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试试题及答案-(一)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9162663 上传时间:2018-11-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试试题及答案-(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试试题及答案-(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试试题及答案-(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试试题及答案-(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试试题及答案-(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试试题及答案-(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试试题及答案-(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满分50分。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在周朝政治中 A周天子对地方进行直接统治 B先后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王 C周公开创了分封制 D主要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2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 A长子继承制 B分封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中央集权制3分封制和郡县制是中国重要的行政管理制度。下列关于这两种制度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A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C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 D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4下

2、图为闽南地区王氏宗祠“世飨堂”的两块牌匾。它们体现聚族而居的宗法观念具有激励族人的教化功能强调尊宗敬祖的文化认同反映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 A B C D5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 B开创皇帝制度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消灭六国6近期考古发掘曾发现一位官员的印信,上刻“冀州刺史”。这位官员最有可能生活在 A西周 B汉朝 C战国 D秦朝 7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制体制。秦王嬴政改称“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西汉建立后,刘邦为改变朝仪无度的状况,命儒士叔孙通制定新朝仪。他们都是为了

3、A削弱丞相在百官中的影响 B突出皇帝的至尊地位C确立中央政府的权威 D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8在谈及秦朝郡县制时柳宗元说:“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柳宗元的观点是A郡县制推动了秦朝的统一 B郡县制强化了君主专制C郡县制有利于民族融合 D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9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B确立三省六部制C建立法律体系D实行科举制10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

4、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的方式”实质是指 A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 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提高了办事效率 C通过分散相权强化皇权,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D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11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秦朝设立三公九卿 西汉实行推恩令 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明朝废除丞相 A B C D12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A中央控制地方政府的日益严密 B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古代王朝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专制主义中央

5、集权的不断加强13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自明朝晚期,厦门开始有博饼习俗,中秋前后,骨子声四起,“一秀”、“二举”、“四进”、“三红”、“对堂”、“状元”,形成独特的厦门博饼文化。这种地方文化反映的是A等级制度 B分封制度 C科举制度 D郡县制度 14今天我们国家共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其中“省”作为地方行政单位应起源于A唐朝的三省六部制B元朝的行省制度C秦朝的郡县制D周朝的分封制15明太祖朱元璋曾赋诗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这主要是因为A内阁官员地位较低 B朝内大臣腐败无能C皇帝直接掌管六部D相权妨碍

6、皇权行使16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朝廷内制的敕、诏、册、表等,由六部转归内阁负责。这一现象说明A内阁的权力逐步得到提高 B内阁的权力已完全合法化C内阁掌握军国大事决策权 D内阁成为国家的最高行政机构17某机构不设专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凡入选该机构的大臣,虽然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他们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该机构是 A中朝 B内阁 C中书省 D军机处18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清朝雍正帝时开始设置,由亲信组成提高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国大事完全由军机处裁决军机处的建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A B C B19在列强侵华战争中有日本参加的是鸦片战

7、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A B C D20近代列强在中国获取权益的过程中,马关条约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A割地方面 B赔款方面 C投资方面 D通商方面2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可1901年的中秋佳节,中国人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报纸上出现了这样的词汇 A甲午军魂、北洋水师、邓世昌 B三元里、反割台、八国联军 C八国联军、辛丑条约、赔款 D九一八、攘外必先安内、长征2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影响的共

8、同之处是A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B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通商口岸的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23在下面反映列强侵华的漫画中,有“你来晚了”的题字,“你来晚了”中的“你”指的是A德国 B美国 C俄国 D日本24“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这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中警告外国侵略者的一段话,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C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D黄海海战251895年对中国来说是屈辱与动荡的一年,假设你这一年生活在台湾,你的爱国行动可能是参加哪支队伍与日本侵略者作战

9、A左宝贵的部队B义和团C刘永福或徐骧的部队 D丁汝昌的部队二、非选择题,共两小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材料2:“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材料3:“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请回答:(1)据材料1分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3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2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

10、么?(4分)(3)用明清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3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6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如图是19世纪中叶英国报章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材料二:一个西方学者曾经这样说:“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古老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因此,没有鸦片战争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材料三:(1) 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漫画(从人物的服饰、发型、手中所持的武器等),并结合教材,多角度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9分)(2) 材料二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为什么?(7分)(3) 材料中的图1、图2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哪

11、一历史事件?二者之间有什么具体关联?(8分)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材料二 宪法规定“皇帝拥有巨大权力。作为国家元首,皇帝拥有宣战、媾和、缔约、召集或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的权力,有权统率全国的武装力量”“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请回答:(1)、上述两段材料各出自什么文献?(2分)(2)、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3分)(3)导致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4)、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生活对两国政治产生什么影响?(4分)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满分50

12、分。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DCDDABBDBCADCBC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DBDCCBBCC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26、(1)原因:西周疆域扩大,兵力单薄(或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3分(2)秦汉_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2分)唐朝_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2分)(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3分)清朝_清朝设军机处。(3分)27、(1)原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3分)

13、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3分)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2)不赞同。(1分)原因:虽然鸦片战争给中国人学习西方近代文明创造了某种客观条件,使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洋务运动举起,中国现代化运动由此蹒跚起步。但是该观点夸大了鸦片战争的积极影响,如果没有外来侵略,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仍会开始近代化。(6分)(3)图1:中日甲午战争;(2分)图2: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分)关联: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获胜的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竞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4分)28、材料一选自英国权利法案,材料二选自德意志帝国宪法。(2分)异:英国国王权力受到限制,而德国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2分)同:都实行君主立宪制。(1分)(3)原因: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