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件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59195908 上传时间:2018-11-05 格式:PPT 页数:291 大小:4.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1页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1页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1页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1页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件(2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践研究,导论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第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五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第七讲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第八讲 当代中国与世界,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大纲,教学基本要求: 一、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的主题 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三、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就和基本要求 四、本课程学习目的和方法,导 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四

2、、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导 论,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一、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导 论,历史的逻辑: 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共富这一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导 论,奴化教育,司法不独立,一批不平等条约,半殖民地,政治不独立,领土不完整,导 论,导 论,在中国开办工厂,赫德把持中国海 关近半个世纪,汇丰银行,外国人在中 国发行纸币,半殖民地,经济不独立,外患不断,导 论,半殖民地,在整个日本侵华期间,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

3、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学者们认为,这种破坏使中国工业化进程至少推迟半个世纪。,导 论,海晏堂建于乾隆二十五(1760)年 ,楼前喷水池上有十二生肖铜像,1860年铜像头部被英法联军掠走,石身被毁。,圆明园的毁灭,流 失 在 外 的 金 佛 塔,已毁的琉璃塔,半殖民地,海晏堂,导 论,导 论,半封建的经济层面:,封建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经济不发展。,半封建的政治层面,北洋军阀专政,国民党新军阀独裁,封建帝制,半封建,导 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点说明暨两大历史任务的提出:,一、近代中国 生产力落后, 发展不平衡。,导 论,二、贫穷落后根源于 帝国主义的侵略、掠 夺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4、国家富强 人民共富,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近代中国的挣扎,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出路,先进的中国人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态度积极而虔诚,学习的内容也逐步深入并且相当全面。,导 论,导 论,以俄为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从城市中心论 农村中心论 传统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件大事: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决; 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进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导 论,两个不可逆转: 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悲惨历史, 不可逆

5、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导 论,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在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必须把握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历史前提与根本目的、物质基础) 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实现全面小康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导 论,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一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气旗帜,导 论,(“三个紧密联系”) 它把社会主义发展与中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 它把实现社会主

6、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在; 它把国家安危融入于个人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代表了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导 论,二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 改革开放30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引领下,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长期、快速、稳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增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并正在向更高水平的小康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引领中国发展,原因在于: 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产

7、生发展,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 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顺应时代潮流、体现时代要求,学习借鉴现代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始终与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联系在一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导 论,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导 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 克思主义 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 设社会主义 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4、实现社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二、主要内容:,一、基本问题,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 狭义: 马恩创立的一种思想体系,或者叫马恩

8、学说; 广义: 由马恩创立经后人发展的关于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及其规律的学说,其中包括人类解放学说。,导 论,导 论,马恩原典:,后人解读:列宁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欧洲民主社会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结论 (资本论、科学社会主义),广义马克思主义,论断、行动纲领,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 1、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崇高的社会理想; 3、鲜明的政治立场; 4、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导 论,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1.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科学的认知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 2.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需要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改革开

9、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的运用,着眼于对理论问题的实际思考,着眼于的实际和新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导 论,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问题 )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 解决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社会改造方案,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逻辑。,导 论,被欧洲工人阶级从资本主义胎胞里解放出来的社会主义: 生产力极大发展 社会占有生产资料 社会用计划调节生产(无商品经济) 国家逐渐消亡 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导 论,大饥荒以及由此引发的“新经济政策,列宁开始意识到:俄国的现实条件,

10、不可能建成马克思所描述的社会主义。 “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义”列宁 “我们还不能阐述社会主义的特征,社会主义将来是什么样子,什么时候达到完备形式,我们都不知道。”列宁,导 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以高速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 以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为固定发展重点,所有制高度国有化经济管理高度集中化排斥市场,党政不分 政企不分 权力高度集中,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究其根源是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也就不懂得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根源在于离开唯物史观来认识社会主义,形成“左”倾空想社会主义。,导 论,中国

11、共产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的有关思考: 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重视商品经济、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经济管理体制的思想 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双百方针)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等思想等。,导 论,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的思考: 社会主义本质(从根本上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的根本任务(从基础上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的社会主义处在什么历史发展阶段(特色根据) 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路径) 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总体目标框架(四位一体) 以人为本的

12、社会主义建设的终极目标,导 论,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是党自身的建设问题 二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导 论,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发展理念:物本主义 人本主义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长(片面) 怎样发展:一是赶超型战略 二是非均衡战略,导 论,科学发展观对发展问题的重新认识 发展终极目标: 满足人的多个层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怎样发展: 整体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 协调性(五个统筹) 可持续性,导 论,二、主要内容(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 经过90多年的奋斗、创造、积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3、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导 论,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领导力量),立足基本国情(现实依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基本路线),解放和发展社会中生产力(主要任务),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布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导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重要性(两个必由之路): 第一、它与中国的现代化命运结合在一起,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14、必由之路(中国社会实践) 第二,它与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结合在一起,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导 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终将走向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各民族历史文化的不同,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文明发展呈现的多样性和阶段性,决定了每个民族走向社会主义的路径的选择必然不同,社会主义也就没有统一的模式。,导 论,导 论,理论体系 理论体系重要性: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体系”: 贯穿了一个中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贯穿了一个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贯穿了一条主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制度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重要性: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概念的解释: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