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品质分析方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9136119 上传时间:2018-11-04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qe品质分析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qe品质分析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qe品质分析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qe品质分析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qe品质分析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qe品质分析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e品质分析方法(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QE品质分析方法,一、QC小组活动,二、统计分析,三、调查表、分层法、头脑风暴法、排列图,四、因果图、树图与关联图,五、水平对比、流程图与简易图表,品质学校资料区http:/,品质学校资料区http:/品质学校资料区http:/,第一章 QC小组活动,第一节 QC小组活动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 QC小组活动的程序,品质学校资料区http:/,品质学校资料区http:/品质学校资料区http:/,二、职工对QC小组活动有认识,有要求,三、培养一批QC小组活动的骨干,四、建立健全QC小组活动的规章制度,一、领导对QC小组活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支持,第一节 QC小组活动的基本条件,第二节 QC小组活动的

2、程序,每个QC小组要解决的课题是不同的,因此所涉及的专业技术也各不相同,而管理技术则是共性的。,QC小组解决所涉及的管理技术主要有三个方面:,(1)遵循PDCA循环。我们每做一件事,搞一项活动或解决一个问题,都有一个做法或思路,它都是按照PDCA的活动规律(程序)进行的。P(Plan)表示计划,D(Do)表示执行,C(Check)表示检查,A(Action)表示处理。,(2)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3)应用统计方法。,现在可供选用的统计方法较多,有“老七种工具”,分别是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调查表、分层法;有“新七种工具”,分别是关联图、系统图(也称树图)、亲和图(也称

3、KJ法A型图解)、PDPC法(也称过程决策程序图法)、矩阵图、矩阵数据分析法、矢线图;还有一些简易图表(包括柱状图、饼分图、折线图、带状图、雷达图等);此外,价值工程、正交试验设计法等等,也可以被选用。,QC小组活动的具体程序如图3-3所示:,8 检查效果,P,D,C,A,图3-3,一、选择课题,课题的来源一般有三个方面:,一是指令性课题;,二是指导性课题;,三是由小组自行选择课题。,QC小组在自选课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1)针对上级方针、目标在本部门落实的关键点来选题;,(2)从现场或小组本身存在的问题方面选题;,(3)从用户(下工序也是用户)不满意的问题去选题。,选题要注意以下三

4、个问题:,(1)课题宜小不宜大;,(2)课题的名称应一目了然地看出是要解决什么问题,不可抽象;,(3)关于选题理由,应直接写出此课题的目的和必要性。,二、现状调查,现状调查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1)用数据说话。,注意三点:,收集的数据要有客观性;,收集的数据要有可比性;,收集数据的时间要有约束。,(2)对现状调查取得的数据要整理、分类,进行分层分析 。,通常可把数据按以下几种标志分类:,按时间区分;,按地点区分;,按症状来区分;,按作业区分。,(3)不仅收集已有记录的数据,更需亲自到现场去观察,去测量、去跟踪,直接掌握第一手资料,以掌握问题的实质。,三、设定目标,设定目标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5、,(1)目标要与问题相对应;,(2)目标要明确表示;,(3)要说明制定目标的依据。,四、分析原因,(1)要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2)分析原因要展示问题的全貌;,(3)分析原因要彻底;,(4)要正确、恰当地应用统计方法。,五、确定主要原因,确定主要原因可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1)把因果图、系统图或关联图中的末端因素收集起来;,(2)在末端的因素中看看是否有不可抗拒的因素;,(3)对末端因素逐条确认。,确认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现场验证;,现场测试、测量;,调查、分析。,六、制定对策,制定对策通常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2)研究、确定所采取的对策;,(1)提出对策;,(3)制定对策表。

6、,对策表要注意按“5W 1H”原则制定:,即What(对策)、Why(目标)、Who(负责人)、Where(地点)、When(时间)、How(措施)。,按“5W 1H”的原则,QC小组常用的对策表的表头为:,制定对策常用的方法有:简易图表、矩阵图、PDPC法、矢线图、优选法、正交试验设计法等。,七、实施对策,八、检查效果,(1)把对策实施后的数据与对策实施前的现状以及小组制定的目标进行比较;,(2)计算经济效益。,九、制定巩固措施,(1)把对策表中通过实施已证明了的有效措施(如变更的工作方法、操作标准;变更的有关参数、图纸、资料、规章制度等)初步纳人有关标准;,(2)再到现场确认;,(3)在取

7、得效果后的巩固期内要做好记录,进行统计。,十、总结及今后打算,可围绕以下内容认真进行总结:,(1)通过此次活动,除了解决本课题外还解决了哪些相关问题,还需要抓住哪些没有解决的问题;,(2)检查在活动程序方面,在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方面,在方法的应用方面,明确哪些方面是成功的,用得好,哪些方面还不大成功,尚有不足需要改进,还有哪些心得体会;,(3)认真总结通过此次活动所取昨的无形效果。,第二章 统计方法,第一节 统计方法及其用途,第二节 产品质量波动,第三节 统计数据及其分类,第四节 总体与样本,第五节 随机抽样方法,第六节 统计特征数,第七节 两类错误和风险,第一节 统计方法及其用途,一、什

8、么是统计方法,统计方法,是指有关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并对其所反映的问题作出一定结论的方法。,统计方法一般分成描述性统计方法和推断性统计方法两类。,描述性统计方法是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的方法。,推断性统计方法是在对统计数据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和作出推断性结论的方法。,二、统计方法的性质,(1)描述性;,(2)推断性;,(3)风险性。,三、统计方法的用途,(一)提供表示事物特征的数据,(二)比较两事物的差异,(三)分析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四)分析事物之间相关关系,(五)研究取样和度验方法,确定合理的试验方案,(六)发现质量问题,分析和掌握质量数据的分

9、布状况和动态变化,(七)描述质量形成过程,第二节 产品质量波动,产品质量具有波动性的规律性。,产品质量波动上有普遍性和永恒性。当生产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时,生产出来的产品的质量特性数据,其波动服从一定的分布规律,这就是产品质量的规律性。,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可以把产品质量波动分成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两类。,一、正常波动,正常波动是由随机原因引起的产品质量波动。,我们把仅有正常流动的生产过程称为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简称为控制状态或稳定状态。,二、异常波动,异常波动是由系统原因引起的产品质量波动。,我们把异常波动的生产过程称为处于非统计控制状态,简称失控状态或不稳定状态。,从微观角度看,引起产品质量波

10、动的原因主要来自6个方面:,人(Man),机器(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测量(Measure),环境(Enviroment),第三节 统计数据及其分类,一、计量数据,凡是可以连续取值的,或者说可以用测量工具具体测量出小数点以下数值的这类数据,就叫做计量数据。,计量数据一般服从正态分布。,二、计数数据,凡是不能连续取值的,或者说即使用测量工具也得不到小数点以下的数据,而只能得到0或1,2,3等自然数的这类数据,就叫做计数数据。,第四节 总体与样本,总体又叫“母体”。,样本也叫“子样”。,抽样,就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样品组成样本的活动过程。,随机抽样,就是要

11、使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产品)都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出来组成样本的活动过程。,第五节 随机抽样方法,一、简单随机抽样法,二、系统抽样法,三、分层抽样法,四、整群抽样法,第六节 统计特征数,统计特征是对样本来说的。,一、样本平均值,二、样本中位数,三、样本方差,计算公式为:,四、样本标准偏差,计算公式为:,五、样本极差,极差是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常用符号R表示,其计算公式可写成:,R=xmax- xmin,式中: xmax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 xmin一组数据中的最小值。,第七节 两类错误和风险,我们犯了把质量好的一批成品当作质量坏的一批成品去看待、处理的错误,这类错误在统计方法中叫第I类错

12、误,称为“弃真”错误。犯这类错误的概率值一般以符号表示。犯判断错误就要承担风险、承担经济损失,所以又叫作第I类错误的风险率。,我们犯了把质量坏的一批成品当作质量好的一批成品去看待、处理的错误,这类错误在统计方法中叫第II类错误,称为“取伪”错误。犯这类错误的概率值一般以符号表示。同样,犯这类错误也要承担风险、承担经济损失,所以又叫作第I类错误的风险率。,运用统计方法可以把这两者的总风险率和总损失控制在期望的范围内。,第三章 调查表、分层法、 头脑风暴法、排列图,第一节 调查表,第二节 分层法,第三节 头脑风暴法,第四节 排列图,第一节 调查表,调查表(Data-collection Form)

13、又叫检查表、核对表、统计分析表。它是用来系统地收集资料和积累数据,确认事实并对数据进行粗略整理和分析的统计的图表。,应用调查表的步骤:,(1)明确收集资料的目的;,(2)确定为达到目的所需搜集的资料(这里强调问题);,(3)确定对资料的分析方法(如运用哪种统计方法)和负责人;,(4)根据不同目的,设计用于记录资料的调查表格式,其内容应包括:调查者、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等栏目。,(5)对收集和记录的部分资料进行预先检查,目的是审查表格设计的合理性。,(6)如有必要,应评审和修改该调查表格式。,不合格项目调查表,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主要用来调查生产现场不合格品项目频数和不合格品率,以便继而用于排列

14、图等分析研究。,下表示出的是某QC小组对中继线插头焊接缺陷的调查表,根据此表还可进一步画出排列图。,第二节 分层法,分层(Stratification)法又叫分类法、分组法。它是按照一定的标志,把搜集到的大量有关某一特定的主题的统计数据加以归类、整理和汇总的种一方法。,分层法常用于归纳整理所搜集到地统计数据。,分层的原则是使同一层次内的数据波动幅度尽可能小,而层与层之间的差别尽可能大。,(1)人员,(3)材料,(2)机器,(4)方法,(5)测量,(6)时间,(7)环境,(8)其它,应用分层法的步骤:,(1)收集数据;,(2)将采集到的数据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分层标志;,(3)分层;,(4)按层次

15、归类;,(5)画分层归类图。,例 某厂生产橡胶垫的外径尺寸,规范为(26.10.2)mm,最近发现外径尺寸超差,具体见直方图。,橡胶垫外径直方图,实现产品成型是甲、乙、丙3个人完成的,为分析是否由人的因素引起的超差,故对3个工人进行分层画直方图如下:,从图可知,工人乙分散最小,而工人甲和丙分散较大。这种分散的大小与工人的操作熟练程度是否有关,还需进一步分析。经过3个工人的作业方法进行比较,发现主要是产品涂出模药剂的方法不同,工人甲涂在模型两面,工人乙涂在模型下面,工人丙涂在模型上面。经进一步分析查明,工人乙的操作,产品出模时变形最小。最后将工人乙的操作方法纳入工艺,从而减少了产品外径尺寸超差。

16、,第三节 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Brain Storming,BS)法又曾被译为脑力激蘯法。它是采用会议的方式,引导参加会议的每个人围绕着某中心议题(如质量问题等)广开言路,激发灵感,在自己头脑中掀起思想风暴的一种集体创造思维的方法。这种方法倡导每个人都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地独立见解。,第四节 排列图,排列图(Pareto Diagram)又叫帕累托图。它是将质量改进项目从最重要到最次要顺序排列而采用的一种图表。,一、应用排列图的步骤,(1)选择要进行质量分析的项目;,(2)选择用来进行质量分析的度量单位;,(3)选择进行质量分析的数据的时间间隔;,(4)画横坐标,按度量单位量值递减的顺序自左至右在横坐标上列出项目;,(5)画纵坐标。在横坐标的两端画两个纵坐标,左边的纵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