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原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127741 上传时间:2018-11-04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4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透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血透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血透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血透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血透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透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透原理(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液透析原理,金宝基础(3),血液透析原理,血液透析原理,此流程图说明了血透了治疗过程中的体外循环回路。在血液回路上(左方),血液被泵往透析器。在液体回路上(右方),透析液经配制后也被泵往透析器。,脱水 - 通过超滤原理,透析簿膜两边之间形成压力梯度来脱水(液体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开始 - 血液中含有废物及多余液体。,清除溶质 - 由于血液和透析液之间的浓度梯度不同(溶质从高浓度区扩散到低浓度区),溶质会透过圹散而通过簿膜。,结果 - 血液比透析前清洁,表示血液中含有较少可扩散废物,而血液容量也达致正常水平。,+,血透的运输原理,脱水,透析器内的脱水情况。白色箭头表示血液区域内的压力(正压

2、)及透析液区域内的压力(负压)。制造出来的压力梯度,即跨膜压(TMP),促使血液中的液体进入透析液。这幅图省略了胶体渗透压。,超滤脱水,跨膜压,透析液区域压力,血液区域压力,血液区域,透析液区域,由于透析液区域的压力是负压,跨膜压可以下列方式表示:,脱水速率,跨膜压,液体清除率(超滤率)与跨膜压成正比例。注意曲线并设经过跨膜压轴线上的零点 这是胶体渗透压所造成的结果。,超滤率,高通量膜材,低通量膜材,扩散作用清除溶质,扩散作用清除溶质,血流速(QB)和透析液流速(QD)不断地维持溶质进入和离开透析器这置换过程。这样制做出一个持续的浓度梯度差,可让溶质随着扩散作用有效地进行置换。,血流速,透析液

3、流速,当增加血流速或透析液流速时,细小的溶质(低分子量)的扩散置换能力便会增强,但对较大的溶质(较高分子量)来说,提高流速却没有太大帮助。大型溶质的置换主要取决于簿膜的特性。,扩散溶质清除与分子大小,增加溶质大小,血流速或透析液流速,溶质清除,溶质的交换,溶质的交换,1. 血液中的废物必须清除。透析液高然完全没有包含这些废物。,2. 必须把一些血液里过多的电解质清除,如钠和钾,以期重建血液的正常生理水平。为达致这目的,透析液中的浓度必须跟正常血液中的浓度相等或稍低。,3. 尿毒性血液中的缓冲剂(酸碱)浓度一般过低,因此必须补充缓冲剂。透析液中的缓冲剂浓度必须比正常血液中的浓度为高。,电解质,废

4、物,缓冲剂,透析液中浓度,透析液中浓度,透析液中浓度,血液中浓度,血液中浓度,血液中浓度,透析液里的电解质,透析液里的电解质,理想的透析液电解质成份必须跟血液的电解质成份相近。由于透析期间需要大量补充缓冲剂,所以缓冲剂(HCO3- 碳酸氢盐)的浓度在透析液中较高。,补充说明: 浓度的标准单位是毫摩尔/公升(mmol/l),但有时也会出现单位毫克当量/公升(mEq/l)。此单位与毫摩尔/公升相关,但也决定于离子的电荷。因此,1毫克当量/公升的钠离子(Na+,一个正电荷)相等于1毫摩尔/公升,而11毫克当量/公升的钙离子(Ca2+,两个正电荷)相等于0.5毫摩尔/公升。,血液,透析液,钾,钾,钠,

5、钠,氯,氯,正离子,负离子,负离子,正离子,钙,钙,镁,镁,醋酸盐,碳酸氢盐,碳酸氢盐,蛋白质,有机离子,透析液里的缓冲剂,碳酸氢盐缓冲系统,新陈代谢所产生的酸是由碳酸氢盐缓冲系统中和的,以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会经肺部排出身体,而水份则经尿液排泄。肾藏会再生碳酸氢盐来补充已消耗的份量。,酸,碳酸氢盐,二氧化碳,清除率,透析器的清除率(清除能力),现代的透析器具有非常高的血液净化能力。按上述例子而言,进入透析器的血流中,超过百分之八十的血液已不含尿素。换言之,当血流速是200毫升/分钟时,尿素清除率是170毫升/分钟。,清除率的计算,计算进入和离开透析器的血流速(QB)及血液中的溶质浓度(CB)后,我们便可以用这条标准方程式来计算出某种溶质的清除率。,总结,总结 脱水相关的因素,血透治疗期间,液体清除率由下列因素决定: 1. 总压力梯度差 2. 透析器特性 (例如超滤系数),总结 溶质清除相关的因素,血透治疗期间,以扩散原理所达致的溶质清除率由下列因素决定: 1. 血流速 QB 2. 透析液流速 QD 3. 血液与透析液之间的浓度梯度 4. 透析器特性,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