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研修总结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101830 上传时间:2018-11-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经典诵读研修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学经典诵读研修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学经典诵读研修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国学经典诵读研修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国学经典诵读研修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学经典诵读研修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经典诵读研修总结(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会的老师就像这个大家庭里的家长,他(她)们慈爱而又严厉,老师们教会我们做人,教会我们学习,教会我们工作。老师对我们的关心与疼爱我们始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国学经典诵读研修总结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小编收集了国学经典诵读研修总结,欢迎阅读。国学经典诵读研修总结【一】“国学经典诵读”早已成为我校的校本课程,我们年级的学生学习已有一年了,学生对我国的经典文化已有了初步了解,收到了启蒙教育,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诵读实践活动:每天一次固定时间的诵读,师生共同进步;每学期一次成果展示;本学期举行了年级国学经典比赛活动。让老师、学生在经典传统文化中去体验、去

2、感悟、去内化,用经典的精华来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人生根基。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传统文化教育犹如一道风景,带来勃勃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提高了师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操与文化底蕴。下面总结一下自己的具体做法及得失:1、趣味化的形式。小学生学习“兴趣是第一位的”,所以在经典诵读课教学方法力求趣味化,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投入激情,以兴趣作为原动力。如:故事法:把经典诵读的内容改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用故事吸引学生探究经典、记诵经典,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画画法:有些诗形象深邃、意境悠久,可以画下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帮助记

3、忆,效果突出,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从而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巧用法:让经典走进生活,在平时生活中、在作文中时不时把经典名句用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是“经典”,感觉到诵读经典的重要性。2、内容“不求甚解”化。书要慢慢读、细细品,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了解书中的道理。在阅读教学中要力求甚解,但古代经典的学习意在提高文化底蕴,是远离功利的一种精神修养。因此它不需要学生字字会解释,句句能分析。教学目标单一,让学生开心地学,有趣地读,多多地记;学习的特点是化整为零、删繁就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触摸”语言。3、多样化

4、诵读形式。重视朗读,强调背诵,形式灵活多样:可以读出节奏、音律,可以集体读、分组读,也可以个人读。多样的诵读延续了学生的诵读热情,使得他们深深地喜爱上了诵读诗词。现在,每到开学初,孩子们总会迫不及待地问:老师,这学期我们背哪些诗啊?什么时候学啊?”看着孩子们的张张笑脸,我感到异常欣慰。1、课前一吟,熟读成诵。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每一节课前五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学而时习之”。2、举办诵诗比赛,激发热情。利用每周的班队活动时间以个人、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其内容设计丰富,有的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有的是诗句接龙,有的是你问我答,有的是对歌竞

5、赛,有的是游戏表演。3、组织学生根据经典诗文进行编写手抄报活动和活动体会。1、 要求每位学生都有一本摘抄本,将所学课文,课外阅读中看到的优美词句,喜欢的古诗词,名言警句等进行摘抄记录。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2、课前朗读古诗词积累成语。提高学生对古文化的感悟能力,并进行记忆积累。3、在教学中,针对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我充分激发他们的古诗文诵读积极性,每天早上,我都坚持和学生一起诵读优美的古诗文,激发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兴趣。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我一直要求学生多读多想,并且要求学生在日记中写学完古诗的感受,鼓励学生大胆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4、诵读经典,我充分激发他们的古诗文诵读积极

6、性,每天早上,我都坚持用最俊秀的字在黑板上抄写优美的古诗文和学生一起诵读。1、要重视经典诵读教学,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基础上,把经典诵读工作做实、做细。实实在在的上足经典诵读课程,再也不会为了其他科目的教学而占用经典诵读课时。2、可以在展示形式上再下功夫,如可以从一幅画引出一首诗或一个成语,再从诗或成语中的一个字引出一首诗或一个成语等。在今后的展示中要有师生互动,教师参与展示。3、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在背诵的量上可以分常量和变量,如每周按常量布置学生背诵必背的内容外,再给那些有余力的学生安排一些课外收集到的古诗词等背诵,使他们能够多得一些。4、注意保护学生的背诵兴趣,因为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学

7、生对诵读感兴趣时就会全身心地投入。5、保证每天的诵读时间,并不断提高效率,可充分利用学习小组合作、学生间结对子等多种形式促进经典诵读工作的开展。一年来,我与孩子们一起行走在这开满鲜花的诵读之路上,体验着诵读的快乐,欣赏着经典的魅力,收获着成功的喜悦。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学生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思维开阔了,兴趣广泛了,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国学经典诵读研修总结【二】本人有幸参加了XX大学组织的浙江省中小学教师“走进国学经典”研修班,本次学习的主要内容为由陈君静教授主讲的文化大餐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由杨凤琴副教授主讲的中医史上的“圣经”黄帝内经解读,由宋XX教授主讲的传统儒学宝典论语

8、解读,分别由南XX教授和李XX教授主讲的古典文学殿堂水浒传和红楼梦,由李小红副教授主讲的一座神圣的殿堂周易解读。短短三天的培训,六位教授风格迥异,其精彩授课让我收益颇多,陈君静教授的辛辣诙谐,杨凤琴教授的细腻知性,南XX教授的生动幽默,李XX教授的深入浅出,宋XX教授的独到拓展,李小红教授的平易近人,以不同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国学经典的魅力。中国灿烂的五千年历史文明,积淀了一个泱泱大国厚重的文化底蕴,练就了顽强进取的民族精神,那一部部用智慧凝结成的结晶,带领着我们思考人生,领略广阔的天地,回味古老的悠长。在静下心来学习国学经典之前,我感觉国学是雅堂之事,有着阳春白雪的味道,是饱读诗书者的功课,是

9、大师们口中笔下的舞蹈,高不可攀。通过三天的学习,我感觉国学其实也不那么高深、难懂,它可以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每天上课备课,偶尔写写论文,说心里话,像这样静下心来坐在明亮的教室,以学生的身份沐浴这国学经典的光华,感觉惬意安适。三天的培训让我思考颇多,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曾经因为糟粕而将精华也一并抛弃,但事实证明这对于中华文明的传续和发扬是没有益处的。其实,文化的血脉也不可能以这种方式轻易割断,尤其是大步走在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的今天,在软实力的比拼日益凸显的当今世界,重新审视并梳理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更为现实而突出的意义。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

10、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这也正是我们做这件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起国学经典,更多的人感受到的是艰深、难懂,怎样让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更好地接受,使之更好地在学生中传承普及,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怎么表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六位教授讲学的国学经典中,水浒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南教授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的语言又时常博得大家的阵阵笑声和掌声。陈君静教授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说古论今的讲述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位教师,同时也感受到了张教授独特的个人魅力。杨凤琴教

11、授能结合自己身体状况将经典为己所用,将精深的黄帝内经与最贴近的、越来越受人关注的养生问题相结合,使之深入浅出,更易理解,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李XX教授独到的从曹雪芹的名字作为突破口,解读红楼梦。宋XX教授从自己的阅读体会,博古论今,横贯中西解读论语。李小红副教授平易近人,深入浅出解读周易。大家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培训后,我不禁想到,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多研读一些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不断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在不断充实与完善自我的同时去感染和影响我们的学生。短短三天的学习,不光学习到了国学的理念,还学到了很多人生的哲理;从老师那里不光获得知识,还获得了人格的感召。还有

12、同学之间的交流:互相分享成功的喜悦。在这个集体里,每个人都可以是老师,每个人都可以是学生,每个人都收获很多。而且,短短三天的学习,激发了我继续学习的兴趣,我想,一个会学习的人也应该是一个会生活的人,学以致用,古为今用,才是真正的智慧。传统经典中承载的 “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青少年幼小的心灵,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

13、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让他们在本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可以培养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还蕴涵着美学、哲学,就是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经典著作是我们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徜徉于国学经典之中,感受着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可以传承美德,健全人格,陶冶情操,铸造精神,提升智力,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时间如白驹过隙,弹指间,我已在学生会工作了一年。这其中有酸有甜有苦也有辣,然而这就是生活,过于平淡倒显得无味,酸甜苦辣俱全方能体现出人生的多彩,方能值得回味,方能使人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