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诗歌鉴赏读懂诗歌感情--(公开课)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59187158 上传时间:2018-11-0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69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高考诗歌鉴赏读懂诗歌感情--(公开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7高考诗歌鉴赏读懂诗歌感情--(公开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7高考诗歌鉴赏读懂诗歌感情--(公开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7高考诗歌鉴赏读懂诗歌感情--(公开课)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7高考诗歌鉴赏读懂诗歌感情--(公开课)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高考诗歌鉴赏读懂诗歌感情--(公开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高考诗歌鉴赏读懂诗歌感情--(公开课)(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高考 诗歌鉴赏,先“懂”后“答”,古诗词鉴赏规律,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该考点1而言,实际上是,“写什么” (形象),考点精解,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抱负、愿望、情怀等。 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读懂 诗歌并作答。,题大庾岭北驿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释】: 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传说。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

2、。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朗读诗歌】 初步感知诗歌内容,看看我们能从中窥知什么信息?并注意这些信息我们是怎么得来的?,题:即题诗,一般是指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皿之上。,驿:驿站。说明诗人应该是在旅途,很有可能跟羁旅情怀有关。,一、读标题,大庾岭:交代地点。(也是重要的信息点等会我们再说),一、读标题,标题一般交代写作的缘起、对象、时间、地点、背景以及诗歌类别等信息,从题目入手 一能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二能感知作者的喜怒哀乐,二:读作者,诗歌鉴赏讲究知人论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

3、,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万章 吟咏他们的诗, 读他们的书,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人,可以吗?所以要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这就是上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二:读作者,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李白:身处盛唐,豪放飘逸,杜甫:遭逢乱世,沉郁顿挫,陆游、辛弃疾:家国多难,激荡强烈的爱国情怀,二:读作者,1.时代不同,精神迥异,2.诗人不同,精神各异,3.境遇不同,诗情有别,知人论世,二:读作者,宋之问 (约656-712)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4、武后时,官尚方监丞,谄事张易之,易之败,贬泷州参军。中宗时,官考功员外郎,知贡举。因受贿,贬赵州长史。睿宗即位,流钦州,赐死。,有时作者的信息在注释里甚至题干里会有所交代,这就要求我们特别关注诗歌注释!,三读注释,注释一般是解释原文中的写作背景、典故出处等等较难懂的地方,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理解作者思想的重要环节,不可不看。解难点,羁旅情怀、漂泊之感、贬谪之意、思乡念亲的离别之情,大庾岭:南北分界,“华夷”分界,出中原,别故国,流放钦州:,四:读意象,意象:就是寓“意”之“象”。象,即形象;意,即意念、情感,也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意象就是饱含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形象。,读懂意象, 即读懂作

5、者的思想感情,四:读意象,雁:每年秋季雁便南飞,所谓“秋雁南回”,故常常因其秋去南方春到北方而引起游子们的思乡之情、羁旅伤感。 借雁抒离思,寄寓乡愁离情。,陇头梅:既是意象,又是典故。诗人以此表达了心中的祈愿:虽然家不可归,但他十分希望也能寄一枝梅,安慰家乡的亲人。,读懂意象,即读懂作者的思想感情,雁:,陇头梅:,五读关系,2.事与情的关系:有些诗歌先叙事,再从所叙之事中引出“情”、“理”、“志”来。,读懂、理清诗中景、物、人、事、情、理、志,时间与空间之间的关系,了解诗歌的思路、结构,并从中窥知其写法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品味、鉴赏诗歌。,1.景与情的关系:抒情是诗歌的主要功能。诗人一般要通过

6、写景来创设“情境”,以达到抒情、说理、言志的目的。,写法特点:借叙事抒情(“寄情于事”、“因事缘情”),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五读关系,3.景/物与人的关系:古人写诗填词,往往先写景,再写人,由景及情,由物到人。,4.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写景叙事时若涉及时间和空间位置,鉴赏就要把握其时空关系。,读关系(理关系):明思路、窥写法,写法特点:渲染、烘托、映衬、对比(景物是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法特点:想象、联想、虚实结合,六:读末句(尾联),古人作诗,讲究章法,注重结构上的“起承转合”。,起(首句/首联):即开头(交代时地缘起等) 承(第二句/颔联):承接上文,铺垫蓄势 转(第三句/颈联):转

7、折(结构思路的转换:事理、景情、物人),合(末句/尾联):结束全文,诗意合成,表达见解,抒发情感,揭示主旨,画龙点睛,抓住末句(尾联)认真品读,很有可能就抓住了诗歌最主要的情感和主旨,就抓住了诗歌的主旨。,【品读尾联】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思考提示】 尾联两句主要表达了何种情感? 除了思乡,还有什么情感?,他在哪望乡? 他因何离乡? 这又得结合诗人的身世经历、遭遇处境来知人论世! 读作者、读注释!,【鉴赏诗歌,解决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8分),(1)“南飞雁”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

8、联进行赏析。(4分),七:读题干,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鉴赏诗歌,解决问题】,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1)“南飞雁”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从结构、内容两方面作答,(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联进行赏析。(4分) 何为虚?何为实?虚实结合的作用效果如何?,分组讨论 在前面品读的基础上组织语言,形成答案。,(1)“南飞雁”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从结构、内容两方面作答,【参考答案】“南飞雁”到了大庾岭就不再往南飞,而要往北返回,诗人却还要翻山越岭,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南飞雁”和诗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流放途中的凄凉处境。

9、,(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联进行赏析。(4分) 何为虚?何为实?虚实结合的作用效果如何?,【参考答案】颈联实写诗人贬谪途中所见景色:黄昏到来,江潮初落,水面静寂,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尾联转入诗人的想象:明晨踏上岭头的时候再望故乡,虽然见不到故乡的踪影,但岭上盛开的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虚实结合,深化主旨,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愁苦和被 流放到荒远地方的悲哀心情。,【总结】读懂诗歌,把握诗歌思想情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读标题 2.读作者 3.读注解 4.读意象 5.读关系 6.读末句 7.读题干,【练习】(2011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琅琊溪 【宋】欧阳修

10、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 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 牙山。槎(ch):这里指拼 扎而成的简易木桥。,学以致用,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 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答:,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参考答案】(4分)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参考答案】(4分)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

11、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回顾复习】读懂诗歌,把握诗歌思想情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读标题 2.读作者 3.读注解 4.读意象 5.读关系 6.读末句 7.读题干,【基础积累】 鉴赏诗歌还需要不少其他的知识积累,如: 一、文学文化常识积累 二、文言字词等基础知识积累 三、诗歌意象知识积累 四、艺术手法知识积累 五、答题方法技巧的积累 ,充分准备,功到自然成!,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诗歌可以丰富人的内蕴,升华人的气质! 近为会考,稍远为明年高考,长远的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希望大家能读懂诗,会读诗,多读诗,用诗歌来涵养自己! 临近会考,预祝大家会考顺利! 预祝大家高考成功! 希望大家都能成为内蕴丰富 “气自华”的人! 感谢大家的真诚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