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用)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9135144 上传时间:2018-11-04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课用)诗歌鉴赏表现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上课用)诗歌鉴赏表现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上课用)诗歌鉴赏表现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上课用)诗歌鉴赏表现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上课用)诗歌鉴赏表现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课用)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课用)诗歌鉴赏表现手法(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陇西行 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问:诗中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使全诗 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请简要分析。,1.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2.三四句将现实战场的惨烈场面与梦境亲人的思念,实虚鲜明的对比,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悲剧艺术效果。 3.表达了诗人对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练 习,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 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

2、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此诗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1.用典,2.诗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庆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来写“避元”;用“怕有渔郎来问津”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决意绝世之志. 3.在短短的四句诗中,一个绝不与元统治者合作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设问,间接抒情对偶,用典 间接抒情对偶,直接抒情,说出这首诗歌出现的艺术手法,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 问: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答:1.后两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2.写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3.“两”、 “相”二字把人和山紧密联系在一起, “只有”两字更突出了诗人对山的喜爱。,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情景交融,渲染,对偶,2005北京卷诗词鉴赏,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师伯浑,陆游的友人,上阙突出了

4、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 (2)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答(1)考前紧张、不安,期待的心情。 张诗 肯定了其才能,暗示他不必为此次考试担心。 (2) 共同采用了赋比兴手法当中的“比”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酬朱庆余 张 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曲菱歌敌万金。,1、抒情可分为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

5、言志,情景交融) 2、描 写: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3、表现手法:,渲染 移情 抑扬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用典 象征 虚实 相生 联想和想象 赋比兴,第四节 表 现 手 法,表现手法 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考点解读: 为增强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引起读者共鸣,优秀古典诗词都使用丰富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衬托、象征、用典、烘托渲染、联想想象、虚实相生、欲扬先抑、明褒实贬、

6、欲擒故纵、以小见大等。 鉴赏表现手法应在整体把握诗歌的基础上,分析使用的表现手法及其对表现思想感情,突出作品主旨动作用。,技法解密: 1、辨析表现手法 诗词表现手法很多,要通过训练使自己获得正确辨析各种表现手法的能力甚至是技巧,以达到能迅速选择答案的目的。如:比与兴、衬托与对比、正衬与反衬(尤其注意反衬中的“以静衬动”、“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等),注意其区别。 2、洞悉表达效果 注意“赋”“比”“兴”、烘托、联想和想象、虚实相生、点面结合、用典、组合等各类表现手法及其作用。,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1 联想、2想象、3衬托、 4对比(对照)、 5渲染、烘托、6象征、

7、托物言志 7赋比兴 8用典、10抑扬、 11对写法 12移情等等。,象征,比喻、象征,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

8、的高尚情操。,象 征,象征是一种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品质(概念)或抽象事理(思想感情),由于长期使用,已被人们普遍接受。,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作用:增大容量,开阔意境,巧妙立意,平中见奇。,象征(咏物诗多用此法),语言手段,艺术手法,局部 词句,全局全篇,生动鲜明,含蓄 暗示,以物示意,以物喻物,白杨树劳动人民 海燕先驱者 灯光明理想希望胜利,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得了一所大宅子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文化遗产,言在此而意在彼,内

9、涵丰富,富有哲理。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在文艺创作中,象征手法往往和比喻手法融合在一起,但两者是有区别的。,“象征和比喻”区别,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全文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用水中的风浪暗示人生的波折,表达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药中

10、“红白相间的花环”,象征了革命的希望前景。,借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闺意献张水部朱庆馀 洞房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 诗人为达到此目的,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请对此作简要的分析。,比喻、象征、,明确:设喻。以拜见公婆比喻科举考试,以公婆比主考,以新媳妇自比,以新郎比张水部。“画眉深浅入时无”是问自己的诗文能否符合主考的要求。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赠韦侍御黄裳 李白 太

11、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 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注) 太华:华山。微飙:微风。卖阳艳:在春天艳丽的阳光下卖弄颜色。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末四句诗人运用什么手法来表达感情的?,诗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叙)希望你向长松一样坚强不屈,不要做桃花李花任人摆布。(析)鼓励抗拒恶势力,受到挫折也不改变自己的决心,绝不要做受环境摆布的软弱桃李。(评),阅读欧阳修画眉鸟,回答问题。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由于守旧势力排挤,欧阳修被

12、贬官外任,乃作此诗。 问: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简要分析。,本诗运用了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对比的手法,通过对画眉鸟自由飞鸣及关在笼中的不自由形成鲜明的对比,用画眉鸟比喻自己,表达了作者向往自由和调离朝廷后轻松自如的心情,表现了诗人对排挤他的守旧势力的轻蔑和嘲讽。,辨析 1、比喻 ,通过两类不同事物(情景)的相似点,运用相似联想,用一种事物(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对于比喻,尤其要弄清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

13、使语言简练、含蓄。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3、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烘托(衬托),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桃花潭水深来衬友情深,作用:使主体的特点更加突出、更加鲜明。,渲染烘托,白描。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描写: 、正面描写 、侧面衬托(烘托、烘云托月): A、正衬: B、反衬:,A、渲染:,采用浓墨重彩的笔法描绘事物、感染读者。(渲染是描写技法之一),运用简笔勾勒事物的轮廓的描写手法。,B、白描:,用与所描绘对象性质、特征相似的另一事

14、物作衬托,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 (一般也可就称之为衬托),用与所描绘对象性质、特征相反的另一事物作衬托,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渲染 :用各种表现手法着重描写,以加强气氛,突出人物,深化主题,是正面着意描写。 (1) 渲染的对象主要是 (2) 渲染的手法主要有,环境、气氛、事件和人物。,反复、排比、层递、摹写等。,渲染原则:,正面直接摹绘及侧面间接烘托,前者为渲染后者为烘托,应围绕一个中心进行铺陈,不过度追求浓词艳藻,层层渲染、铺垫,渲染方式:,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两句共六个特写镜头,描写了六种

15、不同的景物:劲急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凄厉的猿啸、清冷的渚、白色的沙、归巢的鸟,高、低、动、静、声、色、态都有,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渲染出一种空阔高远,凄清孤寂的环境气氛(深秋江边的萧条、冷落的气氛),与诗人悲凉、伤感的人生际遇(感慨)相吻合 ,为后两联叙述自己的悲苦经历和境遇,抒发情感,做了很好的铺垫。 (用落叶纷纷来渲染一种清冷肃杀的悲秋气氛,从而衬托诗人穷困潦倒、飘泊无依的形象)。,请说出杜甫登高一诗中运用渲染手法的诗句,2、烘托 衬托,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衬托:

16、正衬、反衬,“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鹊桥仙(陆游)“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这首词主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的地位正衬。,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反衬。,比较两首诗衬托手法的区别:,人烘托人,如 物烘托物,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声衬静”“以闹衬静”;,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烘托(衬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