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高考时文精选作文素材10篇(1)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59196007 上传时间:2018-11-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2018高考时文精选作文素材10篇(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2018高考时文精选作文素材10篇(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2018高考时文精选作文素材10篇(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2018高考时文精选作文素材10篇(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2018高考时文精选作文素材10篇(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2018高考时文精选作文素材10篇(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018高考时文精选作文素材10篇(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2018年高考时文精选作文素材10篇(1)1.让人人享有文化滋养(人民论坛)2.青春担当,正当其时!(给新时代写封信)3.于无邪诗意呼唤不变诗心(评论员随笔)4.“跪地除冰”传递劳动温度(暖闻热评)5.让人人享有安宁祥和(人民论坛)6.守着花一样的芬芳(遇见)7.余光中的江河深处(新语)8.劳动者最高贵(暖闻热评)9.没有艰苦奋斗哪来波澜壮阔?(青年观)10.修养贵有恒(青年驿站)1.【人民论坛】让人人享有文化滋养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先哲写道:“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如果

2、只有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语言、一种音乐、一种服饰,那不仅是单调的,更是不可想象的。“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让人人享有文化滋养”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最高领导人站在人类进步的历史高度,顺应文明互鉴的时代潮流,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倡议”。这一倡议,不仅是对文明交流历史规律的深刻总结,更是超越“文明冲突”旧论、书写文明新华章的不二法门。不同文明之间能否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又该有怎样的相处之道?这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绕不开的内容。很长时间以来,“文明冲突论”以其浓重的宿命论色彩,让一些人在看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的前

3、景时,产生了深深的疑惑与迷惘,甚至在看待他者文明时滑向了对抗与冲突。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中提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呼吁“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壁垒,共同抵制妨碍人类心灵互动的观念纰缪,共同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最高领导人的“文明交流互鉴共存”思想,不仅突破了“文明冲突论”的窠臼,更指明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新路。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对此,最高领导人曾打过一个生动的比方,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

4、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换句话说,“不要看到别人的文明与自己的文明有不同,就感到不顺眼,就要千方百计去改造、去同化,甚至企图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应该看到,文明是多彩、平等、包容的,不同文明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完全可以在实现文明和谐的基础上,让人类文明同放异彩,共同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力量。这些年来,从访问英国时谈到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两位东西方文学巨匠,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谈到法门寺的域外琉璃器;从与印度总理莫迪的“西安会见”,到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宝蕴楼茶叙”,每逢出访或在国内举行外事活动,最高

5、领导人经常在署名文章、演讲、活动中观照“文明交流互鉴共存”这一话题,这几乎成为外事活动“标配”。“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随着最高领导人的身体力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善于发现、欣赏、借鉴其他文明的价值,既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历史呼唤着人类文明同放异彩,不同文明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就能为人类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滋养。人民日报(2017年12月13日04版)2.人民日报给新时代写封信:青春担当,正当其时!新时代:你好!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一连串亮

6、眼的数据,一张张宏伟的蓝图,昭示着广阔的发展机遇,激荡着国人的内心。我们青年一代,于风华正茂之际看到新时代的“风华正茂”,倍感振奋。“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十九大报告专列一段阐述青年与国家民族的关系,充分体现了以最高领导人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年一代寄予的殷切希望。这与前不久出版的最高领导人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和我国首次出台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等一道,为青年发展事业做出了顶层设计,表明了我们党历来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的价值取向,营造了更有利于青年奋勇拼搏的良好政治氛围和政策环境。“中

7、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虚度光阴,逡巡迟滞呢?我的工作,正是与青年打交道。当下的青年头脑更灵活,思维更开阔,也更有定力。在江西,由青年人发起的VR、3D打印、物联网等创业项目比比皆是,各种青年创客团队落地生根。更让我们欣慰的是,用知识发展经济、返乡造福乡里的风气在蔓延。有个“80后”创客黄文蒋,用丝瓜络生产出布鞋、床垫、浴片,先后获得国家实用专利16项,产品远销国外,带动他所在的抚州市东乡区周边及外省6000多农户种植丝瓜近万亩。在新时代的创新大潮下,创业之花不仅开在城镇,也开在乡野。各界青年的干事创业都焕发出勃勃生机。到基层调研,能很强烈

8、地感受到,今天的青年,参与社会活动、实现自我价值的热情前所未有地高涨。各类青年社会组织蓬勃兴起,青年志愿服务遍地开花。“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最高领导人在十九大报告中如此要求。对于各级基层共青团组织而言,就是要真正关注青年人的发展需求,做好新兴青年群体的联系、服务和引导工作。毕竟,丝瓜要攀援而上,需要扶秧苗、搭架子。紧密团结青年,才能更好把握未来。今天的青年更富时代气息,但也有更多成长的焦虑。价值多元带来的虚无与迷茫,单身率上升引发的孤独感,房价上涨诱发的居住焦虑身为青年干部,直面这些问题,回应、帮扶与疏导,责无旁贷。一段时间以来,我们通过“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为

9、青年人确立人生坐标,以“爱的约定”千场交友活动为年轻人牵线搭桥,用“千校万岗”活动助推大学生就业精准帮扶,以“筑梦计划”帮助更多怀揣梦想的人实现梦想。下一步,我们还将着力引导广大青年把思想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用最高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青年确立理想信念的大方向,创新手段增强服务青年的实效,团结带领各界青年在新时代大显身手、建功立业。新时代,注定要见证无数青年人的“逆袭”,也注定会见证更多平凡梦想的开花结果。无须片刻耽搁,唯有阔步向前,让我们在伟大事业的新征程中书写壮丽无悔的青春篇章,勇做时代的弄潮儿!罗铮2017年12月11日3.【评论员随笔】于无邪诗意呼唤不变诗心这种返璞归真的

10、呼唤,“大人不失赤子之心”的坚守,并不意味着而立之年还得重回摇篮,而是历尽世事,也怀有一颗善良无伪、天真无邪的心“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我想变成一棵树。我开心时,开花。我不开心时,落叶”近日,网上热传的儿童诗,让许多成年人自愧不如。“每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一道光、一阵风、花开、叶落这些看似无关的意象被干净的语言和奇巧的想象力缀连,这是小小人类个体尝试用文字表达情感的启幕。当童真与诗意相遇,诗歌有了童话的色彩,既隽永,又可爱。有网友评价说,这是没有“被套路”过的文字。的确,对于孩子们而言,创作这样的诗或许很容易,他们不过是我手写我心,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记录下来而已。而之所以让公众惊艳

11、,或许也是因为没有“套路”,因而更清新动人。常有人吐槽程式化的课堂作文,甚至有“造假”“撒谎”之嫌。为什么活泼泼的诗人,到了作文时间可能就抓耳挠腮干巴纠结?这让人深思。应该说,一些套路化的作文,本身是一种规范性写作的训练,有其存在价值。不过更应该看到,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讲授规范,更重要的是熏陶审美的触觉,把所思所感化为活泼生动的语言和信手拈来的文章。“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歌独特的韵律给人的震撼,其他文体难以替代。儿童诗歌也启示我们,语文教学除“规定动作”外,也该适当发挥“自选动作”,在传授必修知识和护佑孩子天性间获得平衡,给诗意一些空间。孩子们诗兴的“退化”,或许还有来自成长的

12、压力。不久前引发热议的“家委会”及家长指导小学生完成大数据论文之事,虽体现了家长对教育的关切,但那种“不甘人后”的焦虑,在很大程度上也让孩子备感压力。家长一方面呼吁减负、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但面对升学的压力,又不得不动用熬夜战、补习班等武器。诗意在书山题海面前,往往只能让步,或竟至于枯萎了。教育思路的纠结,折射出很多成年人的共同矛盾。一方面,进入社会,学会了套路,练熟了技巧,个性这种“出厂设置”逐渐褪色,明知三段式、八股文是旧调重弹,但危急关头仍会作为救场首选。另一方面又渴望“儿童化”,厌恶“小大人”,追求萌属性,对幼时的零食和动画片念念不忘。所以,赞叹孩子的诗,也是“缺者为贵”的道理,

13、毕竟成年人再也不会关注风中摇曳的肥皂泡。可是童年已逝,往者不可谏,来者又是否可追呢?诗心动人,但也需看到,即便没有外部压力,要永葆这样的诗心也很难。随着年龄增长,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心灵可能会被既有的认知体系进一步规范,失却单纯与天真。不过话说回来,妙手偶得之固然清新可人,但伟大的作品却必然是精神沉淀的产物。如若能葆有孩子的敏锐度、想象力、包容性,加之以成年人岁月磨练出的思维和经验,或许才真正能够有所成。诗经之所以不朽,“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如果说诗经是中国文学的童年,这些孩子在童年写就的诗,其感人之理亦然思无邪。初心无所谓老幼,画家黄永玉在比我老的老头里描述了那些耄耋之年仍如婴儿般烂漫可

14、爱的老者,饱经风霜而童心未泯。这种返璞归真的呼唤,“大人不失赤子之心”的坚守,并不意味着而立之年还得重回摇篮,而是历尽世事,也怀有一颗善良无伪、天真无邪的心。4.暖评:“跪地除冰”传递劳动温度耿磊【人物】马路上“跪地除冰”的环卫大爷【事件】近日,一段环卫大爷跪地除冰的视频在网上传开。视频中,环卫大爷俯身跪在结冰的马路上,用镐头一下一下地敲掉路面上的冰。道路结冰如果不及时清理,会给出行带来极大不便,甚至酿成重大交通事故。由于低温寒冷,路面结冰往往长期不化,坚硬难除,很多地方只好组织环卫工人手动清理。据了解,视频中的环卫大爷早上5点半就出来开始清冰工作了。当被问到跪地刨冰难不难为情时,大爷腼腆地笑

15、了笑说:“都习惯了。”网友感叹道,“习惯了”三个字背后蕴含着多少默默的付出。【点评】我们生活的城市要正常运转下去,需要许多人默默的奉献和坚守。这些人和他们所做的事,你或许从未注意到,然而一旦他们离开,就可能形成一个巨大的空洞。他们或站立护卫着万家安宁,或奔走连接起便捷生活。就像环卫大爷一样,于冷风中除去坚冰,保障城市交通的顺畅安全。在这个意义上说,他们看护的是城市的呼吸,受益而不觉,失之而难存。很多人都渴望一份稳定而体面的工作,能坐着干活谁愿意“跪着”?无非是职责所系、岗位所求。“习惯了”可能只是一句云淡风轻的回应,却足以折射出劳动者的尊严和光荣。对此,每一个人都应该起立鼓掌。像环卫大爷这样的

16、劳动者还有很多。“电商狂欢”,是快递小哥加班加点送来货物;“指尖点餐”,是外卖小哥不惧风雨送饭到家;冬季供暖,是锅炉工师傅用扳手拧紧每一个螺丝;雨天积水,是管道工人在浑浊的管道里奋力疏通他们可能忘了吃饭、顾不得喝水、没时间擦汗、要忍住异味,可是他们没有抱怨“脏乱差”,而是尽力做到“与人方便”。这就是城市中不起眼的一分子,却擦亮了人们美好生活的光鲜色泽。是的,我们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城市服务也不分高低贵贱。每一个行业都有存在的价值,每一行从业人员都有被尊重的权利,不仅因为那双已经粗糙的手,而且在于他们为岁月静好负重前行。【网言网语】向在岗位上尽职尽责的劳动者们致敬。Pieces正是因为有他们辛勤的付出,才有了我们平安出行的保障。铁军城市的美容师、环境的梳理者,太辛苦了。人民蓝天5.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