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短篇广播稿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101827 上传时间:2018-11-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经典短篇广播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学经典短篇广播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学经典短篇广播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国学经典短篇广播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国学经典短篇广播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学经典短篇广播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经典短篇广播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会的老师就像这个大家庭里的家长,他(她)们慈爱而又严厉,老师们教会我们做人,教会我们学习,教会我们工作。老师对我们的关心与疼爱我们始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国学经典短篇广播稿国学经典短篇广播稿甲:晨曦比往日更加柔婉,乙:浆果的面颊多么丰满,甲:玫瑰在郊外盛开,乙:进入话语的情境,咀嚼美妙的语言,甲: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合:那就是听红领巾广播节目。乙:老师、同学们,大家中午好,今天是4月12日,星期二,欢迎您收听红领巾广播节目!乙:我是主持人甲:我是主持人-今天我们为大家准备的节目有古诗词欣赏栏目。乙:中华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同学们应多学学我们古典的诗词,感受一下诗

2、词的快乐。甲:让我们重拾古诗兴趣,在古诗抒情言志的韵文形式下,陶冶情操,将祖国民族文化传承下去。乙: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的旋律,诵读古诗,歌唱古诗,将中华古典诗词唱响校园,唱响神州吧!甲:下面请欣赏唐代著名苦吟诗人孟郊写的古诗游子吟(播放试听一遍)乙:老师们、同学们,你们听了这首古诗歌,是不是有一种想掉眼泪的感觉?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甲:古诗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相连,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乙:这种骨肉之情通过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唯恐儿子“迟迟”难归的心情,甲:作者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讴歌: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女儿怎能报答

3、母爱于万一呢?从而寄托了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乙:是啊,“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我们把这首古诗朗诵一遍吧!甲:领读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乙:接下来赏析李清照的两首古诗,都为如梦令甲:学习李清照的诗,当然要了解李清照了。李清照是北宋礼部员外郎李格非之女,早年的李清照是活泼的、幸福的,聪颖高雅乙:中年的李清照是忧伤的、离愁的、多情的。李清照45岁那一年,是人生的转折,金兵已入侵北宋两年,她和赵明诚住了20年的山东青州府已失陷,家藏十余屋的书画古器被焚,徽、钦二帝被俘,高宗在南京即位。赵明诚南下江宁任职,李清照南迁。第

4、二年赵明诚病故,李清照带着丈夫的遗物在战乱中奔逃。下面大家请听我们为大家朗读一遍。甲: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乙: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

5、,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甲: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乙: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下面我们再来一起赏析第二首乙: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甲: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

6、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颈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

7、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乙: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甲: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乙:今天的广播就到这里了。同学们我们下期再见!合:再见国学经典短

8、篇广播稿甲:刘雅文乙:史雯琦乙:今天我们来赏析李清照的两首古诗,都为如梦令甲:学习李清照的诗,当然要了解李清照了。李清照是北宋礼部员外郎李格非之女,早年的李清照是活泼的、幸福的,聪颖高雅乙:中年的李清照是忧伤的、离愁的、多情的。李清照45岁那一年,是人生的转折,金兵已入侵北宋两年,她和赵明诚住了20年的山东青州府已失陷,家藏十余屋的书画古器被焚,徽、钦二帝被俘,高宗在南京即位。赵明诚南下江宁任职,李清照南迁。第二年赵明诚病故,李清照带着丈夫的遗物在战乱中奔逃。下面大家请听我们为大家朗读一遍。甲: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乙:这首小令,有

9、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甲:作者以

10、“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乙: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下面我们再来一起赏析第二首乙: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甲: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

11、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颈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乙: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甲: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乙:今天的广播就到这里了。同学们我们下期再见!合:再见时间如白驹过隙,弹指间,我已在学生会工作了一年。这其中有酸有甜有苦也有辣,然而这就是生活,过于平淡倒显得无味,酸甜苦辣俱全方能体现出人生的多彩,方能值得回味,方能使人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