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课程标准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909058 上传时间:2017-09-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概论》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传播学概论》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传播学概论》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传播学概论》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传播学概论》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播学概论》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概论》课程标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播学概论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110033课程名称:传播学概论英文名称:Communication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68 学时; 授课学时:56 学时; 实践(实验)学时:12 学时;学分:4 学分适用对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一门学科,是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主干理论课程,它从宏观上对人类社会的各种传播现象和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是学生从事各种信息传播活动的必备基础,也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人类传播活动和传播学的学科起源和发展,能够客观地认识、分析和运用各种大众

2、传播媒介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能够正确认识信息时代传媒格局的变化和国际化的传媒竞争的发展趋势,有效地使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促进社会发展。(二)课程基本理念传播学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讲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才能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加强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以及推动传播历史发展的动力;掌握传播的微观过程以及传播要素对传播实践的重要影响;形成传播的系统观念,能够把具体的传播问题放到复杂的传播环境中去理解。对传播学中重要的传播理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用简约的模式表达。学会在学习的同时大胆质疑,不迷信既有的理论。充分结合我国的传播实践,最终达到

3、用传播原理指导所学专业业务的程度。(三)课程讲授的设计思路1、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对讲授次序、课时分配、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方式、方法可以根据专业教学计划作适当的调整。2、高职教育应强调理论基本够用,实践实训为主,本课程作为新闻专业必修课,在课程教学中注重新闻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更加注重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综合运用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练习实训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上,明确上课的重点和难点,突出课程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能力目标。并在课后布置相关的课后思考题和课后实践项目,及时反馈教学效果。3、课程成绩的考核采用平时成绩、期末综合测试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对学生

4、学习过程的检查和对新闻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考核。4、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指导学生进行见习、调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运用 VCD、视频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加强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在教学过程应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布置课程练习、指导课外实践活动和推荐参考书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自学、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5、学时分配教 学单元 讲授(学时) 实训(学时) 合计(学时)第一讲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2 1 4第二讲 人类传播及学派的历史与发展 4 0 6第三讲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4 1 6第四讲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4 0 8第五讲 人

5、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4 1 6第六讲 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 4 1 6第七讲 大众传播 4 2 8第八讲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 2 0 6第九讲 传播媒介的性质和作用 4 1 6第十讲 大众传播的受众 4 1 6第十一讲 传播效果研究 4 1 8第十二讲 大众传播的宏观效果 4 1 8第十三讲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4 0 6第十四讲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流派 4 0 4第十五讲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4 2 8合 计 56 12 68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以理论和实践应用相结合,传播学概论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工具学科,是学生从事各种信息传播活动的必备基础,也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6、。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增强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够运用传播学的基本理论解决信息传播中的实际问题。对传播学中重要的传播理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用简约的模式表达;学会在学习的同时大胆质疑,不迷信既有的理论.充分结合我国的传播实践,最终达到用传播原理指导所学专业业务的程度.(二)具体目标1、使学生能够了解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以及推动传播历史发展的动力;2、掌握传播的微观过程以及传播要素对传播实践的重要影响;3、形成传播的系统观念,能够把具体的传播问题放到复杂的传播环境中去理解.三、课程内容与要求导论1、教学目标与要求在本章中,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社会传播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善,传播的定义,掌握传播学的研究范围与研究

7、对象,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及新闻学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传播学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2、教学内容(1)植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传播现象(2)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3)传播学和大众传播学(4) 学习传播学的现实意义 传播学的兴起与学术源流1、教学目标与要求在本章中,引导学生了解传播学在西方的起源条件,掌握传播学的学科背景和奠基人的贡献。2、教学内容 (1)传播学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2)多科性边缘学科的特色(3)奠基人对创立传播学的贡献(4)传播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三章 有关传播过程的理论和传播模式1、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主要讲解传播过程的理论要点以及各种主要的模式、 。2、教学内容(1)从传播过程考察

8、传播现象(2)传播理论与模式、方法的关系(3)传播过程基本模式述略传播学研究方法1、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重点学习传播研究的一般方法论,各种常见方法的具体要求和操作要领。2、教学内容(1)传播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2)抽样调查法(3)问卷调查法(4)内容分析法(5)控制实验法传播的社会功能1、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中主要了解传播功能研究的概况,掌握传播的一般性功能,重点掌握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传播功能及功能失调的关系。2、教学内容(1)传播功能研究的缘起和概况(2)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一般性功能(3)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4)传播的功能和功能失调(5)传播功能研究的发展及其式微传播的控制研究1、教学目标

9、与要求在本章中,引导学生学习控制研究的内涵,介绍把关及把关人的相关研究,掌握深层控制及各种控制形态。2、教学内容(1)控制研究的含义及内容(2)把关与把关人(3)深层的控制(4)控制形态内容分析和信息交流1、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重点讲解内容分析的基本内涵,信息渗入传播学的状况,符号的相关知识。2、教学内容(1)内容分析和被分析的内容(2)信息的含义和信息科学的渗入(3)信息的分类及新闻与信息(4)控制信息流量的辩证关系(5)符号制作与符号交流第八章 传播媒介与有关理论1、教学目标与要求在本章中,引导学生了解人类传播媒介的发展情况,掌握各类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与现状,重点学习麦克卢汉与梅罗维茨的媒介

10、理论。2、教学内容(1)人类传播活动及传播媒介的发展(2)各类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特点和现状(3)麦克卢汉与英尼斯的媒介理论(4)梅罗维茨的媒介理论第九章 受传者研究1、教学目标与要求在本章中,重点讲解受众概念及受众会用大众传播媒介的动机,介绍相关受众研究理论及选择性心理机制。2、教学内容(1)受传者与受众(2)关于受众的理论(3)受众的选择因素及理论解释(4)反馈与受众调查(5)我国的受众调查第十章 传播效果研究(上)1、教学目标与要求在本章中,重点介绍传播效果研究的基本情况及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的主要效果理论。2、教学内容(1)传播效果研究的基本课题(2)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3

11、)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和制约因素传播效果研究(下) 1、教学目标与要求在本章中,重点学习传播的几种宏观效果研究。2、教学内容(1)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2)大众传播、社会心理“沉默的螺旋”理论(3)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4)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沟”理论(5)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新课题第十二章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1、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传播学批判党派的由来及现状,理解批判性传播研究的具体内容,比较批判学派和传统学派的差异。2、教学内容(1)历史描述(2)内涵透视(3)差异比较 第十三章 高新科技对传播的影响1、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高新科技

12、与数字化时代的特征,信息高科技对大众传播的冲击与对传播理论的影响。2、教学内容(1)高新科技与数字化时代(2)信息高新科技对大众传播的冲击(3)信息高新科技对传播理论的影响四、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基于传播学理论性强的特点,采取讲授为主的教学手段。讲授中,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讲授式、问答式、讨论式、案例式、启发式等相应的教学方法,还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大量与新闻实际紧密联系的实践指导内容。(二)考核方式建议1、平时成绩占考核的 30%.(1)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课程的特点每周 2 课时,每次课

13、后布置作业。(2)课程习题:提供各个知识点的相关练习和操作的题目,使学生得到实战演习,为将来工作打下实践基础.(3)从教学效果考虑,需要强调学生先复习功课后写作业;从开发智力考虑,需要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性地答题. (4)写一篇论文,3000 字以上.通过研究一个具体的传播理论对自己专业的指导作用,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会利用各种学习手段,包括图书,杂志,网络等丰富自己的资料,并通过同学互相交流,讨论提高自己的传播能力.2、考核命题的若干要求:(1)本课程的命题,应根据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要求命题,命题要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2)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

14、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有关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的内容占 20%,在识记的基础上,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的内容占60%,在领会的基础上,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内容占 20%。(3)试题安排难度结构:试题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试题的分数比例为:易占 20%,较易占 30%,较难占 30%,难占 20%。主要考试题型:单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分析题、论述题。3、成绩评定办法平时作业占 30%,期末成绩 70%。(三)教材与参考书选用建议1、教材的选用

15、传播学概论 ,吴文虎,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 年第一版。 2、主要参考资料(1)传播学十大经典公众舆论 ,沃尔特李普曼移民报刊及其控制 ,帕克人民的选择 ,拉扎斯菲尔德(2)中国历史传播类:华夏传播论,孙旭培主编,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3)西方传播学类: 大众传播模式论,英麦奎尔,温德尔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 年中文版.大众传播学诸论,美德弗勒,鲍尔-洛基奇著,新华出版社 1990 年中文版.人的延伸媒介通论,加麦克卢汉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 年中文版.未来之路,美盖茨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年中文版.数字化生存,美尼葛洛庞帝著,海南出版社 1996 中文版.(4)

16、国内传播学代表作传播学简介,社科院新闻所世界室编,人民日报出版社 1983 年版.传播学原理与应用,戴元光,邵培仁,龚炜著,兰州大学出版社 1988 年版.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象之谜,沙莲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年版.(5)重要网址http:/ 中国媒体资讯网(6)核心期刊电视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1、开展线上与线下的师生互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建立微博或其它互联网络通讯工具与学生线上和线下都可以就学习的相关问题进行互动交流。2、 开展参观访问、专题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布置全年级学生在暑假或节假日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由教师提供参考课题并给以初步指导,要求学生带着所学的理论知识到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