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诗歌鉴赏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59187166 上传时间:2018-11-05 格式:PPT 页数:137 大小:77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高考诗歌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2017高考诗歌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2017高考诗歌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2017高考诗歌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37页
2017高考诗歌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高考诗歌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高考诗歌鉴赏(1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完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2014、2015、2016年考纲 8.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9.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

2、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21这两首诗都以_来写愁。(2分)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21. 猿声 22. 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诗;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然”,愁在人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3、。 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筝。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2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 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21.解析:抓住“浔阳”这个表地点的词来找答案;抓住“月色”这个意境找答案,即找有“月”的诗句。 22.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寝

4、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宣和:宋徽宗年号。 2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3分) 2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分),21.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 22.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沉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叙事

5、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总结,读懂诗歌 熟悉各种表达技巧(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并能在诗歌中做出相应的判断 审清题目,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回答,一、认识诗歌-诗歌的体裁与题材,诗歌的体裁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唐代以后的古风、乐府诗等。,诗经 风雅颂、赋比兴 重章叠句 楚辞 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6、离骚 香草美人:象征和意境,近体诗,格律诗。按诗歌行数分,包括律诗和绝句。按每行字数分,有七言与五言。基本要求,平仄、押韵、对仗。律诗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有两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曲,又称为词余。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

7、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临江仙 宋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双调沉醉东风渔父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诗歌的题材,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8、咏物抒怀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 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 边塞征戍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爱情闺怨诗心有灵犀情无限,明月孤灯梦难圆,二、读懂诗歌-诗歌鉴赏切入的角度,(一)诗题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重要载体。 概括作品的重要内容 揭示作品的线索 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 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体 明示作品的类别,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凉,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有人说夏意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你是

9、否认同这一说法?请说出具体理由。 认同。第一句中的“夏”直接点明这是夏天,第二句中的“石榴开遍”是夏天特有的景象,第三句“树阴满地”、第四句流莺啼叫写的也都是夏天特有的情景,所以说这首诗“无一句不切夏意”。,(二)注释,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 介绍写作背景,提示思想内容(13浙) 介绍作者,提示本诗写作风格 提示本诗用典(14浙),你认为夏意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藉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诗中透露出的是一

10、种悠闲宁静的环境气氛,而在这悠闲宁静的背后却隐藏着诗人遭排挤受压抑的深沉的苦闷和悲哀。,闺意献张水部和酌朱庆馀都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请作简要分析。,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酌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馀平日得水部郎中张籍赏识,他去参加考试之前写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张籍以酌诗的方式作了回答。),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比喻”的手法,朱庆馀的诗把自己比作新媳妇,把张籍比作夫婿,把主考官比作公婆,把参加考试比作新媳妇第一次见公婆。张籍的诗把朱庆馀比

11、作越女、采菱姑娘,把朱庆馀的作品比作菱歌,把其他人的作品比作“齐纨”,难以与朱庆馀相比。,(三)作者,“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她)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联系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从背景入手,便于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容易体会诗词的内容和主旨。 知人论世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以意逆志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时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

12、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我赞同这种说法。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四)典故,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

13、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五)意象,意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烟、枯藤老树等。 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载体。如果要理解诗中蕴涵的情感,参

14、透诗的意境,那就必须先把握意象。,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

15、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六)诗眼,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词,或是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体现主旨的字词句。 杜甫登高哀、悲 诗眼或为一字,或为一词,或为一句。其位置并不固定,可以在题目中,也可以在诗中。 诗眼分为两类: 一是表现为一着诗的凝聚点,提示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叫诗中眼,往

16、往是诗歌中能够体现人物情感的形容词。 二是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或词,这是局部的诗眼,叫句中眼。如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等,特别要注意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你认为“闲着中庭栀子花”中的“闲”有什么妙处?,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用庭院中的栀子花闲着来反衬农家的繁忙景象,村姑们忙着做这做那,只有院子里的栀子花才闲着独自赏雨。,玉楼春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其中用得最妙的是“闹”,请你谈谈“闹”的妙处。,玉楼春 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闹”字把春意人格化了,把无生命的杏花化为有生命有感情的事物,把杏花在枝头开放比作很多有生命有感情充满活力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