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xx字读书笔记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098555 上传时间:2018-11-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xx字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哲学xx字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哲学xx字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哲学xx字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哲学xx字读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xx字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xx字读书笔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会的老师就像这个大家庭里的家长,他(她)们慈爱而又严厉,老师们教会我们做人,教会我们学习,教会我们工作。老师对我们的关心与疼爱我们始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哲学XX字读书笔记形而上学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去世两个多世纪之后,“Metaphysic”一词方才出现。众所周知,后人编亚里士多德手稿时,编完物理学一书,便着手有关第一哲学手稿的编撰工作。由于手稿是亚里士多德在不同时期写就的,而且亚里士多德本人也并没有给有关第一哲学的这些手稿以一个总的名称,于是,编撰者就干脆为这本汇编集子起名“Metaphysic”,直译即“物理学之后”。“Metaphysic”由日本明治时期的井上哲次郎译为我们现在所通用的

2、“形而上学”。取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之意。形而上学一书的总体结构现在看到的形而上学通行本共分14卷。由于此书是亚里士多德不同时期的手稿汇编,所以在各卷之间会有一些内容上的重复,而且各卷之间也并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但是形而上学一书中的各卷基本都在讨论第一哲学的问题。各个时代的注释家就形而上学的结构曾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参照注释家们的观点,再结合每卷所讨论的主题,我们可以这样划分形而上学的总体结构:一、第1卷为全书导论部分,可看作全书的引子。首先,在告诉读者“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之后,亚里士多德很快指出:“智慧就是有关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 为了研究的第一哲学,就必须弄清楚智

3、慧究竟是“哪一类原因与原理的知识”。按照编者的意图,我们看到第一卷导论部分指明了以后各卷即将讨论对象是什么。其次,在这一卷的第三章,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我们熟知的四因说: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目的因。最后,亚里士多德对早期自然哲学家和柏拉图的“原因与原理”进行了一个简短的回顾,并对以往哲学家的观点进行了细致分析,在说明前辈观点让自己获益良多后,亚里士多德话锋一转,毫不客气地说前辈们的这一类“原因与原理”内容上显得浮华且模糊,并指出若要探求事物的“原因与原理”,必然同时探求亚里士多德自己提到的“四因”,或者四因之一或二或三。二、第3、4和6卷为全书过渡部分。有人称第3卷为“难题篇”,的确如此。翻开

4、这一卷我们发现亚里士多德不停地发问:“一个动变原理或性善原理怎能应用于不变事物?”“假如本体之学与通则之学有所不同,两门学术应以何者为先,何者为主?”在此,亚里士多德提出10多个问题哲学应当研究的问题。第4卷就第三卷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阐述有关本体的问题。第6卷讨论学术的分类:实用、制造与理论。在第119页指出,哲学不同于数学与物理学,这“第一学术则研究既是独立又不动变的事物。一切原因均须具有永恒性,而于此为特重;这一门学术所探求的原因,与我们看来就像是神的作用。”在经过3、4和6卷的过渡,我们接下来将进入形而上学一书的核心。三、第7、8和9卷为全书的主体部分。这一部分是着重讨论亚里士多德的

5、本体论思想,是全书核心。第7卷总的讨论本体问题,以及本体与形式-质料区分的关系问题。第8卷重点详细讨论形式-质料的区分,第9卷又回到本体的讨论,并讨论了本体与现实-潜能的关系问题。其中,亚里士多德提出本体主要地是具有独立性与个别性本体是与一切事物相关的“本原”。那么什么是本体?让我们翻回第5卷第95页:“?本体?可有二义:凡属于最底层而无由再以别一事物来为之说明的,那些既然成为一个?这个?,也就可以分离而独立的这里第二义并以指说各个可独立的形状或形式。四、第10、13和14卷为辅证部分。在这三卷中,亚里士多德重点在批评柏拉图的本体论,以论证自己的本体论。其中第13卷和第14卷批评柏拉图及其学派

6、将数和理念视为独立存在的实体的观点。而第10卷是讨论“一”与“多”的问题,进而说明各种对立范畴与相反范畴之间的关系。五、第2、5、11、12卷为全书的注脚。或者被疑为学生笔记,如第11卷。或者被认为是从其他书卷中粘贴与此,如第2卷。或者被看成“哲学辞典”,如列举了30个哲学范畴的第5卷。或者被认为是亚里士多德早期的独立论文,后来加入此书的片段,如第12卷,这部分被看做是亚里士多德的神学。 至此,我们已大概了解了形而上学一书的总体结构以及每一部分主要讨论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将重点讨论该书的核心思想。形而上学一书的核心思想形而上学的最核心问题就是本体论。第5卷对“本体”下定义。第7、8和9卷重点谈论

7、本体问题。第12卷讨论不变本体。第13卷驳斥柏拉图的本体论。形而上学作为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同时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部专门研究哲学问题的著作,所要解决的便是本体论问题。1、探讨本体论的第一步是引入“四因说”。“我们应须求取原因的知识,因为我们只能在证明一事物的基本原因后才能说知道了这事物。”他认为早期自然哲学家与自己的老师柏拉图都没能很好地解决这个本原问题,因为对事物生灭变化的根本原因之探求是晦涩的且不全面的。因此他提出了“四因说”,认为事物生灭变化归根到底不外乎四个根本原因:质料因、形式因、运动因和目的因。“凡有所询求于事物之原因,宜必并求此四因,或于四因中偏取其某因。”在这里有必要

8、谈及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精彩批判。柏拉图认为事物的存在是由于参与或者说分有了“意式”,亚里士多德开始反驳这一论点。首先,“假如通式可以被?参与?,这就只应该有本体的意式,因为它们的被?参与?并不是在属性上被?参与?,而正是?参与?了不可云谓的本体。” 他认为“参与”是假托的。可是“通式对于世上可感觉事物发生了什么作用;因为它们既不使事物动,也不使之变。它们对于认识事物也不会有何帮助;因为它们甚至于并不是这些事物的本体,它们若为事物的本体,就将存在于事物之中,它们倘不存在于所参与的个别事物之中,它们对这些事物的存在也就无可为助。它们若真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这就可被认为是原因,如?白?进入于白物的

9、组成中使一切白物得以成其?白性?,但这种先是阿那克萨戈拉,以后欧多克索及他人也应用过的论点,是很容易被攻破的;对于这观念不难提出好多无以辩解的疑问。”而且“没有意式作蓝本让事物照抄,事物也会有,也会生成意式既是事物之本体,怎能离事物而独立?”在此,亚里士多德意在批判柏拉图以理念为本体是行不通的。2、为了做进一步的讨论,亚里士多德给“本体”范畴下了一个定义,因为“定义之所以为人所重就在于它必有所指明;由名词组成的公式将所解释的事物划出了界限。”从亚里士多德给出的定义 ,我们是否可以判定对于亚里士多德来说,基本本体是个别事物,因为在定义中我们看到:本体必须是“某个这个”。当然,亚里士多德马上做了一

10、个限定,他将可算作本体的事物划在我们称之为“自然物”的范围内。在符合定义的情况下要同时兼备独立性,因为独立存在是本体的内在特征。在分清什么是本体之后,我们发现亚里士多德又回到了对柏拉图本体论的批评路径上来。3、对于柏拉图的理念论,我们知道,亚里士多德不是不承认一般形式的存在,他只是否认形式有独立的存在。同时他也声称事物的形式是事物成其所是的东西。第136页,亚里士多德用一句话带过形式与艺术家的关系,他说:“从技术造成的制品,其形式出于艺术家的灵魂。”为了说明形式无独立的存在,他进一步指出:“所以老话说得对,假如先无事物,就不能产生任何事物。明显地,现存各物必出于先在各物;物质就是先在的部分;物

11、质既见于创生的过程,也由此创成某些事物。”我们看到,亚里士多德又一次强调他的本体就是“某个这个”。说到形式问题,不得不提到质料。关于二者的关系,亚里士多德指出形式和质料的区别具有相对性,一个个别物体是形式或质料,是由它和其他事物的具体关系决定的。例如,对于土来说,砖是形式,但对于房屋来说它又是质料。在论述理念学派的错误时,亚里士多德引入了潜在与实现。他说:“明显地,被当作本体的事物大部分还只是潜在物。”亚里士多德顺便区别了物质本体,形式本体和综合本体。他对潜在与实现的引入主要是为了阐明形式与质料的关系。他认为质料只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是消极被动的。而形式才是积极主动的,形式给予质料以一定的性质,

12、它才成为现实。形式是事物形成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因,是事物的本质。因为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质料不具有独立性和个别性,它只是事物生灭变化所必须假定的东西。至此,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基本本体是形式。一点想法有人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本体概念在形而上学一书中自相矛盾,因为一方面他规定了本体是基本的,有独立的存在;另一方方面他有说本体必须是可定义的和可认识的,与实质相连。所以说亚里士多德一方面主张本体是个别事物,一方面有主张本体是普遍本质,在这里是否存在扞格?为了解答这一难题,有人提出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中,本质也是个别事物。这样理解的话便不存在矛盾了。又,关于一与多的论述,也是颇能体现亚里士多德敏捷思维之

13、处。他提出“倘以二为多,?一?恰正成了少;而?一?若作为?少?,也就可转成为?众?”。又,在卷一论及智慧与哲人时,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先假定:哲人知道一切可知的事物,虽于每一事物的细节未必全知道;谁能懂得众人所难知的事物我们也称他有智慧;谁能更擅于并更真切的教授各门知识之原因,谁也就该是更富于智慧;为这门学术本身而探求的知识总是较之为其应用而探求知识更近于智慧;高级学术也较之次级学术更近于智慧;哲人应该施为,不应被施为,他不应听从他人,智慧较少的人应该听从他。”又,形而上学提到“由同样要素组成的事物,有些灭坏,有些却得到永存的性质。”关于不可灭本体的说法发人深思。电影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也在探讨不

14、可灭实体的问题。影片中的John是不是处于我们所谓的时空之外呢?其实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既然时间和空间的计量是人为的,那么有没有什么东西是在时空之外呢?在这种人为行为之外,我们是不是漏掉了什么,比如说John这样的caveman?小结可以说形而上学一书将亚里士多德思辨能力发挥的淋漓尽致,这种思辨与政治学与尼科马克伦理学中的表现是不同的。读形而上学就仿佛亚里士多德拿着一条思想之线,在前方牵着我前进,而且从来都不是缓缓而行。虽然亚里士多德思维非常清晰,但是对于我来说读一次两次是不够的,有些地方还需要再加阅读,好好领会。 时间如白驹过隙,弹指间,我已在学生会工作了一年。这其中有酸有甜有苦也有辣,然而这就是生活,过于平淡倒显得无味,酸甜苦辣俱全方能体现出人生的多彩,方能值得回味,方能使人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