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试题与答案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59174342 上传时间:2018-11-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试题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心理学试题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心理学试题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心理学试题与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心理学试题与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试题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试题与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括号内。1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A华生B弗洛伊德C马斯洛D杜威2以饮食文化为例,美国人吃牡蛎而不吃蜗牛,犹太人吃鱼而不吃猪肉等,体现了文化的()A差异性B多样性C共同性D具体性3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趋于完善化的、自动化的活动方式。()A操作能力B能力C动作技能D技能4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的大小关系是()A成正比关系B成正相关关系C无关D反比例关系5对事实信息的记忆,如姓名、人脸、单词、日期和观点等,这种记忆属于()A程序性记忆B陈述性记忆C语义

2、记忆D情景记忆6功能固着对解决问题具有()A积极作用B消极作用C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D启发作用7在睡眠的_阶段,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各项功能指标变慢,脑电波主要以波为主。()A入睡期B潜渡睡眠期C深度睡眠期D中度睡眠期8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表现了_状态。()A表情B心境C激情D应激9性格根据知、情、意在性格中的表现程度可以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A独立型B经济型C外倾型D意志型10“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指出在交往时要运用()A称呼得体B说话注意礼貌C讲话要注意场合D言语艺术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项或

3、两项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括号内。1现代心理学是一个科学体系,按照它们研究目的和取向的不同,可以分为()A基础研究B心理现象研究C心理活动研究D心理对象研究E活动领域层次2虽然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发育,但其速度各异,因此,从总的方面可以分为()A身体总发育B生殖系统的发育C运动系统的发育D神经系统的发育E消化系统的发育3自信心的建立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需要教师的耐心和诚心,操作上可运用()A目标激励法B目标确定法C归因训练法D结果奖励法E情感沟通法4运动知觉是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移动速度和人体自身运动状态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A真动知觉B假动知觉C幻觉D似动知觉E错觉5为了

4、便于记忆而将信息加以组织的技巧称为记忆术,常见的有()A自然语言媒介法B地点法C视觉表象法D首字母缩略词法E谐音法6很多因素可能影响到言语理解,主要有_因素。()A语境B推理C变式D图式E策略7常见的兴奋剂有()A苯丙胺类B咖啡因C摇头丸D尼古丁E可卡因8压力源包括()A躯体性压力源B心理性压力源C社会性压力源D家庭性压力源E文化性压力源9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把它们归纳为()A利他者B情境C情景D受助者E社会文化10人际吸引的条件有()A熟悉B个人特征C相同D相似与互补E爱情3、 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1_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

5、据目的去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为,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2每个概念都包含两个方面,它们是内涵和_。3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由教师指导以掌握_为主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品德的过程。4解释色觉现象的理论很多,其中杨一赫尔姆霍茨的三色说和_影响最大。5_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再出现的形象。6_是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7很多人多有入睡困难、睡眠不好的经历,这种现象通常称为_。8_又称“工作倦怠”,是指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疲倦的状态。9应对的功能可分三个方面,问题取向的应对、认知评

6、估取向的应对和_。10人际认知包括_和对他人的认知。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记忆的过程。2简述概念形成的因素。3简述如何保持有意注意。4简述动机的产生及理论。5、 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论述如何克服晕轮效应的弊端。2简述思维定势的作用。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请分析案例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做总结。1基本情况:钱某,男,15岁,九年级,智商正常,家庭环境感觉良好。七年级阶段学习太用功了,成绩很好。从八年级开始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很想看书却看不进去,现在已经九年级。两年了,能够看进去书的时间很短。总是想做这

7、件事,没等做完又想去做另一件事,几乎完成不了学业。已经咨询了一些心理咨询员和,心理专家,总体现在还是这样。现在比较相信专家这样一种解释,小孩子心理和成人心理在斗争,小孩子心理多,故学不进去。应该去经历,去慢慢长大。2基本情况:曾某,男,13岁,七年级,无既往病史。独生子,但从小到大,并没有受到父母的疼爱。一次考试不及格,受到父母的严厉批评,后性格比较孤僻。父母总是不能理解自己的烦恼与痛苦,说自己不务正业,乱花钱。曾某浑身透着一股软弱无力的柔弱;整天无精打采,没有精神。脸色苍白,瘦,看上去比较傻朗;睡眠不好,吃饭不好;经常头晕、头痛。父母总是不能理解自己的烦恼与痛苦,说自己不务正业,乱花钱。经常

8、头晕,怕见人,感觉不太正常,整天感觉特别累,老是想要休息,不想动。一、单项选择题1A 2B 3D 4D 5B 6B 7C 8C 9D 10D二、多项选择题1ABDE 2ABD3ACE 4AD5ABCDE6ABDE7ABCDE8ABCE9ABDE10ABDE三、填空题1意志2外廷3间接经验4黑林四色说5表象 6定势7失眠8职业枯竭9情绪取向的应对10自我的认知四、简答题1简述记忆的过程。【答案要点】(1)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的三个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2)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指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它具有选择性的特点。(3)保持是指已获得的

9、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节。(4)回忆和再认是在不同的条件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5)记忆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2简述概念形成的医索。【答案要点】对个体而言,概念的形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辨别学习、积累经验而形成的概念。二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揭露概念的本质而形成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形成科学概念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影响:(1)过去经验的影响已经了解了日常概念是个体通过日常经验获得的概念,其形成只是根据经验而不是根据逻辑法则。(2)提供概念所包括事物的变式在提供概念所包括的事物的变式时,不充分或不正确的变式会引起缩小概念或扩大概

10、念的错误。(3)下定义在对事物属性进行反复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用准确的言语揭露事物的本质,给概念下定义有助于科学概念的形成。(4)在实践中运用概念在实践中运用概念。学生对概念更加亲切,掌握概念的积极性就会更高。(5)概念系统概念与概念之问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并因此行成了不同的概念系统。3简述如何保持有意注意。【答案要点】有意注意的维持必须作出一定的意志努力。要维持稳定的有意注意依赖于下列一些条件:(1)目标任务要明确。由概念可知,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标的注意。目标任务越明确、具体,人对目标任务的理解也就越深刻。(2)间接兴趣。在有意注意中,人对活动的目的和结果的兴趣是间接的兴趣,尽管活动本

11、身可能并不直接吸引人,但稳定的间接兴趣对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有着很大的作用。(3)组织活动的习惯。随意注意的引起和维持也与个人对活动的组织习惯有关。(4)个人的意志。有意注意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刺激干扰有意注意的维持。4简述动机的产生及理论。【答案要点】(1)从总体上说,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在具体情境中,个体具有的各种衙要未必都能引起相应的动机。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的状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衙要追求。个体是否最终产生动机的行为不仅由其愿望和由此而产生的内驱所决定,还要有与需要相适应的外界诱因。(2)动机的理论:本能理论。是弗洛伊

12、德的精神分析从本能出发解释人的行为动机。他认为,人有两种本能:一是生的本能二是死的本能。内驱力理论。赫尔是内驱力理论的主要代表,他认为,机体需要产生内驱力,内驱力激发有机体的行为。期望理论。现代动机理论家采用认知观点来激发人类行为的动机他们认为,重要的人类动机是我们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五、论述题1论述如何克服晕轮效应的弊端。【答案要点】(1)注意“投射倾向”。有些人总是从好的一面来解释别人,因为他本人就是一副菩萨心肠。而有些人则总是从恶意来判断他人的行为即使是好事,他也会认为“别有用心”,这是因为他本人猜疑心重。这种把自己的某些心理特点附加给对方的现象即“投射倾向”。人际知觉的投射倾向表明。人对

13、他人的知觉包含着自己的东西,人在反映别人的时候常常也在反映着自己而这种反映又往往是不自觉的。(2)注意“第一印象”。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后所形成的直观感觉在心理学上称为第一印象。由于它有先人为主的特点因而往往比较深刻。如果第一印象好。就会给以后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一般说来,先得到的信息总是影响着对于以后信息的解释方式,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以后的信息常常只扮演补充和解释的角色。这就是产生晕轮效应的“温床”了。因此,冷静、客观地对待第一印象,思想上具有改造甚至否定第一印象的准备非常重要。(3)注意“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就是所谓类化作用,按照预想的类型将人分为不同种类,然后贴上标签,按图索骥。

14、比如提起教师便想到“文质彬彬”,说到商人,总和“唯利是图”挂起钩来等。刻板印象的形成往往始于对某一类人普遍特征的归类,这是一种简单的认识,虽然有利于对某一群人做概括的了解,但也很容易产生偏差。我们要对他人产生确切、深刻的认识,就不要忘了人的丰富多样性,并不断地修正头脑中由于刻板印象所造成的假象。(4)避免“以貌取人”。尽管生理特征是较为固定的或天生的。但不少人仍认为从中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这种“由表及里”的推断含有很大的偏见成分。为此,只要我们在认识他人的问题上,不满足于表象,而注重了解对方心理、行为等深层结构,我们就能有效地摆脱外貌晕轮效应的影响。(5)避免“循环证实”。一个人对他人的偏见,常会得到自动的“证实”。比如,你对某人存有怀疑之心,时间一长,自然会为人所察觉,对方必然会产生离心和戒心。而对方这种情绪的流露,又反过来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