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2010[1]

上传人:ZJ****1 文档编号:59143734 上传时间:2018-11-04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经济学2010[1]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劳动经济学2010[1]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劳动经济学2010[1]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劳动经济学2010[1]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劳动经济学2010[1]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经济学201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经济学2010[1](1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讲教师: 申晓梅教授,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劳动力市场理论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理论 第四章 劳动力供给理论 第五章 人力资本理论 第六章 工资理论 第七章 失业与就业理论,课程简介:劳动经济学是以人的劳动和人力资源为起点,研究市场经济中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理论与制度的门学科。该课程选用了由温海池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劳动经济学。全书分为十章,系统全面阐述了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劳动力市场理论,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工资理论,就业与失业理论,社会保障理论等内容。,劳 动 经 济 学,劳动经济学参考书,1劳动经济学 杨河清 中国人大出版社0

2、2年 2劳动经济学 胡学勤 中国经济出版社01年 3劳动经济学 曾湘泉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4劳动经济学 陆铭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5劳动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研究 张建武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年 6失业下岗问题对比研究 李强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年 7劳动经济学前沿问题 大卫桑普斯福特 中国税务出版社1999年 8现代劳动经济学 伊兰伯格史密斯 中国人大 出版社1999年,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方法 第三节 劳动经济学地位及其研究意义,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起源与发展,一、劳动经济学发展孕育阶段一特点? 二 、劳动经济学发展的

3、萌芽阶段一特点?,典型代表:斯密、李加图;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劳动经济学理论; 劳动基本理论 劳动力理论 就业理论 工资理论 按劳分配理论,三、劳动经济学独立发展阶段 (标志:索罗门.布拉姆,1925年;之后经历凯恩斯革命, 芝加哥学派劳动经济学革命,人力资本革命等得以丰富, “形成一种具有明确理论性、实证性体系。 为什么要独立化?意义何在? (一)西方经济学中的劳动经济理论: 早期:劳工运动历史,工会谈判,劳动法,劳动关系等; 二战后:劳动力市场实际运行,就业失业等, 成为应用微观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中的劳动理论一劳动、工资、福利; 、宏观经济学中的劳动经济理论一就业、失业、通胀; (二

4、)苏东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劳动经济理论的探索: 以兰格;布鲁斯;科尔内为代表; (三)我国劳动经济理论问题研究现状: 两个高潮: 第一,年代:劳工问题研究;,第二, 改革开放以来三个阶段 年代末年代中:待业青年就业;劳动分配改革; 年代中年代初: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 年代以来:下岗再就业;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 等; 四、劳动经济学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 1.关于家庭产出与时间的配置研究(贝克尔) .劳动力市场寻访理论;关于搜寻模型; 及成本收益分析; .关于工会的研究 4.利润分享理论(韦茨曼),一、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 、 定义 、 理论界关于研究对象的几种不同概括 二、劳动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 研

5、究的起点:人的劳动和人力资源 、主要内容一劳动力市场论、工资理论等; 三、 研究方法 经济学是一种思维方式,亦是一种分析工具。 、基本要素分析法:基本假设,概念,现象范围,特 定理论,问题、检验方法等。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法:定义?区别?应用? 、其他方法:数理,计量,模型;社会调查法,第二节 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方法,第三节 劳动经济学地位及其研究意义,一、劳动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劳动经济学的独立性 为什么劳动经济学能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1)劳动要素的特殊性(异质性,非物化) (2)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供给曲线后弯,分割性;) (3)劳动经济问题的现实性 (4)人力资

6、本革命的重要性等 (二)、劳动经济学的联系性 1、与经济学的联系: (1)假设的一致性:稀缺性,经济人;(劳动力是一种稀缺资源吗?) (2)与微观、宏观、发展经济学等的联系 2.与管理学的联系一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劳动组织管理,劳动报酬管理,劳动人员管理等 3.与社会学的联系:劳动社会;劳动关系;劳动保障; 4.与法学的联系:劳动组织法;劳动保护法;国际劳工公约;,二、 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意义 (一)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 (1)劳动的极端重要性;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根本 。 (2)不可替代性;劳动关系是工业国家面临的最重大经济问题。 (二)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现状 (1)计划经济:统包

7、统配; (2)市场经济:劳动力场运行规律 (三)学习目的和可能的收获: “劳动经济学是一门迷人的学科;可触及经济运行本质和一些有关人和社会更为深刻的问题。 (1)有利于个人做出经济合理选择;(对劳动力市场运转深刻理解) (2)有利于提升对人和社会的认识;,讨论思考题:,1.劳动经济学:兴起与发展历程?何时?何人?阶段性特征?6一7页宁;9页 2.劳动经济学学科属性?(共同的逻辑起点:陆3页; 与经济学联系性及贡献8页,守10页 与管理学宁10页) 3劳动经济学研究核心内容? (微宏观) 陆1页 4劳动力资源是稀缺的吗?(如何界定稀缺?3页) 5.劳动力要素特殊性?(异质性;非物化),6劳动力市

8、场特殊性?(非货币因素6页) 7劳动经济学的现实性?(与公共政策的结合)陆1页,3页数据 8.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的特殊性?(制度属性陆1页) 9.劳动经济学方法论特点?(如何理解经济学本质上是一种方法论或思维方式?)宁11 。 参考文献:宁14页,第二章 劳动力市场理论,第一节 劳动力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特征、类型、作用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运行 笫四节 劳动力流动 笫五节 我国劳动力市场建立与完善,第一节 劳动力的基本概念,一、 关于劳动力的科学涵义: 1、定义: 2、劳动力基本特征的理解: 二、劳动力的其它相关概念: 1、人口 2、劳动适龄人口(非劳动年龄人口) 3、劳动力资源及其

9、质量规定(劳动力与不在劳动力) 4、统计学意义上的劳动力(就业与失业) 外延从大到小。,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特征、类型、作用,一、劳动力市场涵义、特征 (一) 劳动力市场涵义 1、理论界关于劳动力市场内涵的几种代表性观点: 2、关于劳动力市场狭义与广义的划分: (二)劳动力市场特征:五点? 二、劳动力市场构成和类型 (一)劳动力市场构成: 1、劳动力市场主体 2、劳动力市场机制: 3、劳动力市场规则 4、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 (二)劳动力市场类型 补充:需求约束与资源约束型; 二元劳动力市场分类; 三、劳动力市场功能、作用,第三节、劳动力市场运行,一、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 1、供求机制 2、竞争机制

10、 3、价格机制 二、劳动力市场运行的条件和制度保证 (一)运行条件: 1、前提条件一明确的市场主体 2、主要杠杆一工资 3、界定规则一责权利,激励与约束 4、社会保障一劳动力退出市场条件 (二)、运行的制度保证: 1、劳动力市场制度体系构成一劳动力流动制度,工资收入分配市场化制 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2、劳动力市场制度体系作用一实现劳动力市场效率运行;(前提、核心、保证),三、劳动力市场机制的运行原则 1、最低工资原则 (1)何为最低工资? (2)标准? (3)制度? (4)最低工资制度建立背景?作用? (5) 确定标准或影响因素?,讨论: (1).试举例说明我国最低工资制度设立的现实意义(血汗

11、工资现象) (2).目前我国最低工资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为什么有些地方标准执行不到位? (3).我国最低工资各地标准为何差异较大? (4).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否会削弱我国人工成本低的劳动力优势,影响企业竞争力?(请做横比) (5).为什么说最低工资是一把双刃剑? (6).结合富士康事件谈如何确保实现劳动者的体面劳动? 辩题劳动力的低成本是否是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根本优势或可持续优势?,2、非歧视性原则 (1)何为劳动力市场歧视? 指那些具有相同能力教育培训和经历并最终表现出相同劳动生产力的劳动者,由于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引起的在就业、职业选择、晋升、工资水平、接受培训等方面受到的不公正待

12、遇。 (2)劳动力市场歧视类型: 第一工资收入歧视: 指从事相同工作的员工,一部分人由于非经济个人特征而导致所获工资收入低于另一部分人。,第二就业歧视: 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由于这部分劳动力个人的非经济特征而遭到顾主的拒绝。 第三职业歧视: 指在劳动力市场上因非经济的个人特征而导致被限制或禁止进入某些职业。 第四人力资本投资歧视: 指某些劳动力因非经济个人特征导致较少获得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正规教育、在职培训等机会。,(3)何谓非经济个人特征? 主要是指种族、性别、肤色、年龄、家庭背景、宗教等。 (4)歧视原因: 第一 偏见也即品味歧视包括: 雇主偏见及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心理代价-歧

13、视系数(d)。 雇员偏见及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顾客偏见及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第二垄断歧视: 含义? 特点?与偏见性歧视的区别 性别垄断、 就业隔离?职业拥挤? 第三统计歧视: 含义? 特点? 信息不全,(5).影响因素: 供求与歧视: 替代性与歧视: 案例”孤岛经济”274 (6)反歧视措施;立法,思考: 1.我国劳动力市场上歧视的主要类型?原因?(我国女性遭受就业歧视的表现?原因?后果?) 2.如何判断劳动力市场上某类劳动者是否被歧视?歧视有无客观判断标准? 3.有人说,男女劳动者的工资差距并不完全反映歧视,而是反映男女工作连续性和教育、在职培训等上的差异,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14、 4.统计歧视和品味歧视比较,你认为哪类型更不易被消除? 5、法律规定能消除歧视吗?何为反向歧视?除此外还有什么更好办法吗?,笫四节 劳动力流动 一、劳动力流动的条件与分类 1.定义: 2.分类: 3.条件: 二.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原因及抉择分析 1.经济动机:收入最大化; 2.抉择依据一经济合理性即成本与收益的比较; 3.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收益构成 (1)成本构成一直接、机会、心理、风险成本; (2)收益构成一直接、间接、心理收益;,三.非经济因素对劳动力流动抉择的影响 1.年龄; 2.教育与技术水平; 3.家庭; 4.距离; 思考: 1、为什么中国农民工的迁移大都为短期行为?劳动者迁移过程中的

15、风险有唧些? 2.影响劳动者职业转换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如何解决? 3. 关于农民工回流现象的讨论? 4.农村劳动力进城是否会加剧城市就业竞争?地方政府应怎样为劳动力合理流动创造条件?,笫四节 劳动力流动,四. 流动的意义及其负作用 劳动力流动是否越快越好?次数越多越好? 五.工作搜寻 1.工作搜寻分类: 第一.正式与非正式(比较); 第二.粗放与集约(简历制做,择人要求); 2.工作搜寻的成本收益模型: (1)搜寻成本构成:直接与间接; (2)工作搜寻边际成本递增及原因; (3)工作搜寻边际收益递减及原因;,3.保留工资水平及其确定: 思考: 1.工作搜寻与就业的相关性如何? 2.如何确定最佳

16、搜寻时间与次数?怎样提高搜寻效率? 3.为什么说不同的搜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保留工资以及不同 的失业量?(是失业寻找还是在职寻找? 4. 对大学生搜寻性失业现象的思考,笫五节 我国劳动力市场建立与完善 一、建立劳动力市场客观必要性:五点; 二、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与现状:阶段划分; 三、完善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政策取向 (一) 劳动力市场发展的目标模式 1、目标模式 2、现代劳动力市场特征 (二) 完善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政策取向 1、明确主体 2、工资制度改革 3、法制建设 4、社保制改革 5、服务体系建设 6、宏观调控,小结,思考题 1. 最低工资制度的内容与作用 2、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及运行机制特点 3、劳动力市场歧视现象分析 4、劳动力流动的经济与非经济动因分析 课堂讨论: 1.低工资与企业竞争优势的相关性及由此引发的现象思考 2.我国农村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