起: 多为先心病或儿童时期的心脏病导致心脏增大 常见于:法洛氏四联症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肺动脉瓣狭窄。 (2)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局部隆起: 主动脉弓动脉瘤、升主动脉扩张 (3)心前区饱满:见于心包炎时大量心包积液。 (4)鸡胸:见于马方综合征。,视 诊,2、心尖搏动 (1)正常心尖搏动位置: (2)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 生理因素:心脏横位心尖搏动向上移位(矮胖型) 心脏垂位心尖搏动向内下移位(瘦长型) 病理因素 心脏疾病: 右心室

3、增大心尖搏动向左移位 左心室增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左右心室增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胸部疾病:严重肺气肿等使横膈下移 腹部疾病:大量腹水、巨大肿瘤等腹腔病变使横膈抬高,视 诊,2、心尖搏动 (3)心尖搏动的强弱和范围的改变 心尖搏动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或左心室肥大 见于发热、严重贫血、甲亢,部分高血压患者 心尖搏动减弱且弥散:左心室扩张且收缩力下降 见于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 也见于肺气肿、左侧大量胸水、气胸 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 见于粘连性心包炎,视 诊,视 诊,3、 心前区其他搏动 (1)胸骨左缘第2、3、4肋间搏动右心室肥大 胸骨左缘第2肋间搏动肺动脉扩张

4、 (2)剑突下搏动 右心室收缩期搏动(肺气肿或右室肥大)、腹主动脉搏动(腹主动脉瘤)以及消瘦者 (3)心底部异常搏动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扩张 胸骨右缘第二肋间主动脉瘤、主动脉扩张,1、 心尖搏动及心前区其他搏动 有助于确定心音、震颤及杂音出现的时期,对心尖或心前区抬举性搏动的确定也更有价值,触 诊,2、 震颤: 触诊时手掌感到的微细振动感,又称猫喘。为心脏器质性病变的体征之一 。 机制:与杂音发生机制相同。为血液在心脏或血管内产生湍流所致的室壁、瓣膜或血管壁振动,传导至胸壁。 特征:部位、时相、意义 (表),触 诊,心前区各种震颤的临床意义,3、 心包摩擦感 机制:心包脏层和壁

5、层由于纤维素渗出而粗糙,在心脏搏动时产生摩擦。 特征:心前区(胸骨左缘第四肋间为主) 心动周期收缩/舒张期双相粗糙摩擦感 (心包腔内有较多渗出液时,摩擦感消失),触 诊,1、目的:确定心脏的大小、形状及其在胸腔内的位置 2、包括心脏相对浊音界和心脏绝对浊音界。 3、心界各部分的组成。,叩 诊,1、 叩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见规范手册) 2、 正常成人的心脏相对浊音界 右界(cm) 肋间 左界(cm) 2-3 2-3 2-3 3.5-4.5 3-4 5-6 7-9 (前正中线距锁骨中线7-9cm),叩 诊,3、 心浊音界的改变及意义 (1)心脏本身因素 左心室增大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主动脉型心或

6、靴形心),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右心室增大心浊音界向左扩大,见于肺心病。 左右心室增大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扩张型心肌病。 左房增大与肺动脉段扩大胸骨左缘第3肋间增大,心腰消失(二尖瓣型心或梨形心),见于二尖瓣狭窄。 心包积液 心界向两侧改变,且随体位改变,叩 诊,(2)心脏以外因素 肺脏及胸膜病变造成纵隔移位: 肺不张、胸膜肥厚心界向患侧移位 气胸、大量胸腔积液心界向健侧移位 腹腔病变使横膈抬高,心脏横位,大量腹水、巨大肿 瘤心界向左扩大,坐位心脏叩诊,听诊,心脏检查,听诊,瓣膜听诊区,听诊顺序,听诊内容 1、心率 2、心律 3、心音 4、杂音,杂音 1、杂音的形成 机制 2、

7、杂音的分析 要点 3、杂音的临床 意义,1、二尖瓣区(心尖部):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 2、肺动脉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 3、主动脉瓣区 :胸骨右缘第2肋间 4、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4肋间 5、三尖瓣听诊区:胸骨体下端近剑突稍偏左 或稍偏右,一、瓣膜听诊区,二、听诊顺序,一、按瓣膜病变的好发程度: 二尖瓣区 主动脉瓣区 肺动脉瓣区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三尖瓣听诊区 二、逆时针方向 二尖瓣区 肺动脉瓣区 主动脉瓣区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三尖瓣听诊区,1、心率 2、心律 3、心音 4、额外心音 5、杂音 6、心包摩擦音,三、听诊内容,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正常成人的心率范围60-10

8、0次/分, 窦性心动过速 超过100次/分 儿童心率偏快,如小于3岁的儿童在100次/分以上或婴幼儿心率超过150次/分为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低于60次/分 若低于40次/分,提示房室传导阻滞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心率,心律指心脏跳动的节律,正常成人心律规整。 常见的心律失常有: 过早搏动: 房性、交界性、室性三种 偶发(6次/分)频发(6次/分) 二联律、三联律、四联律等 心房颤动: 听诊特点:心律绝对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 临床意义:二尖瓣狭窄、冠心病、甲亢等,2、心律,目前已发现的心音共有4个: 第一心音 S1 第二心音 S2 第三心音 S3 第四心音 S4

9、通常听到的是S1和S2,心脏听诊最基本的技能是要判断S1和S2。,3、心音,1、标志着心室收缩期的开始 2、是由心室收缩开始时,二尖瓣和三尖瓣骤然关闭的振动,心室肌的收缩,半月瓣的开放,血流冲击大血管等共同形成 3、相关因素:心肌收缩力,瓣膜位置与弹性,心室舒张末期充盈度。 4、听诊特点: 音调较低钝;强度较响;持续时间较长(约0.1秒);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心尖部最响。,(一)第一心音(S1),1、标志着心室舒张期的开始 2、是心室舒张开始时,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的振动所产生,同时心室肌的舒张,二尖瓣、三尖瓣的开放也参与形成。 3、相关因素:主动脉和肺动脉压力,瓣膜弹性。 4、听诊特点:音

10、调较高且清脆;强度较S1弱;持续时间短(约0.08秒);心底部最响。,(二)第二心音(S2),S1与S2的区别,A、心音强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B、心音性质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C、心音分裂及其临床意义,(三)心音改变,(A)心音强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1,一、第一心音 :相关因素 1、增强: 心肌收缩力增加,如甲亢、高热 瓣膜位置低垂,如二尖瓣狭窄 心室舒张末期充盈度减少,如二尖瓣狭窄 2、减弱: 心肌收缩力减弱,如心肌炎(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瓣膜弹性差,如二尖瓣狭窄伴严重的瓣膜纤维化 心室舒张末期过度充盈,如二尖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心音强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2,二、第二

11、心音 :相关因素 1、增强: 体循环阻力增加或血流量增加,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主动脉瓣听诊区第二心音增强。 肺循环阻力增加或血流量增加,如肺心病、二尖瓣狭窄 可引起肺动脉瓣听诊区第二心音增强。 2、减弱: 体循环或肺循环压力降低或血流量减少,可分别导致A2或P2减弱见于低血压、 主动脉瓣或肺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1、S1S2同时增强:见于胸壁薄或心脏活动时 2、S1S2同时减弱:见于胸壁水肿、肥胖、肺气肿、心功能不全、心包积液等。,(A) 心音强度改变的临床意义3,一、S1和 S2均减弱,形成“单音律”,见于心肌严重病变。 二、心率增快,收缩期与舒张期时限几乎相等, S1和 S2均减

12、轻时,形成“钟摆律”或“胎心律”。见于大面积心肌梗死和重症心肌炎等。,(B)心音性质的改变,S1或S2的两个主要成分的关闭时间明显延长,导致听诊听诊时出现一个心音分裂成两个声音,称为心音分裂。,(C)心音分裂,(C)心音分裂(S1分裂),S1分裂 1、 当左右心室收缩明显不同步时,三尖瓣关闭明显迟于二尖瓣,相距0.03秒以上,产生第一心音分裂。 2、在心尖或胸骨左下缘听诊较清楚。 3、临床上见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动脉高压。,S2分裂 1、当心室舒张时,肺动脉瓣关闭明显迟于主动脉瓣(约0.03秒以上),出现第二心音分裂。 2、类型 a 生理性分裂 正常青少年深吸气末胸腔负压增加,右心回心血

13、量增加,右心排血时间延长,左右心室舒张不同步,肺动脉瓣关闭延迟,出现S2分裂 b 通常分裂 最常见,见于二尖瓣狭窄伴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C)心音分裂(S2分裂),c 固定分裂 S2分裂不受呼吸影响。 如房间隔缺损,左房向右房血液分流,右心血量增多,排血延长,肺动脉瓣关闭延迟, S2分裂;当吸气时,回心血量增多,右房压力增加,左向右的分流减少, S2 分裂固定不变。 d 逆分裂(反常分裂) 指主动脉瓣关闭迟于肺动脉瓣,吸气时分裂变窄,呼气时分裂变宽。 见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主动脉瓣狭窄等左心排血时间延长,主动脉瓣关闭延迟, S2 出现

14、逆分裂。,一、指正常心音(S1、S2)之外听到的持续时间较短的附加心音。 二、可分为: 1、舒张期额外心音:临床常见有奔马律、开瓣音、心包叩击音。 2、收缩期额外心音:临床可见有收缩早期喷射音、收缩中晚期喀喇音。 3、医源性额外心音:见于人工瓣膜金属音、人工起搏音。,(4)额外心音,1、奔马律:系在S2之后出现的额外心音( S3S4 )当心率增快时与S3S4组成类似马奔跑的蹄声。 2、由于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心肌张力减低与顺应性减退,以致心室舒张时,血液充盈引起心室壁振动所致。 3、是心脏严重损害的体征,提示有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4、可分为:舒张早期奔马律(最常见

15、)、舒张晚期奔马律、重叠型奔马律。,舒张期额外心音(奔马律),1、又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 2、出现于S2之后,在心尖部听诊最响。 3、听诊特点:调高,短促、响亮、清脆、呈拍击样。 4、临床意义:二尖瓣瓣叶弹性尚好,是作为二尖瓣分离术适应证的重要参考条件。,舒张期额外心音(开瓣音),心室舒张早期血流急速充盈,由于心包增厚,阻碍心室舒张,心室在舒张的过程中被迫突然停止导致室壁振动而产生的声音。 在S2之后约0.1S出现的 特点:中频、较响而短促的额外音,在心尖部及胸骨下段左缘最易听到。 常见于:缩窄性心包炎。,舒张期额外心音(心包叩击音),收缩早期喷射音 收缩中晚期喀喇音,收缩期额外音,医源性额外

16、音,(5)心脏杂音,1、杂音是指在心音和额外心音之外持续时间较长的声音。 2、学习内容: (一)杂音产生的机制 (二)杂音的听诊要点 (三)杂音的临床意义,杂音的产生机制,1、血流加速:剧烈运动、严重贫血、高热、甲亢,血流加速,产生旋涡,产生杂音。 2、瓣膜口狭窄或大血管狭窄 3、瓣膜关闭不全 4、异常血流通道: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 5、心腔异常结构:心室内的假腱索、乳头肌、腱索断裂的残端漂浮。 6、大血管瘤样扩张,1)最响部位:提示相应瓣膜病变。,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杂音的特性与听诊要点,2)传导方向:沿产生杂音的血流方向传导,3)杂音产生的时期,1、收缩期杂音:出现在S1与S2之间的杂音。 2、舒张期杂音:出现在 S2与下一个心动周期的S1之间的杂音。 3、连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